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丁立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春风地推动下,经过三十年的锤炼洗礼,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素质教育新时代。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我亲眼见证了江村学校——这所偏僻的乡村小学由校舍和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到建起一座现代化多功能教学楼,再由封闭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步转化为实施多样化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等一系列巨大的变化,那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许多感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在江村学校读小学。那时的江村学校是全县唯一的青砖瓦房,校舍全是由原吴家楼拆下来的旧砖建成的。教室低矮、狭窄,屋内潮湿、阴暗。烂门、破窗,在夏天挡不了炎炎烈日,到冬天遮不住寒凤侵袭。学生学习没有课桌,只有几块破砖支撑的木板,黑板坑坑洼洼长满了“麻子”讲台是一个土疙瘩,晚上上夜自习没有电灯,点的全是煤油灯,每天晚上回到家,对着镜子一照,鼻子眼全被熏得乌黑。教学资料几乎没有,只有数学、语文课本,教师上课全部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除了死记硬背便是生搬硬套,一点创新思维也没有,这所学校当时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座灰色监狱,没有任何欢乐可言。更严重地是一到雨季,学校的每座教室都成了危房,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放假或在外面上课,学习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
进入九十年代,我作为一名代课教师,走上三尺讲台,在江村小学任教。这时的江村学校已有了许多喜人的变化,原先破旧的蓝砖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红砖瓦房,屋内的木板换成了崭新的课桌,煤油灯也被电灯替代,成了历史的古董。学校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门口按上了结实的大铁门。从此,学校再也不必和四周住户杂居,也不在受外部噪音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锻炼好身体,学校还添置了篮球栏、乒乓球案、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材。记得建校时,我们全体教师吃住在工地,几十天不回家,可谁也没有怨言。大家都为建成的新学校兴奋得夜夜睡不着觉。当我们搬进新教室那天,许多学生手舞足蹈,又唱又跳,而我们的许多教师也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时教师的待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工资由几十元涨到上百元,以上这些无不激发我们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大家干劲实足,加班加点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站在新教室的讲台上,听着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我们对江村学校的未来充满希望。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教育投资的力度。刚刚建成不久的江村学校虽然坚固结实,但已不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需要。于是在省市领导的大力关怀下,由政府出资一大部分,乡村两级承担一小部分,在江村重选校址,准备盖一座现代化多功能教学大楼。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江村都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有的甚至燃放鞭炮,以示庆贺,那情景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听说盖教学楼需要占用耕地,江村村支两委和部分群众代表在毫无异议的情况下全票通过将村北最好的一块耕地腾出来供建校使用。建楼时,单屯校区领导和施工人员共同研制建楼方案,特别是江宏春校长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三个月吃住在工地,结果等新楼建成后,他却累垮了,被“120”送进了医院。2005年9月5日,那是个对江村学校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就在那天上午,江村学校全体师生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搬进了新的教学楼,那一刻,我们恍恍惚惚,幸福的就像进入仙境
紧接着,上级为我校配置了微机、远程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仪器以及大量音乐、体育器材。最近又为我校安装了八个空调,使每个教室冬暖夏凉,环境舒适、优雅。另外我校还设有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室、少先队活动室、微机室、音乐室、卫生室等十三室。为了能操作这些先进仪器,跟上时代步伐,我校选派中青年教师轮流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经过两年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已能上机操作电脑,并能熟练使用多媒体上课。由于以上办学条件的迅速提高和全体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大力增强,使江村学校的总体教学成绩在几年内有了质的飞跃。为此,我校多次受到上级政府的嘉奖,成为单屯校区规范办校的排头兵。
如今,江村学校已真正成为一座花园式学校。一进校门,便有一条笔直的公路直通教学楼,道路两边载满了碧绿的冬青。教学楼前和操场四周的花坛盛开着不同季节的鲜花,芳香四溢,景色宜人。学校西边的墙上是用瓷瓦镶嵌的壁画。画的是瀑布流泉、青山绿水,五彩斑斓的花朵点缀其间。东面墙上是学生定期书写的黑板报。黑板报旁边有两个橱窗,轮流展示师生的书法、绘画、剪纸和摄影作品,一个橱窗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和诗歌,另一个橱窗以班为单位随时表扬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并配发个人照片。校门内的铝制橱窗内放置各种报纸,供学生阅读。我校八个教室内部都设有图书角和墙报栏。墙报栏粘贴着学生的优秀作文和绘画作品,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张扬了班级的个性,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深恩,江村学校不追求花哨,也不高刷标语,而是脚踏实地着眼于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高品位,且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气息的学习氛围。优雅的育人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时时刻刻都在振奋学生的精神,陶冶着学生的心灵,激励每个学生高瞻远瞩,为成人成才而奋发向上。正像教学楼内部墙上的一段文字所说:江村学校是一部大书,它需要一代代人用生命去读。现在的江村学校正以百倍的热情和崭新的姿态用奋进之笔谱写着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辉煌篇章。
自从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春风地推动下,经过三十年的锤炼洗礼,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素质教育新时代。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我亲眼见证了江村学校——这所偏僻的乡村小学由校舍和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到建起一座现代化多功能教学楼,再由封闭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步转化为实施多样化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等一系列巨大的变化,那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许多感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在江村学校读小学。那时的江村学校是全县唯一的青砖瓦房,校舍全是由原吴家楼拆下来的旧砖建成的。教室低矮、狭窄,屋内潮湿、阴暗。烂门、破窗,在夏天挡不了炎炎烈日,到冬天遮不住寒凤侵袭。学生学习没有课桌,只有几块破砖支撑的木板,黑板坑坑洼洼长满了“麻子”讲台是一个土疙瘩,晚上上夜自习没有电灯,点的全是煤油灯,每天晚上回到家,对着镜子一照,鼻子眼全被熏得乌黑。教学资料几乎没有,只有数学、语文课本,教师上课全部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除了死记硬背便是生搬硬套,一点创新思维也没有,这所学校当时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座灰色监狱,没有任何欢乐可言。更严重地是一到雨季,学校的每座教室都成了危房,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放假或在外面上课,学习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
进入九十年代,我作为一名代课教师,走上三尺讲台,在江村小学任教。这时的江村学校已有了许多喜人的变化,原先破旧的蓝砖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红砖瓦房,屋内的木板换成了崭新的课桌,煤油灯也被电灯替代,成了历史的古董。学校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门口按上了结实的大铁门。从此,学校再也不必和四周住户杂居,也不在受外部噪音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锻炼好身体,学校还添置了篮球栏、乒乓球案、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材。记得建校时,我们全体教师吃住在工地,几十天不回家,可谁也没有怨言。大家都为建成的新学校兴奋得夜夜睡不着觉。当我们搬进新教室那天,许多学生手舞足蹈,又唱又跳,而我们的许多教师也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时教师的待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工资由几十元涨到上百元,以上这些无不激发我们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大家干劲实足,加班加点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站在新教室的讲台上,听着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我们对江村学校的未来充满希望。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教育投资的力度。刚刚建成不久的江村学校虽然坚固结实,但已不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需要。于是在省市领导的大力关怀下,由政府出资一大部分,乡村两级承担一小部分,在江村重选校址,准备盖一座现代化多功能教学大楼。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江村都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有的甚至燃放鞭炮,以示庆贺,那情景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听说盖教学楼需要占用耕地,江村村支两委和部分群众代表在毫无异议的情况下全票通过将村北最好的一块耕地腾出来供建校使用。建楼时,单屯校区领导和施工人员共同研制建楼方案,特别是江宏春校长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三个月吃住在工地,结果等新楼建成后,他却累垮了,被“120”送进了医院。2005年9月5日,那是个对江村学校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就在那天上午,江村学校全体师生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搬进了新的教学楼,那一刻,我们恍恍惚惚,幸福的就像进入仙境
紧接着,上级为我校配置了微机、远程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仪器以及大量音乐、体育器材。最近又为我校安装了八个空调,使每个教室冬暖夏凉,环境舒适、优雅。另外我校还设有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室、少先队活动室、微机室、音乐室、卫生室等十三室。为了能操作这些先进仪器,跟上时代步伐,我校选派中青年教师轮流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经过两年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已能上机操作电脑,并能熟练使用多媒体上课。由于以上办学条件的迅速提高和全体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大力增强,使江村学校的总体教学成绩在几年内有了质的飞跃。为此,我校多次受到上级政府的嘉奖,成为单屯校区规范办校的排头兵。
如今,江村学校已真正成为一座花园式学校。一进校门,便有一条笔直的公路直通教学楼,道路两边载满了碧绿的冬青。教学楼前和操场四周的花坛盛开着不同季节的鲜花,芳香四溢,景色宜人。学校西边的墙上是用瓷瓦镶嵌的壁画。画的是瀑布流泉、青山绿水,五彩斑斓的花朵点缀其间。东面墙上是学生定期书写的黑板报。黑板报旁边有两个橱窗,轮流展示师生的书法、绘画、剪纸和摄影作品,一个橱窗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和诗歌,另一个橱窗以班为单位随时表扬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并配发个人照片。校门内的铝制橱窗内放置各种报纸,供学生阅读。我校八个教室内部都设有图书角和墙报栏。墙报栏粘贴着学生的优秀作文和绘画作品,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张扬了班级的个性,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深恩,江村学校不追求花哨,也不高刷标语,而是脚踏实地着眼于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高品位,且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气息的学习氛围。优雅的育人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时时刻刻都在振奋学生的精神,陶冶着学生的心灵,激励每个学生高瞻远瞩,为成人成才而奋发向上。正像教学楼内部墙上的一段文字所说:江村学校是一部大书,它需要一代代人用生命去读。现在的江村学校正以百倍的热情和崭新的姿态用奋进之笔谱写着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