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佳期如梦II海上繁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沉默,几乎没有人交谈。杜晓苏有点晕机,也许是因为太紧张,只好强迫自己闭上眼睛休息。
没有做梦,只睡了一小会儿,也许是十几分钟,也许是几分钟,也许只是几秒钟。天气非常不好,进入四川上空后一直在云层上飞,后来到达双流机场上空,又遇上空中管制,不得不盘旋了十几分钟。程度正在下雨,幸好降落的时候还算顺利。
下楼了飞机后杜晓苏就打开了手机,信号倒是正常的。于是她尝试给邵振嵘打电话,而他的手机不在服务区,于是她趁着等行李的功夫,给他发了条短信。他没回,大约没收到,或者正忙着。于是杜晓苏给老莫发了条短信,报告自己已经平安到达。候机大厅里人生嘈杂,到处是志愿者和来援的专业医疗队,大家都在等着行李。她终于在传送带上看到了自己的大包,搬下来很吃力,旁边有人伸手过来,帮她提上推车,她连声道谢。那人看到她还打包有成箱的药品和方便面,于是问她:”你是不是志愿者?“
她有些不好意思:“不是,我是记者。”
那人很温和地笑:“没关系,一样的。”
是啊,他们都是来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尽自己的所能。
成都的情况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城市的秩序已经基本恢复,虽然空旷处仍旧搭满了帐篷,但交通情况已经恢复正常,偶尔可以看到救护车一路鸣笛飞驰而过。报社在成都有记者站,记者们全都赶赴一线灾区了,就一个值班的编辑留守。她去跟这位编辑碰了头,哪知刚进门不久就遇上余震。杜晓苏只觉得屋子晃动了好几秒“晃着晃着你就习惯了。”
目前去重灾区仍旧十分困难,大部分道路因为塌方还没有抢通,不少救援部队都是冒险翻山步行进入的。
“又下雨,这天气,坏透了。”编辑说,“一下雨就容易塌方泥石流,更糟了。”
找不到车,编辑帮忙想了很多办法,天色渐渐黑下来,即使找到车夜行也十分不安全,不得不先在成都住下。杜晓苏给老莫打电话简短地说明了一下情况,老莫竟然十分宽容,还安慰她说:“不要紧,明天在想办法,新闻虽然重要,安全更重要。”
她带了笔记本,发现酒店宽带竟然是通畅的,于是上网查询了一下各重灾区的地理位置,还有冒险跟随救援部队进入灾区的记者发回的十分简短的报道。只觉得越看越是触目惊心,死亡数字仍在不断攀升,看着那些前方最新的图片,她觉得胃里十分难受,这才想起原来晚饭忘了吃,可是已经很晚了,她也不想吃任何东西,于是观赏电脑强迫自己去睡觉。
窗外一直在下雨,她迷迷糊糊地睡过去。做了很多梦,却都是些破碎的片段,模糊的,迷离的,断断续续地醒了睡,睡了醒,醒来总是一身冷汗。也许是因为换了环境,实在睡得不踏实,最后她突然被强烈的晃动震醒:余震!
真的是余震!窗子在咯咯作响,从朦胧的睡灯光线里可以看到,桌上的水杯晃得厉害。没等她反应过来,外头居民楼的灯已经全亮了,酒店的火警警报尖锐地响起,楼道里服务员已经在叫:“余震了!快走!”
很多客人穿着睡衣慌慌张张就跑下楼去,杜晓苏还记得带上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凌晨的街头,突然涌出成百上千的人来,附近居民楼的人也全下来了,携家带口的。大家惊魂未定,站在街头,有小孩子在哭,也有人在咒骂。她到这时候一颗心才狂跳起来,跳得又急又快,她想,大约是被吓着了。
在酒店下面站到凌晨三点左右,大地一片寂静,仿佛适才只是它在睡梦中不经意伸了个懒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是这样孱弱而无力。马路上的人渐渐散去,酒店服务员也来劝客人们回去睡觉。杜晓苏本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况且还要进重灾区,迟早得适应这样的情况,于是第一个跑回房间去倒头大睡了。
到了早上才知道,凌晨发生的余震是地震后规模最大的一次,通往几处乡镇的道路又受到了影响,山体滑坡和塌方让刚抢修通的道路又中断了,包括通往她要去的目的地的道路。但杜晓苏还是义无反顾。同事帮她打了无数电话,才找了一辆愿意去的越野车。据说这车是志愿者包车,不过还有个位置可以捎上她。
一上车就觉得巧,因为正好遇上在机场帮她提行李的那个人。他还有两个同伴,三个大男人坐了一排,把副驾驶的位置留给了她。而车后座上塞满了物质,以药品居多,还有灾区最紧缺的帐篷、帆布之类。那人见着她也很意外:“啊,真巧!”
是挺巧的,于是简单地聊了两句,杜晓苏知道了他姓孟,是从北京过来的志愿者。
车行两小时,山路已经开始崎岖难行,一路上不断遇到赈灾的车队,或者运送伤员的救护车。路很窄,有的地方落有大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行。越往前走路越是险峻,山上不断有小的落石,打在车顶上嘣蹦乱响。死机小心翼翼开着车,不断用方言咒骂着老天。走了很久突然看到了一名交警,就站在最险峻的弯道处指挥会车。这名交警戴着一顶灰尘扑扑的警用安全盔,身后不远处停着一部同样灰尘扑扑的警用摩托车,他的样子疲惫不堪,手势也并不有力,可是大部分赈灾车辆在他的指挥下得以快速通过,他们的车驶过时,杜晓苏隔着车窗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位坚持岗位的无名英雄。
临近中午的时候车走到一个地势稍微开阔的地方,于是司机把车停下来暂作休息。司机去路基下的河边方便,杜晓苏也下车活动一下发麻的腿。她只觉得胃灼痛得难受,于是拆了块巧克力,强迫自己咽下去。那三个志愿者没下车,他们就坐在车上默默地吃了面包当午饭。司机回来三口两口咽了个面包,就叫杜晓苏上车,说:“走吧。”看了看天色,又喃喃咒骂,“个龟儿子!”
路仍旧颠簸,杜晓苏开始头痛,也许是昨天没有睡好。凌晨三点才回房间睡觉,早晨六点钟就又起来,实在是没睡好。车仍在山路上绕来绕去,她也迷迷糊糊了一会儿,其实也没睡着,就是闭了会儿眼睛,突然就被凄厉的笛声惊醒,睁开眼来只惊出了一身冷汗,探头张望,才知道原来刚刚驶过一辆救护车。
随着车在山路中兜来兜去,手机信号也时好时坏,她试着给邵振嵘又发了一条短信,仍旧没有告诉他自己来了四川,只是写:“我等你回来。”
杜晓苏一直不能去想,那天是怎么接到那个电话的,可是总会想起来,模糊的、零乱的碎片,不成回忆,就像海啸,排山倒海而来。不,不,那不是海啸,而是地震,是一次天崩地裂的地震,这世上所有的山峰垮塌下来,这世上所有的城市都崩塌下去,把她埋在那里,埋在几百米的废墟底下,永世不得翻身。她的灵魂永远停留在那黑暗的地方,没有光明,没有未来。所有希望的灯都熄灭在那一刻,所有眼睛都失明在那一刻,所有诸神诸佛,都灰飞烟灭,只在那一刻。
电话是邵振嵘医院一个什么主任打来的,她的手机信号非常不好,当时她还在车上,通话若断若续,中间总有几秒钟,夹杂着大量的噪声。那端的声音嗡嗡的,她听了很多遍才听明白,邵振嵘出事了。
从头到尾她只问了一句话:“他在哪里?”
那天的一切她都不记得了,电话里头是怎么回答的,她也不记得了。仿佛一台坏掉的摄像机,除了一晃而过的零乱镜头,一切都变成白花花的空白。她只记得自己疯了一样要回成都,她颠三倒四地讲,也不知道同车的人听懂没有。但司机马上把车停下,他们帮她拦车,一辆一辆的车,从她面前飞驰而过,她什么都不能想,竟然都没有掉眼泪。最后他们拦到一部小货车,驾驶室里挤满了人,全是妇孺,还有人缠着带血的绷带。她丝毫没有迟疑就爬到后面货箱里去坐,那位姓孟的志愿者很不放心,匆匆忙忙掏出圆珠笔,把一个号码写在她的掌心:“如果遇上困难,你就打这个电话。他姓李,你就说,是孟和平让你找他的。”
她甚至来不及道谢,货车就已经启动了。那个叫孟和平的志愿者和司机还有他的同伴都站在路边,渐渐从视野中消失。她从来没有觉得时间过得有这么慢,这么慢。货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她坐在车厢里,被颠得东倒西歪,只能双手紧紧攀着那根柱子,是车厢上的栏杆。风吹得一根根头发打在脸上,很疼,而她竟然没有哭。
她一直没有哭。到双流机场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她扑到所有的柜台去问:“有没有去上海的机票?”
所有的人都对她摇头,她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所有的人都对她摇头,直问到绝望,可是她都没有哭。航班不正常,除了运输救援人员和物质的航班,所有的航班都是延误,而且目前前往外地的航班都是爆满。她是没有办法回去,她没有办法。她绝望地把头抵在柜台上,手心有濡濡的汗意,突然看到掌心那个号码,被那个叫孟和平的人写在她掌心的号码。
不管怎样她都要试一试,可是已经有一个数字模糊得看不见了,她试了两遍才打通电话,她也拿不准是不是,只一鼓作气:“你好,请问是李先生吗?我姓杜,是孟和平让我找你的。”
对方很惊讶,也很客气:“你好,有什么事吗?”
“我要去上海。”她的嗓子已然嘶哑,只是不管不顾,“我在双流机场,今天晚上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上海。”
对方没有犹豫,只问:“几个人?”
她犹如在绝望中看到最后一线曙光:“就我一个。”
“那你在机场待着别动,我让人过去找你。这个手机号码是你的联络号码吗?”
她拼命点头,也不管对方根本看不见,过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声说:“是的是的。”
电话挂断后,她浑身的力气都像被抽光了似的,整个人摇摇欲坠。她还能记起来给老莫打电话,还没有说话,他已经抢着问:“你到哪儿了?”
“莫副,”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麻烦你另外安排人过来,我不能去一线了,我要回上海。”
“怎么了?”
她说不出来,那个名字,她怎么也说不出来,她拿着电话,全身都在发抖,她怎么都说不出话来。老莫急的在那边嚷嚷,她也听不清楚他在嚷什么,仓促地把电话挂断了,整个人就像虚脱了一样。她不能想,也不能哭,她什么都不能做,她要忍住,她要见着邵振嵘。他没有事,他一定没有事,只是受伤了,只是不小心受伤了,所以被紧急地送回上海。她要去医院见邵振嵘,看看他到底怎么样了,不,不用看她也知道他没事。可是她一定得见到他,一定得见到他她才心安。
她又打给医院那边:“我今天晚上就可以赶回来,麻烦你们一定要照顾邵振嵘。”不等对方说什么,她就把电话挂了。她都没有哭。老莫打过来好多遍,她也没有接,最后有个十分陌生的号码拨近来,她只怕是医院打来,振嵘的伤势有什么变化,连忙急急地按下接听键。结果是个陌生的男人,问:“杜小姐是吧?是不是你要去上海?你在哪里?”
她忍住所有的眼泪:“我在候机厅一楼入口,东航柜台这边。”
“我看到你了。”身穿制服的男子收起电话,大步向她走近,问她,“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她只紧紧抓着一个包,里头只是采访用的相机和采访机,她连笔记本电脑都忘在了那辆越野车上。
“请跟我来。”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飞行中的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似被搁在油锅里煎熬。她的心被紧紧地揪着,脑海中仍旧是一片空白。她拼命地安慰自己:我不能想了,我也不要想了,见着振嵘就好了,只要见到他,就好了,哪怕他断了胳膊断了腿,她也愿意陪他一辈子,只要他——只要哦他好好的在那里,就好了。
下飞机的时候,她甚至想,万一他残废了,她马上就跟他结婚,马上。只要他还肯要她,她马上就嫁给他。
旅客通道里竟然有医院的人在等着她,其中一个她还认识,是邵振嵘他们科室的一位女大夫,为人很好。杜晓苏原来总是跟着邵振嵘叫她大姐,大姐平常也很照顾他们,有次在家包了春卷,还专门打电话让他们去尝鲜。没等她说什么,大姐已经迎上来,一把搀住她说:“晓苏,你要坚强。”
这是什么意思?
她几乎要生气了,她一直很坚强,可是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她近乎愤怒地甩开那位大姐的受:“我自己走!”
在车上她一直不说话,那位大姐悄悄观察着她的脸色,可是也不敢再说什么。到了医院,看到熟悉的灯火通明的二号楼,她一下车就问:“振嵘一定住院了,他在哪个科?骨外?神外?他伤的重不重?在哪间病房?”
“晓苏”那位大姐有些吃力地说,“下午在电话里我们已经告诉过你了——你要坚强地面对现实邵医生他已经正好遇见塌方当地救援队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没有抢救过来”
她看着大姐的嘴一张一合:“滑坡意外为了病人牺牲”
那样可怕的词,一个接一个从大姐嘴里说出来,那样可怕的词杜晓苏睁大了眼睛,直愣愣地看着。
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梦,一场噩梦,她只是被魇住了。只要用力睁开眼睛,就会醒来,就会知道这是一场梦,就可以看到邵振嵘,看到他好端端地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再或者,医院里这些人都是骗自己的,他们串通起来跟她开玩笑,把邵振嵘藏起来,让自己着急,急到没有办法的时候,他自然会笑嘻嘻地跳出来,刮她的鼻子,骂她是个小傻瓜。
她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她总觉得,怎么可能,这一切怎么可能?一定是弄错了,要不然,就是自己被骗了,反正不会是真的,绝对不会是真的。因为他叫她等他。他那样守信的一个人,连约会都不曾迟到过,他怎么会骗她?
他们在一旁说着什么,她全都不知道。她垂下头,闭起眼睛,安安静静地等着,等着。像她承诺过的那样,她要等他回来。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已经在病床上了。她默默数着点滴管里的点滴,希望像上次一样,数着数着,他就会突然推门进来,望着她。原来他看着她时,眼睛里会含着一点笑意,嘴角微微抿起,他笑起来左颊上有个很小的酒窝,不留意根本看不出来,但她就是知道,因为他是她的邵振嵘。她爱他,所以他最细微的神情她都一清二楚。这次他一定是在吓她,一定是。他也许是受了很重的伤,也许真的残了,所以他不愿意见她,因为他心理上接受不了,或者他最终不打算原谅她。但没有关系,她会等他,一直等到他回来,就像上次在医院里一样。
可是她数啊数啊,也不知道数到了多少,直到一瓶药水滴完了,再换上一瓶。身边的护士来来往往,心理医生每天都来同她说话,常常在她病床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循循善诱,舌灿莲花。但任凭那医生说破了嘴皮子,她就是不搭腔。
因为他们都在骗她。
他一定会回来的,他这样爱她,即使她曾犯过那样大的错,他仍叫她等他。他怎么会舍得放她一个人在这里,他一定会回来的。
父母已经闻讯从家里赶过来,忧心如焚。尤其是妈妈,守在她身边,寸步不离,反反复复地劝她:“孩子,你哭吧,你哭一场吧。你这样要憋坏自己的,哭出来就好了。”她还没有哭,妈妈倒哭了,不停地拭着眼泪。
而她微扬着脸,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哭。
她的邵振嵘不见了,可是他一定会回来,他曾那么爱她,怎么舍得撇下她?他一定会回来,不管怎么样,他一定会回来。
最后那天,妈妈跟护士一起帮她换了衣服,帮她梳了头,扶着她进电梯。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浑浑噩噩,任人摆布。
踏进那间大厅,远远只看到他,之看到他含笑注视着她。
她有些不懂得了,一直走近去,伸手抚摸着那黑色的相框。照片放得很大,隔着冰冷的玻璃,她的手指慢慢划过他的唇线,他曾经笑得那样温暖,他一直笑得这样温暖。这张照片很好,可是不是她替他拍的,她有点仓皇地回头看,在人堆里看到了振嵘的保姆赵妈妈,于是轻轻叫了声:“赵阿姨。”她记得,牢牢记得,春节的时候振嵘曾带自己去见过她,赵妈妈待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亲自下厨熬鸡汤给她喝,还送给她戒指,因为她是振嵘的女朋友——赵阿姨也被人紧紧搀扶着,不知为什么她今天竟然连站都站不稳,几个月不见,赵阿姨的样子憔悴得像老了十年,连头发都白了,她一见到杜晓苏,眼泪顿时“噗噗”地往下掉。杜晓苏挣脱了妈妈的手,向着她走过去,声音仍旧很轻:“阿姨,振嵘叫我等他,可他一直都没有回来。”
赵阿姨似乎哽住了一口气,身子一软就昏过去了。厅中顿时一片大乱,几个人涌上来帮着护士把赵阿姨搀到一旁去。。妈妈也紧紧抓住了她的手,泪流满面:“孩子,你别傻了,你别傻了。”
她不傻,是他亲口对她说,叫她等他。她一直在这里等,可是都没有等到他回来。
他说过回来要跟她谈,他这样爱她,怎么会不回来?他这样爱她,怎么会舍得不要她?
她一直不明白,她一直不相信,直到最后一刻,直到他们把她带到那沉重的棺木前。那样多的花,全是白色的菊,而他就睡在那鲜花的中央,神色安详。
她迷惑而困顿地注视着,仿佛仍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他们一寸一寸地阖上棺盖,直到赵阿姨再次哭得晕倒过去,所有的人都泪流满面。只有她木然站在那里,没有知觉,没有意识,什么都没有,仿佛一切都已经丧失,仿佛一切都已经不存在。
邵振嵘的脸一寸寸被遮盖起来,所有的一切都被遮盖起来,他的整个人都被遮盖起来,她才骤然明了,这一切不是梦,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没有骗她,他真的不会回来了,永远不会回来了。自己真的永远失去了他。
她发疯一样扑上去,父母拼命地拉住她,很多人都上来搀她,而她只是哭叫:“妈妈!让我跟他去吧,我求你们了,让我跟他去,我要跟他在一起!妈妈让我跟他一起”
更多的人想要拉开她,她哭得连气都透不过来:“让我跟他一起,我求你们了。邵振嵘!邵振嵘!你起来!你怎么可以这样撇下我!你怎么可以这样”
手指一根一根被掰开,旁边的人一根根掰开她的手指,她哭到全身都发抖,只凭着一股蛮力,想要挣开所有人的手,把自己也塞进那冷森森的棺木里去。因为那里有她的邵振嵘,她要跟他在一起,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她只要跟他在一起。
她听到自己的哭声,嘶哑而绝望,如困顿的兽,明知道已经是不可能,可是只拼了这条命,不管不顾不问,她只要跟他一起。
所有的人都在拉她,都在劝她。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凄厉得如同刀子,剜在自己心上,剜出血与肉,反反复复:“让我去吧,让我去吧,你们让我去吧,邵振嵘死了啊,我活着干什么?让我去吧,我求求你们了。”
妈妈死命地拽着她的胳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孩子,孩子,你别这样!你这样子妈妈该怎么办?妈妈该怎么办啊”
她拼尽了力气只是哭,所有的眼泪仿佛都在这一霎那涌了出来。她这样拼命地挣扎,可是她的邵振嵘不会回来了,他真的不会回来了。任凭她这样闹,这样哭,这样大嚷大叫,这样拼命地伸手去抓挠,可每一次只是抓在那冰冷的棺木上。一切皆是徒劳,他是再也不会应她了,他骗她,他骗她等他,她一直等一直等,他却不会来了。
她的嗓子已经全都哑了,她再也没有力气,那样多的人涌上来,把她驾到一边去,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他们弄走了他,看着他们弄走了她的邵振嵘。她是真的不想活了,她只要跟他一起,要死也死在一起。可是他不等她,他自己先走了。
妈妈还紧紧地抱着她,声声唤着她的名字。妈妈的眼泪落在她的脸上,而她眼睁睁看着别人抬走棺木,她什么声音都已经发不出来了,如同声带已经破碎。
她已经没有了邵振嵘。
她这样拼命,还是不能够留住他一分一秒,命运这样吝啬,连多的一分一秒都不给她。
她是真的绝望了,拼尽了最后的力气,发出最后支离破碎的声音:“妈妈,别让他们弄走他妈妈我求你了妈妈别让他们弄走他”
妈妈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终于就那样仰面昏倒下去,倒在父亲的怀里。旁边的人七手八脚地扶住她,牢牢地按住她,而她无助似初生的婴儿,她已经丝毫没有办法了,连她最信任最依赖的妈妈都没有办法了。
所有的一切都分崩离析,整个天地都在她眼前轰然暗去。
城市的夏天,总是有突如其来的暴雨。天气在顷刻间就已经变化,落地窗外只可以看见铅灰色的天空,沉甸甸的大块大块的云团铺陈得极低,低得如同触手可及。这样的天空,仿佛是电影里某个未来城市的镜头。巨大的玻璃窗上落满了水滴,横一道纵一道,然后又被风吹得斜飞出去。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亦低沉而压抑,所有的人心情都不是太好。以房地产为首的盈利项目,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大老板今天终于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月来积累下的问题不得不面对。看着雷宇峥那张没有丝毫表情的脸孔,所有的主管都小心翼翼,唯恐触到什么。
“灾区重建我们不做。”雷宇峥用一根手指就阖上厚达半寸的企划书,“竞争激烈,没有必要去掺和。”
负责企划的副总脸色很难看,虽然公司注册地在北京,但一直以来业务的重心都在上海,很多大的投资计划,都是以上海这边的名义做的。这次他们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将细致详实的企划案策划出来,可是还没有报到董事会,只不过是例会,就已经被这样轻易否决掉了。
灾区重建?
雷宇峥几乎冷笑:凭什么?凭什么去重建那片废墟?
谁也不知道,那天他是怎么赶到震区,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到达那片塌方乱石的现场。站在那片塌陷乱石前,他是真的知道没有半分希望了。可是他很冷静,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当地救援的部队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最后终于把那辆压瘪了的救护车刨出来,当时医疗队的领队,一个大男人,直挺挺站在那里就哭了。他们是医生,他们全是见惯生离死别、见惯流血和伤痛的医生,可是在灾难和死亡面前,一样的面如死灰,只会掩面哭泣。
是他亲手把振嵘抱出来的。振嵘的全身上下,奇迹般的没受多少伤,脸上甚至很干净,连身体都还是软的,可是因为窒息,早已经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时间太长了,太长了他等不到他的二哥来救他,就已经被深达数米的泥土湮去了最后的呼吸。
他是他最疼爱的弟弟,他父母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最亲密的手足,那个从小跟着他的小尾巴,那个跟着他软软地叫他哥哥的小不点,那个甚至还带着乳香的豆芽菜——邵振嵘自幼身体不好,所以家里给他订了两份牛奶,早上一份晚上一份地喝着,于是他身体上永远都带着一股奶香气,让他小时候总是嘲弄这个弟弟“乳臭未干”。
“乳臭未干”的振嵘一天天长大了,变得长手长脚,有了自己的主见。振嵘考进了最好的重点高中,振嵘执意要念医科,振嵘去了国外继续念书有次出国考察,他特意绕到学校去看振嵘。那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兄弟两人并肩走在学校的马路上,雪吱吱地在脚下响,四周都是古老的异国建筑,振嵘跟他说着学校里的琐事,卷着雪花的朔风吹在他脸上,振嵘像小时候那样眯着眼睛。那时他才突然意识到,振嵘竟然跟自己长得一样高了。
他一直以为,他们都会活得很久,活到头发全都白了,牙齿全都掉了,还会坐在夕阳下的池塘边,一边钓鱼,一遍念叨儿孙的不听话。
那是他最亲密的手足,那是他最疼爱的弟弟,他抱着振嵘坐在飞机上,整个机舱空荡荡的,谁也不敢来跟他说话。他想他的脸色一定比振嵘的更难看,他不许任何人来碰振嵘,最后下飞机,也是他亲自抱着振嵘下去的。
大哥已经赶回了北京,孤伶伶的几辆汽车停在停机坪上。那样远,他走得一步比一步慢。他几乎要抱不动了,振嵘不再是那个轻飘飘的病秧子了,振嵘是个大男人了。大哥远远地走过来,不做声,伸出胳膊接过了振嵘。千里迢迢,他把他最小的弟弟带回来,交到大哥手里。两个抬着担架的小伙子只敢远远地跟着他们。大哥走到车边去,把振嵘放下来,放到车上准备好的棺木里。他在旁边帮忙,托着振嵘的头,低头的那一刻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两颗眼泪从大哥眼里掉下来,落在振嵘的衣服上。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大哥掉眼泪,永远风度翩翩,甚至比父亲还要冷静还要坚毅的大哥。
他站在车前,看着风把大哥从来一丝不乱的头发全吹乱了,看着他脸上的两行泪痕。
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安慰父母。虽然将振嵘带回了北京,但他们甚至想要不合情理地阻止年事已高的父亲去看振嵘最后一面,所有又把振嵘送回上海,将追悼会放到上海振嵘的单位去举行。因为大哥和他都知道,有着严重心脏病的父亲,实在无法承受那种场面。
怎么也不应该是振嵘。
他是全家年级最小的一个,他是全家最疼爱的一个。
他从小连欺负同学都不曾,他待人从来最好最真诚,他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他选医科,是因为可以治病救人,他去灾区,也是为了救人。
怎么都不应该是振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雷宇峥都陪在父母身边,像是回到极小的时候,依依膝下。
大哥因为工作忙,没有办法跟他一起常伴父母左右,于是大嫂请了长假带着孩子回来住,家里因为有了正在牙牙学语的小侄女,似乎并不再冷清。可是母亲还是日益消瘦,在小侄女睡午觉的时候,他常常看到母亲拿着他们兄弟小时候的合影,一看就是两三个钟头。
他几近狰狞地想,凭什么会是振嵘?凭什么还要投资在那个全家人的伤心地?凭什么还要他去重建那片废墟?
连最不该死的人都已经死了,连苍天都已经瞎了眼,凭什么?
他再不会有一分一毫的同情心,他再不会有一分一毫的怜悯,连命运都不怜悯他,都不怜悯振嵘,他凭什么要去怜悯别人?
沉默,几乎没有人交谈。杜晓苏有点晕机,也许是因为太紧张,只好强迫自己闭上眼睛休息。
没有做梦,只睡了一小会儿,也许是十几分钟,也许是几分钟,也许只是几秒钟。天气非常不好,进入四川上空后一直在云层上飞,后来到达双流机场上空,又遇上空中管制,不得不盘旋了十几分钟。程度正在下雨,幸好降落的时候还算顺利。
下楼了飞机后杜晓苏就打开了手机,信号倒是正常的。于是她尝试给邵振嵘打电话,而他的手机不在服务区,于是她趁着等行李的功夫,给他发了条短信。他没回,大约没收到,或者正忙着。于是杜晓苏给老莫发了条短信,报告自己已经平安到达。候机大厅里人生嘈杂,到处是志愿者和来援的专业医疗队,大家都在等着行李。她终于在传送带上看到了自己的大包,搬下来很吃力,旁边有人伸手过来,帮她提上推车,她连声道谢。那人看到她还打包有成箱的药品和方便面,于是问她:”你是不是志愿者?“
她有些不好意思:“不是,我是记者。”
那人很温和地笑:“没关系,一样的。”
是啊,他们都是来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尽自己的所能。
成都的情况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城市的秩序已经基本恢复,虽然空旷处仍旧搭满了帐篷,但交通情况已经恢复正常,偶尔可以看到救护车一路鸣笛飞驰而过。报社在成都有记者站,记者们全都赶赴一线灾区了,就一个值班的编辑留守。她去跟这位编辑碰了头,哪知刚进门不久就遇上余震。杜晓苏只觉得屋子晃动了好几秒“晃着晃着你就习惯了。”
目前去重灾区仍旧十分困难,大部分道路因为塌方还没有抢通,不少救援部队都是冒险翻山步行进入的。
“又下雨,这天气,坏透了。”编辑说,“一下雨就容易塌方泥石流,更糟了。”
找不到车,编辑帮忙想了很多办法,天色渐渐黑下来,即使找到车夜行也十分不安全,不得不先在成都住下。杜晓苏给老莫打电话简短地说明了一下情况,老莫竟然十分宽容,还安慰她说:“不要紧,明天在想办法,新闻虽然重要,安全更重要。”
她带了笔记本,发现酒店宽带竟然是通畅的,于是上网查询了一下各重灾区的地理位置,还有冒险跟随救援部队进入灾区的记者发回的十分简短的报道。只觉得越看越是触目惊心,死亡数字仍在不断攀升,看着那些前方最新的图片,她觉得胃里十分难受,这才想起原来晚饭忘了吃,可是已经很晚了,她也不想吃任何东西,于是观赏电脑强迫自己去睡觉。
窗外一直在下雨,她迷迷糊糊地睡过去。做了很多梦,却都是些破碎的片段,模糊的,迷离的,断断续续地醒了睡,睡了醒,醒来总是一身冷汗。也许是因为换了环境,实在睡得不踏实,最后她突然被强烈的晃动震醒:余震!
真的是余震!窗子在咯咯作响,从朦胧的睡灯光线里可以看到,桌上的水杯晃得厉害。没等她反应过来,外头居民楼的灯已经全亮了,酒店的火警警报尖锐地响起,楼道里服务员已经在叫:“余震了!快走!”
很多客人穿着睡衣慌慌张张就跑下楼去,杜晓苏还记得带上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凌晨的街头,突然涌出成百上千的人来,附近居民楼的人也全下来了,携家带口的。大家惊魂未定,站在街头,有小孩子在哭,也有人在咒骂。她到这时候一颗心才狂跳起来,跳得又急又快,她想,大约是被吓着了。
在酒店下面站到凌晨三点左右,大地一片寂静,仿佛适才只是它在睡梦中不经意伸了个懒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是这样孱弱而无力。马路上的人渐渐散去,酒店服务员也来劝客人们回去睡觉。杜晓苏本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况且还要进重灾区,迟早得适应这样的情况,于是第一个跑回房间去倒头大睡了。
到了早上才知道,凌晨发生的余震是地震后规模最大的一次,通往几处乡镇的道路又受到了影响,山体滑坡和塌方让刚抢修通的道路又中断了,包括通往她要去的目的地的道路。但杜晓苏还是义无反顾。同事帮她打了无数电话,才找了一辆愿意去的越野车。据说这车是志愿者包车,不过还有个位置可以捎上她。
一上车就觉得巧,因为正好遇上在机场帮她提行李的那个人。他还有两个同伴,三个大男人坐了一排,把副驾驶的位置留给了她。而车后座上塞满了物质,以药品居多,还有灾区最紧缺的帐篷、帆布之类。那人见着她也很意外:“啊,真巧!”
是挺巧的,于是简单地聊了两句,杜晓苏知道了他姓孟,是从北京过来的志愿者。
车行两小时,山路已经开始崎岖难行,一路上不断遇到赈灾的车队,或者运送伤员的救护车。路很窄,有的地方落有大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行。越往前走路越是险峻,山上不断有小的落石,打在车顶上嘣蹦乱响。死机小心翼翼开着车,不断用方言咒骂着老天。走了很久突然看到了一名交警,就站在最险峻的弯道处指挥会车。这名交警戴着一顶灰尘扑扑的警用安全盔,身后不远处停着一部同样灰尘扑扑的警用摩托车,他的样子疲惫不堪,手势也并不有力,可是大部分赈灾车辆在他的指挥下得以快速通过,他们的车驶过时,杜晓苏隔着车窗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位坚持岗位的无名英雄。
临近中午的时候车走到一个地势稍微开阔的地方,于是司机把车停下来暂作休息。司机去路基下的河边方便,杜晓苏也下车活动一下发麻的腿。她只觉得胃灼痛得难受,于是拆了块巧克力,强迫自己咽下去。那三个志愿者没下车,他们就坐在车上默默地吃了面包当午饭。司机回来三口两口咽了个面包,就叫杜晓苏上车,说:“走吧。”看了看天色,又喃喃咒骂,“个龟儿子!”
路仍旧颠簸,杜晓苏开始头痛,也许是昨天没有睡好。凌晨三点才回房间睡觉,早晨六点钟就又起来,实在是没睡好。车仍在山路上绕来绕去,她也迷迷糊糊了一会儿,其实也没睡着,就是闭了会儿眼睛,突然就被凄厉的笛声惊醒,睁开眼来只惊出了一身冷汗,探头张望,才知道原来刚刚驶过一辆救护车。
随着车在山路中兜来兜去,手机信号也时好时坏,她试着给邵振嵘又发了一条短信,仍旧没有告诉他自己来了四川,只是写:“我等你回来。”
杜晓苏一直不能去想,那天是怎么接到那个电话的,可是总会想起来,模糊的、零乱的碎片,不成回忆,就像海啸,排山倒海而来。不,不,那不是海啸,而是地震,是一次天崩地裂的地震,这世上所有的山峰垮塌下来,这世上所有的城市都崩塌下去,把她埋在那里,埋在几百米的废墟底下,永世不得翻身。她的灵魂永远停留在那黑暗的地方,没有光明,没有未来。所有希望的灯都熄灭在那一刻,所有眼睛都失明在那一刻,所有诸神诸佛,都灰飞烟灭,只在那一刻。
电话是邵振嵘医院一个什么主任打来的,她的手机信号非常不好,当时她还在车上,通话若断若续,中间总有几秒钟,夹杂着大量的噪声。那端的声音嗡嗡的,她听了很多遍才听明白,邵振嵘出事了。
从头到尾她只问了一句话:“他在哪里?”
那天的一切她都不记得了,电话里头是怎么回答的,她也不记得了。仿佛一台坏掉的摄像机,除了一晃而过的零乱镜头,一切都变成白花花的空白。她只记得自己疯了一样要回成都,她颠三倒四地讲,也不知道同车的人听懂没有。但司机马上把车停下,他们帮她拦车,一辆一辆的车,从她面前飞驰而过,她什么都不能想,竟然都没有掉眼泪。最后他们拦到一部小货车,驾驶室里挤满了人,全是妇孺,还有人缠着带血的绷带。她丝毫没有迟疑就爬到后面货箱里去坐,那位姓孟的志愿者很不放心,匆匆忙忙掏出圆珠笔,把一个号码写在她的掌心:“如果遇上困难,你就打这个电话。他姓李,你就说,是孟和平让你找他的。”
她甚至来不及道谢,货车就已经启动了。那个叫孟和平的志愿者和司机还有他的同伴都站在路边,渐渐从视野中消失。她从来没有觉得时间过得有这么慢,这么慢。货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她坐在车厢里,被颠得东倒西歪,只能双手紧紧攀着那根柱子,是车厢上的栏杆。风吹得一根根头发打在脸上,很疼,而她竟然没有哭。
她一直没有哭。到双流机场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她扑到所有的柜台去问:“有没有去上海的机票?”
所有的人都对她摇头,她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所有的人都对她摇头,直问到绝望,可是她都没有哭。航班不正常,除了运输救援人员和物质的航班,所有的航班都是延误,而且目前前往外地的航班都是爆满。她是没有办法回去,她没有办法。她绝望地把头抵在柜台上,手心有濡濡的汗意,突然看到掌心那个号码,被那个叫孟和平的人写在她掌心的号码。
不管怎样她都要试一试,可是已经有一个数字模糊得看不见了,她试了两遍才打通电话,她也拿不准是不是,只一鼓作气:“你好,请问是李先生吗?我姓杜,是孟和平让我找你的。”
对方很惊讶,也很客气:“你好,有什么事吗?”
“我要去上海。”她的嗓子已然嘶哑,只是不管不顾,“我在双流机场,今天晚上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上海。”
对方没有犹豫,只问:“几个人?”
她犹如在绝望中看到最后一线曙光:“就我一个。”
“那你在机场待着别动,我让人过去找你。这个手机号码是你的联络号码吗?”
她拼命点头,也不管对方根本看不见,过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声说:“是的是的。”
电话挂断后,她浑身的力气都像被抽光了似的,整个人摇摇欲坠。她还能记起来给老莫打电话,还没有说话,他已经抢着问:“你到哪儿了?”
“莫副,”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麻烦你另外安排人过来,我不能去一线了,我要回上海。”
“怎么了?”
她说不出来,那个名字,她怎么也说不出来,她拿着电话,全身都在发抖,她怎么都说不出话来。老莫急的在那边嚷嚷,她也听不清楚他在嚷什么,仓促地把电话挂断了,整个人就像虚脱了一样。她不能想,也不能哭,她什么都不能做,她要忍住,她要见着邵振嵘。他没有事,他一定没有事,只是受伤了,只是不小心受伤了,所以被紧急地送回上海。她要去医院见邵振嵘,看看他到底怎么样了,不,不用看她也知道他没事。可是她一定得见到他,一定得见到他她才心安。
她又打给医院那边:“我今天晚上就可以赶回来,麻烦你们一定要照顾邵振嵘。”不等对方说什么,她就把电话挂了。她都没有哭。老莫打过来好多遍,她也没有接,最后有个十分陌生的号码拨近来,她只怕是医院打来,振嵘的伤势有什么变化,连忙急急地按下接听键。结果是个陌生的男人,问:“杜小姐是吧?是不是你要去上海?你在哪里?”
她忍住所有的眼泪:“我在候机厅一楼入口,东航柜台这边。”
“我看到你了。”身穿制服的男子收起电话,大步向她走近,问她,“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她只紧紧抓着一个包,里头只是采访用的相机和采访机,她连笔记本电脑都忘在了那辆越野车上。
“请跟我来。”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飞行中的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似被搁在油锅里煎熬。她的心被紧紧地揪着,脑海中仍旧是一片空白。她拼命地安慰自己:我不能想了,我也不要想了,见着振嵘就好了,只要见到他,就好了,哪怕他断了胳膊断了腿,她也愿意陪他一辈子,只要他——只要哦他好好的在那里,就好了。
下飞机的时候,她甚至想,万一他残废了,她马上就跟他结婚,马上。只要他还肯要她,她马上就嫁给他。
旅客通道里竟然有医院的人在等着她,其中一个她还认识,是邵振嵘他们科室的一位女大夫,为人很好。杜晓苏原来总是跟着邵振嵘叫她大姐,大姐平常也很照顾他们,有次在家包了春卷,还专门打电话让他们去尝鲜。没等她说什么,大姐已经迎上来,一把搀住她说:“晓苏,你要坚强。”
这是什么意思?
她几乎要生气了,她一直很坚强,可是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她近乎愤怒地甩开那位大姐的受:“我自己走!”
在车上她一直不说话,那位大姐悄悄观察着她的脸色,可是也不敢再说什么。到了医院,看到熟悉的灯火通明的二号楼,她一下车就问:“振嵘一定住院了,他在哪个科?骨外?神外?他伤的重不重?在哪间病房?”
“晓苏”那位大姐有些吃力地说,“下午在电话里我们已经告诉过你了——你要坚强地面对现实邵医生他已经正好遇见塌方当地救援队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没有抢救过来”
她看着大姐的嘴一张一合:“滑坡意外为了病人牺牲”
那样可怕的词,一个接一个从大姐嘴里说出来,那样可怕的词杜晓苏睁大了眼睛,直愣愣地看着。
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梦,一场噩梦,她只是被魇住了。只要用力睁开眼睛,就会醒来,就会知道这是一场梦,就可以看到邵振嵘,看到他好端端地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再或者,医院里这些人都是骗自己的,他们串通起来跟她开玩笑,把邵振嵘藏起来,让自己着急,急到没有办法的时候,他自然会笑嘻嘻地跳出来,刮她的鼻子,骂她是个小傻瓜。
她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她总觉得,怎么可能,这一切怎么可能?一定是弄错了,要不然,就是自己被骗了,反正不会是真的,绝对不会是真的。因为他叫她等他。他那样守信的一个人,连约会都不曾迟到过,他怎么会骗她?
他们在一旁说着什么,她全都不知道。她垂下头,闭起眼睛,安安静静地等着,等着。像她承诺过的那样,她要等他回来。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已经在病床上了。她默默数着点滴管里的点滴,希望像上次一样,数着数着,他就会突然推门进来,望着她。原来他看着她时,眼睛里会含着一点笑意,嘴角微微抿起,他笑起来左颊上有个很小的酒窝,不留意根本看不出来,但她就是知道,因为他是她的邵振嵘。她爱他,所以他最细微的神情她都一清二楚。这次他一定是在吓她,一定是。他也许是受了很重的伤,也许真的残了,所以他不愿意见她,因为他心理上接受不了,或者他最终不打算原谅她。但没有关系,她会等他,一直等到他回来,就像上次在医院里一样。
可是她数啊数啊,也不知道数到了多少,直到一瓶药水滴完了,再换上一瓶。身边的护士来来往往,心理医生每天都来同她说话,常常在她病床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循循善诱,舌灿莲花。但任凭那医生说破了嘴皮子,她就是不搭腔。
因为他们都在骗她。
他一定会回来的,他这样爱她,即使她曾犯过那样大的错,他仍叫她等他。他怎么会舍得放她一个人在这里,他一定会回来的。
父母已经闻讯从家里赶过来,忧心如焚。尤其是妈妈,守在她身边,寸步不离,反反复复地劝她:“孩子,你哭吧,你哭一场吧。你这样要憋坏自己的,哭出来就好了。”她还没有哭,妈妈倒哭了,不停地拭着眼泪。
而她微扬着脸,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哭。
她的邵振嵘不见了,可是他一定会回来,他曾那么爱她,怎么舍得撇下她?他一定会回来,不管怎么样,他一定会回来。
最后那天,妈妈跟护士一起帮她换了衣服,帮她梳了头,扶着她进电梯。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浑浑噩噩,任人摆布。
踏进那间大厅,远远只看到他,之看到他含笑注视着她。
她有些不懂得了,一直走近去,伸手抚摸着那黑色的相框。照片放得很大,隔着冰冷的玻璃,她的手指慢慢划过他的唇线,他曾经笑得那样温暖,他一直笑得这样温暖。这张照片很好,可是不是她替他拍的,她有点仓皇地回头看,在人堆里看到了振嵘的保姆赵妈妈,于是轻轻叫了声:“赵阿姨。”她记得,牢牢记得,春节的时候振嵘曾带自己去见过她,赵妈妈待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亲自下厨熬鸡汤给她喝,还送给她戒指,因为她是振嵘的女朋友——赵阿姨也被人紧紧搀扶着,不知为什么她今天竟然连站都站不稳,几个月不见,赵阿姨的样子憔悴得像老了十年,连头发都白了,她一见到杜晓苏,眼泪顿时“噗噗”地往下掉。杜晓苏挣脱了妈妈的手,向着她走过去,声音仍旧很轻:“阿姨,振嵘叫我等他,可他一直都没有回来。”
赵阿姨似乎哽住了一口气,身子一软就昏过去了。厅中顿时一片大乱,几个人涌上来帮着护士把赵阿姨搀到一旁去。。妈妈也紧紧抓住了她的手,泪流满面:“孩子,你别傻了,你别傻了。”
她不傻,是他亲口对她说,叫她等他。她一直在这里等,可是都没有等到他回来。
他说过回来要跟她谈,他这样爱她,怎么会不回来?他这样爱她,怎么会舍得不要她?
她一直不明白,她一直不相信,直到最后一刻,直到他们把她带到那沉重的棺木前。那样多的花,全是白色的菊,而他就睡在那鲜花的中央,神色安详。
她迷惑而困顿地注视着,仿佛仍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他们一寸一寸地阖上棺盖,直到赵阿姨再次哭得晕倒过去,所有的人都泪流满面。只有她木然站在那里,没有知觉,没有意识,什么都没有,仿佛一切都已经丧失,仿佛一切都已经不存在。
邵振嵘的脸一寸寸被遮盖起来,所有的一切都被遮盖起来,他的整个人都被遮盖起来,她才骤然明了,这一切不是梦,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没有骗她,他真的不会回来了,永远不会回来了。自己真的永远失去了他。
她发疯一样扑上去,父母拼命地拉住她,很多人都上来搀她,而她只是哭叫:“妈妈!让我跟他去吧,我求你们了,让我跟他去,我要跟他在一起!妈妈让我跟他一起”
更多的人想要拉开她,她哭得连气都透不过来:“让我跟他一起,我求你们了。邵振嵘!邵振嵘!你起来!你怎么可以这样撇下我!你怎么可以这样”
手指一根一根被掰开,旁边的人一根根掰开她的手指,她哭到全身都发抖,只凭着一股蛮力,想要挣开所有人的手,把自己也塞进那冷森森的棺木里去。因为那里有她的邵振嵘,她要跟他在一起,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她只要跟他在一起。
她听到自己的哭声,嘶哑而绝望,如困顿的兽,明知道已经是不可能,可是只拼了这条命,不管不顾不问,她只要跟他一起。
所有的人都在拉她,都在劝她。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凄厉得如同刀子,剜在自己心上,剜出血与肉,反反复复:“让我去吧,让我去吧,你们让我去吧,邵振嵘死了啊,我活着干什么?让我去吧,我求求你们了。”
妈妈死命地拽着她的胳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孩子,孩子,你别这样!你这样子妈妈该怎么办?妈妈该怎么办啊”
她拼尽了力气只是哭,所有的眼泪仿佛都在这一霎那涌了出来。她这样拼命地挣扎,可是她的邵振嵘不会回来了,他真的不会回来了。任凭她这样闹,这样哭,这样大嚷大叫,这样拼命地伸手去抓挠,可每一次只是抓在那冰冷的棺木上。一切皆是徒劳,他是再也不会应她了,他骗她,他骗她等他,她一直等一直等,他却不会来了。
她的嗓子已经全都哑了,她再也没有力气,那样多的人涌上来,把她驾到一边去,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他们弄走了他,看着他们弄走了她的邵振嵘。她是真的不想活了,她只要跟他一起,要死也死在一起。可是他不等她,他自己先走了。
妈妈还紧紧地抱着她,声声唤着她的名字。妈妈的眼泪落在她的脸上,而她眼睁睁看着别人抬走棺木,她什么声音都已经发不出来了,如同声带已经破碎。
她已经没有了邵振嵘。
她这样拼命,还是不能够留住他一分一秒,命运这样吝啬,连多的一分一秒都不给她。
她是真的绝望了,拼尽了最后的力气,发出最后支离破碎的声音:“妈妈,别让他们弄走他妈妈我求你了妈妈别让他们弄走他”
妈妈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终于就那样仰面昏倒下去,倒在父亲的怀里。旁边的人七手八脚地扶住她,牢牢地按住她,而她无助似初生的婴儿,她已经丝毫没有办法了,连她最信任最依赖的妈妈都没有办法了。
所有的一切都分崩离析,整个天地都在她眼前轰然暗去。
城市的夏天,总是有突如其来的暴雨。天气在顷刻间就已经变化,落地窗外只可以看见铅灰色的天空,沉甸甸的大块大块的云团铺陈得极低,低得如同触手可及。这样的天空,仿佛是电影里某个未来城市的镜头。巨大的玻璃窗上落满了水滴,横一道纵一道,然后又被风吹得斜飞出去。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亦低沉而压抑,所有的人心情都不是太好。以房地产为首的盈利项目,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大老板今天终于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月来积累下的问题不得不面对。看着雷宇峥那张没有丝毫表情的脸孔,所有的主管都小心翼翼,唯恐触到什么。
“灾区重建我们不做。”雷宇峥用一根手指就阖上厚达半寸的企划书,“竞争激烈,没有必要去掺和。”
负责企划的副总脸色很难看,虽然公司注册地在北京,但一直以来业务的重心都在上海,很多大的投资计划,都是以上海这边的名义做的。这次他们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将细致详实的企划案策划出来,可是还没有报到董事会,只不过是例会,就已经被这样轻易否决掉了。
灾区重建?
雷宇峥几乎冷笑:凭什么?凭什么去重建那片废墟?
谁也不知道,那天他是怎么赶到震区,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到达那片塌方乱石的现场。站在那片塌陷乱石前,他是真的知道没有半分希望了。可是他很冷静,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当地救援的部队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最后终于把那辆压瘪了的救护车刨出来,当时医疗队的领队,一个大男人,直挺挺站在那里就哭了。他们是医生,他们全是见惯生离死别、见惯流血和伤痛的医生,可是在灾难和死亡面前,一样的面如死灰,只会掩面哭泣。
是他亲手把振嵘抱出来的。振嵘的全身上下,奇迹般的没受多少伤,脸上甚至很干净,连身体都还是软的,可是因为窒息,早已经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时间太长了,太长了他等不到他的二哥来救他,就已经被深达数米的泥土湮去了最后的呼吸。
他是他最疼爱的弟弟,他父母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最亲密的手足,那个从小跟着他的小尾巴,那个跟着他软软地叫他哥哥的小不点,那个甚至还带着乳香的豆芽菜——邵振嵘自幼身体不好,所以家里给他订了两份牛奶,早上一份晚上一份地喝着,于是他身体上永远都带着一股奶香气,让他小时候总是嘲弄这个弟弟“乳臭未干”。
“乳臭未干”的振嵘一天天长大了,变得长手长脚,有了自己的主见。振嵘考进了最好的重点高中,振嵘执意要念医科,振嵘去了国外继续念书有次出国考察,他特意绕到学校去看振嵘。那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兄弟两人并肩走在学校的马路上,雪吱吱地在脚下响,四周都是古老的异国建筑,振嵘跟他说着学校里的琐事,卷着雪花的朔风吹在他脸上,振嵘像小时候那样眯着眼睛。那时他才突然意识到,振嵘竟然跟自己长得一样高了。
他一直以为,他们都会活得很久,活到头发全都白了,牙齿全都掉了,还会坐在夕阳下的池塘边,一边钓鱼,一遍念叨儿孙的不听话。
那是他最亲密的手足,那是他最疼爱的弟弟,他抱着振嵘坐在飞机上,整个机舱空荡荡的,谁也不敢来跟他说话。他想他的脸色一定比振嵘的更难看,他不许任何人来碰振嵘,最后下飞机,也是他亲自抱着振嵘下去的。
大哥已经赶回了北京,孤伶伶的几辆汽车停在停机坪上。那样远,他走得一步比一步慢。他几乎要抱不动了,振嵘不再是那个轻飘飘的病秧子了,振嵘是个大男人了。大哥远远地走过来,不做声,伸出胳膊接过了振嵘。千里迢迢,他把他最小的弟弟带回来,交到大哥手里。两个抬着担架的小伙子只敢远远地跟着他们。大哥走到车边去,把振嵘放下来,放到车上准备好的棺木里。他在旁边帮忙,托着振嵘的头,低头的那一刻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两颗眼泪从大哥眼里掉下来,落在振嵘的衣服上。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大哥掉眼泪,永远风度翩翩,甚至比父亲还要冷静还要坚毅的大哥。
他站在车前,看着风把大哥从来一丝不乱的头发全吹乱了,看着他脸上的两行泪痕。
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安慰父母。虽然将振嵘带回了北京,但他们甚至想要不合情理地阻止年事已高的父亲去看振嵘最后一面,所有又把振嵘送回上海,将追悼会放到上海振嵘的单位去举行。因为大哥和他都知道,有着严重心脏病的父亲,实在无法承受那种场面。
怎么也不应该是振嵘。
他是全家年级最小的一个,他是全家最疼爱的一个。
他从小连欺负同学都不曾,他待人从来最好最真诚,他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他选医科,是因为可以治病救人,他去灾区,也是为了救人。
怎么都不应该是振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雷宇峥都陪在父母身边,像是回到极小的时候,依依膝下。
大哥因为工作忙,没有办法跟他一起常伴父母左右,于是大嫂请了长假带着孩子回来住,家里因为有了正在牙牙学语的小侄女,似乎并不再冷清。可是母亲还是日益消瘦,在小侄女睡午觉的时候,他常常看到母亲拿着他们兄弟小时候的合影,一看就是两三个钟头。
他几近狰狞地想,凭什么会是振嵘?凭什么还要投资在那个全家人的伤心地?凭什么还要他去重建那片废墟?
连最不该死的人都已经死了,连苍天都已经瞎了眼,凭什么?
他再不会有一分一毫的同情心,他再不会有一分一毫的怜悯,连命运都不怜悯他,都不怜悯振嵘,他凭什么要去怜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