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青浦军校的成立,如果不算日后各种影响的话,单纯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就意味着精武军军制的又一次改变。
在精武军建军之初,李永吉无论在经济还是经验方面都很欠缺,所以走的是精兵策略,也就是从招收士兵的时候起,就先严格选兵,选进来之后,就开始用现代武器现代教材进行封闭化训练,与其说是练兵,不如说是办学。
这就是所谓寓教于军的方针,这个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改造士兵,把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训练成精锐,并开始跟整个社会脱节,以至于再也无法脱离精武军这个团体。
这个策略的确很奏效,时至今日,当初招进来的精武军官兵,都对李永吉本人以及精武军这个团体死心塌地,凝聚力暴强,这才是李永吉今后一切作为的基础。
不过,在之后的建军过程中,由于李永吉的不成熟,过早添加了许多马匹,看似不错,实际等于走了个弯路。因为大量马匹的加入,不但让精武军官兵的学习更加复杂化,也浪费了他们许多精力,毕竟马匹可不是一般的难伺候。
正因为如此,为了不让精武军官兵分心,浪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所以不得不招收许多马夫,另外还要招收许多像木工、泥瓦匠等民夫,帮助当初的精武军官兵处理一般的后勤跟杂务,以方便最早的精武军能够专心一志的学习。
再之后。李永吉发现就算在行军作战中,这批马夫啊、木工啊、泥瓦匠等人也很有作用,再加上他们跟精武军一起生活多年。彼此已经十分熟悉,也受到了很多影响,于是干脆就把他们也编入精武军序列,作为辅助兵或者后勤兵的存在,而之前通过正规招兵程序的官兵,则算作战兵。
这样一来,精武军的规模立刻膨胀了一倍多。达到了一个师,近两万人的规模。其中战兵的待遇最高。辅助兵的待遇其次,但都比所谓绿营兵或者八旗兵要强,而且只要是精武军,不管战兵辅兵。他们都是包吃住,家人都会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这才是让他们最开心的。
当然了,既然辅助兵也成为了精武军的序列,那他们平时除了要干辅兵要干的工作外,平时也要学习射击训练跟走列队,只不过更偏重射击,走列队不是那么看重罢了,也就是说。他们也装备了夏普斯步枪或者左轮手枪。
然而问题又来了,这样一个师的部队,已经是扩充到了极限。战斗力也已经趋于完美,如果再加人进来,反而不利于指挥。可随着李永吉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分兵把守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是需要一只无敌的部队那么简单了,而是需要更多、更多。更更多的兵力。
也就是说,现实的压力。迫使精武军必须要再次做出改变,必须在精兵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规模。
在这时,李永吉做出了分兵的策略,也就是把全师分成三个步兵团加骑兵团,平均的驻扎在苏州、无锡跟常熟这三个城市,然后每个城市以这一个团为骨干,就地扩军成一个两万人规模的师。
当然,为了迅速扩军,新的招兵条件大幅度降低,主要是要求新兵的年龄、视力、身高还有有无重大疾病这几个硬指标,对识字率方面反而不太刻意追求了。
这样一来,原先的那一个团,就个个都变成了军官,最低也能当个班长,这倒也皆大欢喜,而且精武军官兵之前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学习加训练,每个人拿出去都能当个教官,招收新兵过去,只要按照之前自己学的东西照葫芦画瓢,就能很好的带兵。
但是,原先的精武军官兵素质就已经是稂莠不齐,有的人水平高点,有的人水平低点,这一下子大扩军,如何才能既能体现公平公正,又能不影响战斗力呢?
好了,军衔制应运而生。
军衔跟军职息息相关,却又实际上是两码事。军衔更像是官员的品级,什么士官长,少尉,少校等,都表示你能享受多少实际待遇,而军职就是实际的职务,比如排长连长之类的,表示你能实际带多少兵马。
平时自然是官职高于军衔,可战斗中一旦部队打散,不成编制,军衔低的人就要自动服从军衔高的人。另外对一些能力很差,但资格很老的人,也可以给他们一个高军衔低职务,让他们感情上不至于过不去,但又不给部队拖后腿。
另外,全军大扩军之后,等于把原先李永吉辛苦拉起来的老兵都给消化掉了,这时候就急需另外一个像之前那样培训基层军官的摇篮。这样一来,以原先精武军中的少数精英为教官,以养心居老营为基地的青浦军校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说,军衔制也好,青浦军校也罢,本质上都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更深远的东西,李永吉还没考虑到,后世的诸多赞誉,特别是对李永吉那诸多深谋远虑啊,战略大师啊之类的称赞,只能说是后人的过度解读罢了。
也正因为精武军正在急速扩军,所以在重新磨合成熟起来之前,必然有一个衰弱期,这也是为何李永吉最近一段时间放松了扩张的脚步,重新变的保守起来。
这在不知情的外人看起来,就好像他得到一个提督的官职后就心满意足,再也不思进取了。
这当然是笑话,或者说是想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盘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区,那些清廷下派的官员最近过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水深火热。
当初翁同龢带着文武官员来给李永吉加官进爵之后。就开始明着抢班夺权,一开始是先安插苏州无锡常熟等各地的文官,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很顺利,很和谐,很友爱。
然而,接下来当各地文官各就各位,开始执行自己的公务,比如像正常的收税啊、摊徭役啊之类的工作时。就开始感到一股强大的阻力,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无法正常的开展工作。
比如某知县要派人去某个村子收税。结果派去的人根本收不到钱,反而还被打了一顿,原因是那个村子的百姓大都家里有人在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那么这些给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的人的家人。就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而任何受到精武军庇护的家人,都是不用向官府交税的,如果你要收税,可以,去找精武军谈去。
好吧,如果有较真的,真的去找精武军说理,那精武军的人就说了。没办法啊,我们精武军不吃朝廷的俸禄,是自己拉起来的部队。这当兵总要吃粮吧。总要买武器吧,这都需要钱吧?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我们自己人的家里人要。
那么好了,我们自己又出人又出钱,为国家朝廷奉献了这么多,你好意思再跟我们收税?要收税可以啊,先把拖欠的军费给我们再说。再加上利息,不用多。整个精武军的话,给个一千万两银子,今年上半年的军费差不多也就够了。
什么?怎么军费这么贵?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你看我们用的都是洋枪洋炮吧,这都是很贵的吧?另外我们的薪水高,抚恤金也高,而且拖家带口的,还得有养家糊口的津贴,这七算八算下来,这个金额合情合理啊。
你说岂有此理?好啊,你们养了那么多绿营,别的不说,那个江南大营,前后花了不止一千万两吧,可最后如何?还不是被发匪打了个稀里哗啦,花钱买的东西都成了人家的战利品。我们呢,别看人数少,没有十万二十万的,但却能打胜仗... -->>
青浦军校的成立,如果不算日后各种影响的话,单纯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就意味着精武军军制的又一次改变。
在精武军建军之初,李永吉无论在经济还是经验方面都很欠缺,所以走的是精兵策略,也就是从招收士兵的时候起,就先严格选兵,选进来之后,就开始用现代武器现代教材进行封闭化训练,与其说是练兵,不如说是办学。
这就是所谓寓教于军的方针,这个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改造士兵,把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训练成精锐,并开始跟整个社会脱节,以至于再也无法脱离精武军这个团体。
这个策略的确很奏效,时至今日,当初招进来的精武军官兵,都对李永吉本人以及精武军这个团体死心塌地,凝聚力暴强,这才是李永吉今后一切作为的基础。
不过,在之后的建军过程中,由于李永吉的不成熟,过早添加了许多马匹,看似不错,实际等于走了个弯路。因为大量马匹的加入,不但让精武军官兵的学习更加复杂化,也浪费了他们许多精力,毕竟马匹可不是一般的难伺候。
正因为如此,为了不让精武军官兵分心,浪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所以不得不招收许多马夫,另外还要招收许多像木工、泥瓦匠等民夫,帮助当初的精武军官兵处理一般的后勤跟杂务,以方便最早的精武军能够专心一志的学习。
再之后。李永吉发现就算在行军作战中,这批马夫啊、木工啊、泥瓦匠等人也很有作用,再加上他们跟精武军一起生活多年。彼此已经十分熟悉,也受到了很多影响,于是干脆就把他们也编入精武军序列,作为辅助兵或者后勤兵的存在,而之前通过正规招兵程序的官兵,则算作战兵。
这样一来,精武军的规模立刻膨胀了一倍多。达到了一个师,近两万人的规模。其中战兵的待遇最高。辅助兵的待遇其次,但都比所谓绿营兵或者八旗兵要强,而且只要是精武军,不管战兵辅兵。他们都是包吃住,家人都会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这才是让他们最开心的。
当然了,既然辅助兵也成为了精武军的序列,那他们平时除了要干辅兵要干的工作外,平时也要学习射击训练跟走列队,只不过更偏重射击,走列队不是那么看重罢了,也就是说。他们也装备了夏普斯步枪或者左轮手枪。
然而问题又来了,这样一个师的部队,已经是扩充到了极限。战斗力也已经趋于完美,如果再加人进来,反而不利于指挥。可随着李永吉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分兵把守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是需要一只无敌的部队那么简单了,而是需要更多、更多。更更多的兵力。
也就是说,现实的压力。迫使精武军必须要再次做出改变,必须在精兵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规模。
在这时,李永吉做出了分兵的策略,也就是把全师分成三个步兵团加骑兵团,平均的驻扎在苏州、无锡跟常熟这三个城市,然后每个城市以这一个团为骨干,就地扩军成一个两万人规模的师。
当然,为了迅速扩军,新的招兵条件大幅度降低,主要是要求新兵的年龄、视力、身高还有有无重大疾病这几个硬指标,对识字率方面反而不太刻意追求了。
这样一来,原先的那一个团,就个个都变成了军官,最低也能当个班长,这倒也皆大欢喜,而且精武军官兵之前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学习加训练,每个人拿出去都能当个教官,招收新兵过去,只要按照之前自己学的东西照葫芦画瓢,就能很好的带兵。
但是,原先的精武军官兵素质就已经是稂莠不齐,有的人水平高点,有的人水平低点,这一下子大扩军,如何才能既能体现公平公正,又能不影响战斗力呢?
好了,军衔制应运而生。
军衔跟军职息息相关,却又实际上是两码事。军衔更像是官员的品级,什么士官长,少尉,少校等,都表示你能享受多少实际待遇,而军职就是实际的职务,比如排长连长之类的,表示你能实际带多少兵马。
平时自然是官职高于军衔,可战斗中一旦部队打散,不成编制,军衔低的人就要自动服从军衔高的人。另外对一些能力很差,但资格很老的人,也可以给他们一个高军衔低职务,让他们感情上不至于过不去,但又不给部队拖后腿。
另外,全军大扩军之后,等于把原先李永吉辛苦拉起来的老兵都给消化掉了,这时候就急需另外一个像之前那样培训基层军官的摇篮。这样一来,以原先精武军中的少数精英为教官,以养心居老营为基地的青浦军校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说,军衔制也好,青浦军校也罢,本质上都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更深远的东西,李永吉还没考虑到,后世的诸多赞誉,特别是对李永吉那诸多深谋远虑啊,战略大师啊之类的称赞,只能说是后人的过度解读罢了。
也正因为精武军正在急速扩军,所以在重新磨合成熟起来之前,必然有一个衰弱期,这也是为何李永吉最近一段时间放松了扩张的脚步,重新变的保守起来。
这在不知情的外人看起来,就好像他得到一个提督的官职后就心满意足,再也不思进取了。
这当然是笑话,或者说是想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盘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区,那些清廷下派的官员最近过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水深火热。
当初翁同龢带着文武官员来给李永吉加官进爵之后。就开始明着抢班夺权,一开始是先安插苏州无锡常熟等各地的文官,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很顺利,很和谐,很友爱。
然而,接下来当各地文官各就各位,开始执行自己的公务,比如像正常的收税啊、摊徭役啊之类的工作时。就开始感到一股强大的阻力,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无法正常的开展工作。
比如某知县要派人去某个村子收税。结果派去的人根本收不到钱,反而还被打了一顿,原因是那个村子的百姓大都家里有人在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那么这些给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的人的家人。就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而任何受到精武军庇护的家人,都是不用向官府交税的,如果你要收税,可以,去找精武军谈去。
好吧,如果有较真的,真的去找精武军说理,那精武军的人就说了。没办法啊,我们精武军不吃朝廷的俸禄,是自己拉起来的部队。这当兵总要吃粮吧。总要买武器吧,这都需要钱吧?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我们自己人的家里人要。
那么好了,我们自己又出人又出钱,为国家朝廷奉献了这么多,你好意思再跟我们收税?要收税可以啊,先把拖欠的军费给我们再说。再加上利息,不用多。整个精武军的话,给个一千万两银子,今年上半年的军费差不多也就够了。
什么?怎么军费这么贵?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你看我们用的都是洋枪洋炮吧,这都是很贵的吧?另外我们的薪水高,抚恤金也高,而且拖家带口的,还得有养家糊口的津贴,这七算八算下来,这个金额合情合理啊。
你说岂有此理?好啊,你们养了那么多绿营,别的不说,那个江南大营,前后花了不止一千万两吧,可最后如何?还不是被发匪打了个稀里哗啦,花钱买的东西都成了人家的战利品。我们呢,别看人数少,没有十万二十万的,但却能打胜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