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文科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复合型人才?什么意思?”李绩问。
时不凡说:“就好比李将军你,出外能够打仗,回来能够执掌朝政,算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了。能做多种事情,不只是有一种能力,这个才是复合型人才。比如说我,各方面都懂一些,尤其是懂得理财,这个是皇上拼了命也要保我的缘故。我想,别人都没有比我更擅长理财吧?”
李绩回答:“这倒也是,擅长理财的人,确实不多!怪不得皇帝要保你,宁可丢了尉迟恭也不希望丢了你。你理财的本事倒也是不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也是一军之统帅,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尤其是粮草都是要用财富来购买的,不然强征那可是要引起民愤,这样可是不合适的。擅长理财,那是保证我等将领出外作战的必然。我看得出来,皇帝是一个雄主,他不会在我我们这里安享富贵的,他肯定要开疆拓土。突厥,高句丽,甚至往西开拓也都是肯定的。这些都是要钱,所以皇帝知道他离不开你,想要实现他的开疆拓土,自然是离不开你这个会理财的人。”
“不过,尉迟恭缺的也就是像你这种特殊的能耐,所以皇帝虽然重感情,可是并不会拼了命的保他。皇帝是一个非常冷静不会感情用事之人,虽然他重感情,可是却不会因此感情用事。他如此冷静,其实也是他能有今天的缘故。所以尉迟恭才会有今天,皇帝多半不会为了尉迟恭而得罪那些士族,能够和稀泥就已经不错了。再过几年,如果皇帝顶不住那些士族的压力,恐怕会把尉迟恭外放州刺史,这辈子没有多少前途了。”
时不凡点头,按照历史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尉迟恭和朝廷的功臣关系不好,结果被李世民外放了出去,这样一辈子也多是在地方打转,几乎很少能有回到中央朝廷的机会。而他回到中央朝廷也都是作为探亲或者一些私事,几乎没有回到朝廷任职的机会了,除了老了之后退休致仕了才有机会回到朝廷,那个时候离开中枢已经很久,无法能够继续发挥影响力了。
甚至后来唐朝几次重要战争,居然都没有尉迟恭的份,因为尉迟恭的能力太过于单一,可替代性太强。他不像是时不凡会理财,而古代会理财的官员太少,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李世民知道他离不开时不凡,只能够拼了命保住他。
时不凡接着问:“李绩将军,你是不是感觉兔死狐悲了?”
李绩没有说话,可是他的表情却告诉了时不凡,李绩真的是感觉兔死狐悲了。尉迟恭有今天,固然是因为他自己有不少的劣势。可是好歹尉迟恭也是开国功臣,也是对于李世民最忠诚的人了。尉迟恭对于李世民的忠诚,那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比起长孙无忌的忠诚还要单纯。可是现在李世民在那些士族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放弃尉迟恭,这样才是最令人感觉感慨的。
士族的压力太大,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明显并不能够满足让太多寒门崛起。这个才是时不凡想要提高生产力的原因,如果生产力不足,那无法供养太多脱产的文人。和平时期必然是需要文人,哪怕他不是像是所谓大学那样学习各种专业的。时不凡是学习文科的,并不认为所谓必须要专业人才才能够做相应的事情。
文人是一个非常通用的管理人才储备,文人能够适应很多种岗位,只要自己不要随便不懂装懂乱插手,这样基本上绝大部分管理岗位都是可以适应的。如果完全是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样其实并不是好事,这样的国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生产车间。
所以提高生产力,才能够让更多有文化的人出现。寒门读书人一旦多了,那才能够更好的对士族发起挑战。生产力不行,说什么打败士族,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打败了士族,那也只是换了一批士族,然后再次迎来一批士族。
士族开始衰落的历程,其实是在唐朝中期,唐朝的精耕细作得到了很大发展之后才开始的。这个绝对不是偶然,精耕细作提高了粮食产量,接着更进一步的供养了尽可能更多的脱产文人,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才和士族竞争。
“李将军,如果要保证我们自己富贵,那其实我们很容易做到。可是想要让我们得到我们整个寒门都得到好处,那却不太容易。李将军,你是想要自己富贵而已,还是想要我们整个寒门都可以得到富贵?”时不凡问道。
李绩马上点头说:“很简单,我作为战场上出身的将领,我非常清楚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别看我们现在都是国公,拥有爵位,甚至我也是高官得做,可是这样却不是很稳的。我们这个是皇帝的信任,如果皇帝顶不住压力,那我们第一个倒霉。我们的爵位和富贵,那也都是空中楼阁而已,随时可能会崩塌。所以,我想要的不是一时之间的富贵,而是长久的富贵。”
李绩非常明白,自己这个山东庶族出身的人,背后没有太多家族,他得到富贵只是李唐君王的赏识而已。一旦李唐君王不用他们了,那他的富贵也就是犹如沙粒一样崩塌。也许李绩这辈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下一代呢?下一代又如何,这样恐怕是非常令人难以保证到了。如果不让整个寒门集团崛起,那这些庶族出身的高官,那恐怕最后富贵也都是全在君王的一念之间。
“那里李将军,你找我有什么事情?你到底有什么想要和我想说的,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我们现在大唐虽然开国了,可是开国之后并不代表冲突少了,反而开国之后那只是真正的开始而已。”时不凡问道。
李绩回答:“很简单,我希望能和你合作,相为表里。”(未完待续。)
; “复合型人才?什么意思?”李绩问。
时不凡说:“就好比李将军你,出外能够打仗,回来能够执掌朝政,算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了。能做多种事情,不只是有一种能力,这个才是复合型人才。比如说我,各方面都懂一些,尤其是懂得理财,这个是皇上拼了命也要保我的缘故。我想,别人都没有比我更擅长理财吧?”
李绩回答:“这倒也是,擅长理财的人,确实不多!怪不得皇帝要保你,宁可丢了尉迟恭也不希望丢了你。你理财的本事倒也是不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也是一军之统帅,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尤其是粮草都是要用财富来购买的,不然强征那可是要引起民愤,这样可是不合适的。擅长理财,那是保证我等将领出外作战的必然。我看得出来,皇帝是一个雄主,他不会在我我们这里安享富贵的,他肯定要开疆拓土。突厥,高句丽,甚至往西开拓也都是肯定的。这些都是要钱,所以皇帝知道他离不开你,想要实现他的开疆拓土,自然是离不开你这个会理财的人。”
“不过,尉迟恭缺的也就是像你这种特殊的能耐,所以皇帝虽然重感情,可是并不会拼了命的保他。皇帝是一个非常冷静不会感情用事之人,虽然他重感情,可是却不会因此感情用事。他如此冷静,其实也是他能有今天的缘故。所以尉迟恭才会有今天,皇帝多半不会为了尉迟恭而得罪那些士族,能够和稀泥就已经不错了。再过几年,如果皇帝顶不住那些士族的压力,恐怕会把尉迟恭外放州刺史,这辈子没有多少前途了。”
时不凡点头,按照历史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尉迟恭和朝廷的功臣关系不好,结果被李世民外放了出去,这样一辈子也多是在地方打转,几乎很少能有回到中央朝廷的机会。而他回到中央朝廷也都是作为探亲或者一些私事,几乎没有回到朝廷任职的机会了,除了老了之后退休致仕了才有机会回到朝廷,那个时候离开中枢已经很久,无法能够继续发挥影响力了。
甚至后来唐朝几次重要战争,居然都没有尉迟恭的份,因为尉迟恭的能力太过于单一,可替代性太强。他不像是时不凡会理财,而古代会理财的官员太少,这个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李世民知道他离不开时不凡,只能够拼了命保住他。
时不凡接着问:“李绩将军,你是不是感觉兔死狐悲了?”
李绩没有说话,可是他的表情却告诉了时不凡,李绩真的是感觉兔死狐悲了。尉迟恭有今天,固然是因为他自己有不少的劣势。可是好歹尉迟恭也是开国功臣,也是对于李世民最忠诚的人了。尉迟恭对于李世民的忠诚,那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比起长孙无忌的忠诚还要单纯。可是现在李世民在那些士族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放弃尉迟恭,这样才是最令人感觉感慨的。
士族的压力太大,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明显并不能够满足让太多寒门崛起。这个才是时不凡想要提高生产力的原因,如果生产力不足,那无法供养太多脱产的文人。和平时期必然是需要文人,哪怕他不是像是所谓大学那样学习各种专业的。时不凡是学习文科的,并不认为所谓必须要专业人才才能够做相应的事情。
文人是一个非常通用的管理人才储备,文人能够适应很多种岗位,只要自己不要随便不懂装懂乱插手,这样基本上绝大部分管理岗位都是可以适应的。如果完全是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样其实并不是好事,这样的国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生产车间。
所以提高生产力,才能够让更多有文化的人出现。寒门读书人一旦多了,那才能够更好的对士族发起挑战。生产力不行,说什么打败士族,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打败了士族,那也只是换了一批士族,然后再次迎来一批士族。
士族开始衰落的历程,其实是在唐朝中期,唐朝的精耕细作得到了很大发展之后才开始的。这个绝对不是偶然,精耕细作提高了粮食产量,接着更进一步的供养了尽可能更多的脱产文人,这样他们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才和士族竞争。
“李将军,如果要保证我们自己富贵,那其实我们很容易做到。可是想要让我们得到我们整个寒门都得到好处,那却不太容易。李将军,你是想要自己富贵而已,还是想要我们整个寒门都可以得到富贵?”时不凡问道。
李绩马上点头说:“很简单,我作为战场上出身的将领,我非常清楚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别看我们现在都是国公,拥有爵位,甚至我也是高官得做,可是这样却不是很稳的。我们这个是皇帝的信任,如果皇帝顶不住压力,那我们第一个倒霉。我们的爵位和富贵,那也都是空中楼阁而已,随时可能会崩塌。所以,我想要的不是一时之间的富贵,而是长久的富贵。”
李绩非常明白,自己这个山东庶族出身的人,背后没有太多家族,他得到富贵只是李唐君王的赏识而已。一旦李唐君王不用他们了,那他的富贵也就是犹如沙粒一样崩塌。也许李绩这辈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下一代呢?下一代又如何,这样恐怕是非常令人难以保证到了。如果不让整个寒门集团崛起,那这些庶族出身的高官,那恐怕最后富贵也都是全在君王的一念之间。
“那里李将军,你找我有什么事情?你到底有什么想要和我想说的,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我们现在大唐虽然开国了,可是开国之后并不代表冲突少了,反而开国之后那只是真正的开始而已。”时不凡问道。
李绩回答:“很简单,我希望能和你合作,相为表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