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电影人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吃过晚饭,刘林他们埋头苦读;而许望秋则开始思考拍电影的问题。就像钟惦非说的那样,许望秋要想拍电影,就必须要找人联合执导,毕竟他只有十六岁,没有拍电影的经验,学校不可能让他单独执导。
不过联合执导有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是两个导演,理念上肯定有差别,在联合执导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许望秋是学生,要是跟老师发生冲突,那剧组肯定听老师的,对方可以轻松把许望秋架空。就像陆钏拍《寻枪》的时候直接被姜纹架空,除了蹲在墙角哭,毫无办法。
所以,联合执导的老师必须胸怀宽广,必须能够容人。最好是那种本身有电影拍,不会抢许望秋项目,只是挂名的老师。
如果能请动张克联合执导,无疑是最好的,他不可能架空许望秋,更不能抢许望秋的项目。不过他是导演系主任,不可能扔下系里的工作不管,跟许望秋一起拍电影。
许望秋将学校老师逐个排除,最终把名字圈定在谢非身上。
谢非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获得过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水平很高,而且致力于培养年轻导演,绝对不会像姜纹那样把许望秋架空;此外谢非是标准的红二代,父亲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有他压阵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没有比谢非更好的合作者了!
不过在找谢飞之前,许望秋必须把剧本写出来。如果没有一个好剧本,谢非是不可能陪许望秋“胡闹”的,于是,剧本就成了许望秋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
许望秋希望通过电影来证明自己的理念,就不可能走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的路子,他必须拍商业片,但同时又不能拍爆米花电影。如果拍爆米花电影,那新浪潮的支持者们就会高呼,看吧,这种电影一点艺术价值都没有。所以,许望秋只能拍那种商业性和艺术都有,而且结合得很好的电影。
其实商业和艺术从来都不矛盾,电影本身就具有商业和艺术两种属性。很多艺术片大师的电影在后人看来很沉闷,但实际上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像费里尼、伯格曼等公认的艺术片大师,他们的电影其实票房很好的。只不过很多导演拍不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就用艺术片遮羞,说不是自己的电影不好,而是观众不懂艺术。
说到三大电影节,很多人认为三大电影节的入围电影就是艺术电影,实际上不是这样。比如《霸王别姬》、《活着》,以及李安的电影,其实都是商业片,只不过艺术水准极高。如果从类型片的角度来划分,这些电影是通俗剧或者叫情节片。这些电影的剧作结构和叙事方式上是非常好莱坞的,它只不过在故事内容上是中国化的,带有中国强烈的个性。
不过许望秋也不打算拍通俗剧,他的这部电影必须更加商业,而且艺术性还不能差。这听起来好像难度很大,实际上没那么夸张,因为现在中国电影的视听语言太落后,只要在电影中使用新手法,那他的电影就开风气之先,就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性。就像希区柯克的电影都是标准的商业片,没有太深的内涵,但他在电影手法和视听语言上的创造力,将他推上了最伟大导演的宝座。
如果可以许望秋想拍战争片,但战争片成本太高,没有七八十万搞不定。在这个时代拍战争片往往是政治需要,对电影厂来说,实际上是亏本买卖。许望秋是借钱来拍,到时候要还的,拍战争片显然是不可能的。
权衡再三许望秋决定拍谍战题材,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就是惊险片,或者反特片。
只是该拍什么呢?拍《风声》?拍这部戏置景太复杂,成本非常高,还是算了!《听风者》?这个故事不怎么样,实在没动力拍……
沉吟许久,许望秋发现适合这个时代,可以搬到过来用的国产片少得可怜。于是,他开始从国外寻找可以移植到国内的故事。当他想到韩国电影《暗杀》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整个人就像吊丝看到女神那样,呵呵傻笑起来。
许望秋不是想翻拍《暗杀》,而是《暗杀》让他想起了一个故事。上一世,他在电影院看《暗杀》的时候,颇为感慨的对女朋友说,这真是中国电影的耻辱,韩国人都跑到魔都拍暗杀叛徒的故事了,我们这样的故事明明很多,像特科锄奸,军统刺杀汉奸,这些故事要是拍出来,绝对比韩国人的故事精彩,可我们却没有拍出来!
在1978年拍军统刺杀汉奸显然不可能,但拍特科锄奸却是可行的。
许望秋记得长影厂在八十年代拍过类似的故事,叫《诱捕之后》,还拍过陈庚的故事。虽然这几部电影都拍得都不怎么样,但至少证明拍这种类型的电影是可行的。
在想到这一点后,许望秋很快找到自己想要拍的故事... -->>
吃过晚饭,刘林他们埋头苦读;而许望秋则开始思考拍电影的问题。就像钟惦非说的那样,许望秋要想拍电影,就必须要找人联合执导,毕竟他只有十六岁,没有拍电影的经验,学校不可能让他单独执导。
不过联合执导有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是两个导演,理念上肯定有差别,在联合执导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许望秋是学生,要是跟老师发生冲突,那剧组肯定听老师的,对方可以轻松把许望秋架空。就像陆钏拍《寻枪》的时候直接被姜纹架空,除了蹲在墙角哭,毫无办法。
所以,联合执导的老师必须胸怀宽广,必须能够容人。最好是那种本身有电影拍,不会抢许望秋项目,只是挂名的老师。
如果能请动张克联合执导,无疑是最好的,他不可能架空许望秋,更不能抢许望秋的项目。不过他是导演系主任,不可能扔下系里的工作不管,跟许望秋一起拍电影。
许望秋将学校老师逐个排除,最终把名字圈定在谢非身上。
谢非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获得过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水平很高,而且致力于培养年轻导演,绝对不会像姜纹那样把许望秋架空;此外谢非是标准的红二代,父亲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有他压阵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没有比谢非更好的合作者了!
不过在找谢飞之前,许望秋必须把剧本写出来。如果没有一个好剧本,谢非是不可能陪许望秋“胡闹”的,于是,剧本就成了许望秋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
许望秋希望通过电影来证明自己的理念,就不可能走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的路子,他必须拍商业片,但同时又不能拍爆米花电影。如果拍爆米花电影,那新浪潮的支持者们就会高呼,看吧,这种电影一点艺术价值都没有。所以,许望秋只能拍那种商业性和艺术都有,而且结合得很好的电影。
其实商业和艺术从来都不矛盾,电影本身就具有商业和艺术两种属性。很多艺术片大师的电影在后人看来很沉闷,但实际上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像费里尼、伯格曼等公认的艺术片大师,他们的电影其实票房很好的。只不过很多导演拍不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就用艺术片遮羞,说不是自己的电影不好,而是观众不懂艺术。
说到三大电影节,很多人认为三大电影节的入围电影就是艺术电影,实际上不是这样。比如《霸王别姬》、《活着》,以及李安的电影,其实都是商业片,只不过艺术水准极高。如果从类型片的角度来划分,这些电影是通俗剧或者叫情节片。这些电影的剧作结构和叙事方式上是非常好莱坞的,它只不过在故事内容上是中国化的,带有中国强烈的个性。
不过许望秋也不打算拍通俗剧,他的这部电影必须更加商业,而且艺术性还不能差。这听起来好像难度很大,实际上没那么夸张,因为现在中国电影的视听语言太落后,只要在电影中使用新手法,那他的电影就开风气之先,就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性。就像希区柯克的电影都是标准的商业片,没有太深的内涵,但他在电影手法和视听语言上的创造力,将他推上了最伟大导演的宝座。
如果可以许望秋想拍战争片,但战争片成本太高,没有七八十万搞不定。在这个时代拍战争片往往是政治需要,对电影厂来说,实际上是亏本买卖。许望秋是借钱来拍,到时候要还的,拍战争片显然是不可能的。
权衡再三许望秋决定拍谍战题材,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就是惊险片,或者反特片。
只是该拍什么呢?拍《风声》?拍这部戏置景太复杂,成本非常高,还是算了!《听风者》?这个故事不怎么样,实在没动力拍……
沉吟许久,许望秋发现适合这个时代,可以搬到过来用的国产片少得可怜。于是,他开始从国外寻找可以移植到国内的故事。当他想到韩国电影《暗杀》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整个人就像吊丝看到女神那样,呵呵傻笑起来。
许望秋不是想翻拍《暗杀》,而是《暗杀》让他想起了一个故事。上一世,他在电影院看《暗杀》的时候,颇为感慨的对女朋友说,这真是中国电影的耻辱,韩国人都跑到魔都拍暗杀叛徒的故事了,我们这样的故事明明很多,像特科锄奸,军统刺杀汉奸,这些故事要是拍出来,绝对比韩国人的故事精彩,可我们却没有拍出来!
在1978年拍军统刺杀汉奸显然不可能,但拍特科锄奸却是可行的。
许望秋记得长影厂在八十年代拍过类似的故事,叫《诱捕之后》,还拍过陈庚的故事。虽然这几部电影都拍得都不怎么样,但至少证明拍这种类型的电影是可行的。
在想到这一点后,许望秋很快找到自己想要拍的故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