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檀香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马桑镇血案后的第二天,知县坐在签押房里,亲笔起草电文,要向莱州府知府曹桂、菜青道道台谭榕、山东巡抚袁世凯报告德国人在高密犯下的滔天罪行。昨夜亲眼目睹的悲惨景象,在他的眼前重重叠叠闪现;百姓们的哭声和骂声,在他的耳边断断续续地缭绕。他怒火填胸,运笔如风,笔下的文字,流露出悲壮的激情。
刑名老夫子蹑手蹑脚地进来,递给知县一份电报。电报是山东巡抚袁世凯拍往莱州府并转高密县的,电报的内容依然是催逼高密县速速将孙丙逮捕归案。并要高密县速筹白银五千两,赔偿德国人的损失。电报还要求高密县令难备一份厚礼,去青岛教会医院,探望脑袋受伤的德国铁路技师锡巴乐,借以安抚德人,切勿再起事端。云云。
阅罢电文,知县拍案而起,从他的嘴里,吐出了一句脏话:"王八蛋!"不知他是骂袁大人,还是骂德国人。他看到山羊胡须在师爷下巴上抖动着,鬼火在师爷细小的眼睛里闪烁着。知县从心底里就不喜欢这个师爷,但又不得不倚重他。他刀笔姻熟,老谋深算,精通官场的一切关节,而且还是知府衙门中刑名师爷的堂弟。知县要想使本县的公文不被知府衙门驳回,没有这位师爷是万万不行的。
"老夫子,吩咐备马!"
"敢问老爷,备马何往?"
"去莱州府。"
"不知老爷去府里做甚?"
"我要面见曹大人,为高密百姓争个公道!"
师爷毫不客气地扯过知县方才起草的电文,粗粗地掠了几眼,问:
"这份电文,可是要发给巡抚大人?"
"正是,请老夫子润色。"
"大人,小的近来耳聋眼花,头脑也渐渐不清楚了,再做下去,只怕要误了大人的事情。乞求大人开恩,放小的还乡养老吧。"师爷尴尬地笑笑,从袖子里摸出一张草笺,放在案上,道:"这是辞呈。"
知县瞅了一眼那张草笺,冷笑一声,道:
"老夫子,树还没倒,猢狲就要散了!"
师爷不怒,只是谦恭地笑着。
"捆绑不成夫妻,"知县道,"既然要走,留也无趣,请老夫子自便吧。"
"多谢大人恩准!"
"等我从莱州归来,摆酒为你送行。"
"谢大人盛情。"
"请吧!"知县挥了一下手。
师爷走到门口,又转身回来,道:
"大人,你我毕竟主幕一场,依小人之见,这莱州府,大人不能去,这封电文,也不能这样发。"
"老夫子详说。"
"大人,小人只说一句:您这官,是为上司当的,不是为老百姓当的。要当官,就不能讲良心;要讲良心,就不要当官。"
知县冷笑道:
"说得精辟,还有什么话,老夫子一并道来。"
"速将孙丙擒拿归案,是大人的惟一避祸之方,"师爷目光炯炯地逼视着知县,说,"但我知道您做不到。"
"所以你要走,"知县道,"你还乡养老是假,避祸远走是真。"
"大人英明,"师爷道,"其实,大人如果能割断儿女私情,擒拿孙丙易如反掌,如果大人不愿意出面,小人愿效犬马之劳。"
"不必了!"知县冷冷地说,"老夫子请便吧!"
师爷拱手道:
"那好,大人再见,愿大人好自为之!"
"老夫子珍重!"知县转身对着院子喊叫,"春生,吩咐备马!"
二
正午时分,知县骑着他那匹年轻的白马,穿戴着全套的官服,在亲信长随春生和快班班头刘朴的护卫下,驰出了县城北门。春生骑着一匹健壮的黑骡,刘朴骑着一匹黑色的骤马,紧紧地跟随在知县白马的后边。三匹在马厩里憋了一冬的牲口,被辽阔的原野和初春的气息激动着,撒欢尥蹶子,嘴巴里发出呶呶的叫声。刘朴的骡马啃了知县白马的屁股,白马猛地往前窜去。崎岖的道路正在化冻,路面上漶出一层黑色的泥浆。马跑得不稳,知县将身体前躬着,双手紧紧地揪着散乱的马鬃。
他们朝着东北方向前进,半个时辰后,越过了春水汹涌的马桑河,进入了东北乡茫茫的原野。下午的阳光很温柔,金黄色的光线照耀着遍野的枯草和草根处刚刚萌发的绒毛般的新绿。野兔和狐狸,不时地被马蹄惊起,连蹦带跳地蹿到一边去。他们在行进中,看到了胶济铁路高高的路基和正在路基上工作着的人们。一望无际的原野和高高的蓝天带给知县的明朗心情被长蛇般的铁路彻底地破坏了。不久前马桑镇惨案的血腥场面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展开,他感到心中窝憋,呼吸不畅。知县用靴跟磕碰着白马的腹部,白马负痛狂奔,他的身体随着马的奔驰上蹿下跳,心中的郁闷似乎得到了稍许发泄。
太阳平西时,他们进入了平度县的地界,在一个名叫前丘的小村里,寻到了一个大户喂马打尖。房东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秀才,对知县毕敬毕恭,敬烟敬茶,还献上了一桌子酒饭。有红萝卜烧野兔,有大白菜炖豆腐,还有一坛泰米酿造的黄酒。老秀才的奉承和发自真心的款待,激起了知县的满腔豪情。他感到,高尚的精神在胸中激荡,满腔的热血在沸腾。老秀才挽留知县在家留宿,知县执意要走。老秀才拉着知县的手,热泪盈眶说:
"钱大人,像您这样不辞劳苦,为民请命的好官,真乃凤毛麟角。高密百姓有福啊!"
知县激昂地说:
"老乡绅,下官食朝廷俸禄,受万民之托,敢不鞠躬尽瘁乎!"
在如血的暮色里,知县跨上骏马,与送到村头的老秀才拱手告别,然后在马臀上抽了一鞭,白马一声长鸣,跃起前腿,造型威武,纵身向前,如同离弦之箭。知县没有回头,但有良多经典的送别诗句涌上他的心头。夕阳,晚霞,荒原,古道,枯树,寒鸦既悲且壮,他的心中充溢着豪迈的感情。
他们驰出村子,进入了比高密东北乡更为荒凉也更为辽。阔的原野。这里地势低洼,人烟稀少。半人高的枯草中,隐约着一条灰蛇般弯曲的小路。马在小路上昂头奔跑,骑者的双腿与路边枯草摩擦着,发出不间断的嚓啦声。夜色渐深,新月如钩,银光闪闪。紫色的天幕上,缀满了繁华的星斗。知县仰观天象,见北斗灼灼,银河灿灿,流星如电,划破天穹。夜色深重,霜冻逼人。马越跑越慢,由疾驰而小跑,由小跑而快步,最后变成了懒洋洋地漫步。知县加鞭马臀,马懊恼地昂起头,往前急走几步后又恢复了疲惫懒散的状态。知县心中的激情,渐渐地消退,身体上的热度,也慢慢地降低。没有风,潮湿的霜气,如锋利的刀片,切割着裸露的肌肤。知县将马鞭插在鞍桥上,双手缩在马蹄袖里,马缰绳搭在臂弯里,身体猬缩成一团,进入了任马由缰的状态。在辽阔原野的深处,马的喘息声和枯草摩擦衣服的嚓啦声大得惊人。从遥远的村庄那里,间或传来几声模糊的狗叫,更加深了夜的神秘和莫测。知县的心中,泛起了一阵悲苦的感情。因为走得匆忙,他竟然忘记了穿那件狐皮背心。那是他的岳父大人送的礼物。他记得岳父赠送背心时,神情格外庄重。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旧东西,是皇太后赏给岳父的岳父曾国藩大帅的。虽然因年代久远,受潮生虫,狐毛脱落,几成光板,但穿在身上,还是能感觉到别样的温暖。想到了狐皮背心,知县的思绪就陷进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之中。
他想起了少时的贫寒和苦读的艰辛,想到了高中的狂喜,想起了与曾家外孙女联姻时同年们的祝贺,其中也包括与自己联袂高中的刘光第裴村兄的祝贺。刘裴村书法刚劲,字如其人,诗词文章俱佳。刘撰写了一副对联贺他新婚:珠联壁合,才子佳人。那时,似乎有一条光明大道摆在他的面前。但"死知府不如活老鼠",他在工部蹲了六年,穷得叮当响,不得不靠夫人的面子,求告曾家的门生,活动了外放,而后又辗转数年,才得了高密知县这个还算肥沃的缺。到了高密后,知县原本想大展身手,于出成绩,一点点升上去。但他很快明白,在高密这种洋人垂涎的地方,既不可能升官,更不可能晋爵,能无过而任职期满,就是交了好运。嗨,王朝已近末日,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只能随波逐流,独善其身了
知县跨下的白马,突然打起了响鼻,把他从深沉的回想中惊醒。他看到,在前方不远的草丛中,有四只碧绿的眼睛在闪烁。狼!知县喊了一声。知县在惊呼的同时,下意识地用冻僵了的双腿夹了一下子马腹,双手在慌乱中勒紧了马缰。马嘶鸣着,扬起前蹄,将他倒倾在草地上。
一直跟随在知县马后、冻得龇牙咧嘴的春生和刘朴,看到老爷落了马,一时竟手足无措。呆了片刻,直到看到那两只大狼去追赶知县的白马时,冻凝了的脑袋才反应过来。他们喳喳呼呼地呐喊着,笨拙地拔刀出鞘,催动胯下的牲口,斜刺里往前冲去。那两只狼闪身钻进乱草丛中,消失了踪影。
"老爷,老爷,"春生和刘朴高声呼唤着,滚下骡马,踉跄过来,救护知县。
知县的双腿挂在马镫里,身体倒悬在马后。白马被春生和刘朴惊动,纵身往前蹿去。知县被拖拉在马后,痛苦地叫唤不止;如果没有地下的枯草垫着,知县的头颅,早就成了血葫芦。有经验的刘朴,止住了春生的咋呼。两个人稳住劲儿,嘴里发出柔柔的呼唤:"马啊,好马,好白马,别怕"借着璀璨的星光,他们向前靠拢,终于靠近了马身。刘朴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了马头。春生还在发愣,刘朴大呼:"傻瓜,快点解救老爷啊!"
春生手忙脚乱,搬头掀腿,不得要领,弄得知县叫苦连天。刘朴道:"你还能干点什么?过来揽住马!"
刘朴把知县僵硬的双脚从马镫子里解救出来,然后抱住知县的腰,把他扶直。知县的双脚一着地,即刻大声呼痛,身体一萎,坐在了地上。
知县感到,浑身麻木僵直,没有一个地方是听使唤的。后脑勺子和脚腕儿处,痛疼难忍。他的心里,悲愤交加,但不知该对着谁发泄。
"老爷,不要紧吧?"春生和刘朴弯着腰,怯声怯气地问讯着。
知县看到两个下人模糊不清的脸,长叹一声,道:
"他妈的,看来做个好官并不容易啊!"
"老爷,头上三尺有青天,"刘朴道,"您的辛苦,老天爷会看到的。"
"老天爷会保佑大人升官发财!"春生说。
"真有老天爷吗?"知县说,"我没让马拖死,就说明真有老天爷,你们说对不对呢?伙计们,看看这条腿断了没有。"
刘朴解开知县的扎腿小带,把手伸进去,仔细地摸了一遍,说:
"老爷放心,腿没断。"
"你怎么知道没断?"
"小人少年时,先父曾经教过我一些推拿正骨的知识。"
"嗨,想不到裴村兄还是个骨科郎中,"知县叹息道,"方才余在马上,想起了与你父亲同榜高中的时光,那时候我们意气风发,青春年华,胸中怀着天大的抱负,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可如今"知县伤感地说,"腿没断,更说明老天爷是存在的。伙计们,把余架起来吧!"
春生和刘朴,一左一右,搀着知县的胳膊把他架了起来,试试探探地往前走。知县感到不知双腿在何处,只觉得一阵阵尖锐的刺痛,从脚底,直窜到头顶。他说:
"伙计们,弄点草,点把火烤烤吧,这样子,余根本骑不了马了。"
知县坐在地上,搓着麻木的双手,看着春生和刘朴正遵照着他的命令,在道路的两边弓着腰搂草。他们模糊的身影,在星光下起伏着,宛若两只正在筑巢的巨兽。黑暗中响着他们沉重的喘息和枯草被折断的噼啪声。一阵流星雨,溅落银河中。在瞬间的辉煌里,他看清了两个亲信青紫的脸和他们身后灰白色的莽荡荒原。从他们的脸他就猜到了自己的脸,寒冷让狼狈代替了潇洒。他突然想起了那顶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官帽子,急忙下令:
"春生,先别忙着搂草啦,我的帽子丢了。"
"等点上火,借着火光好找。"春生说。
春生竟然敢违抗命令,并且公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寻常的表现让知县感叹不已。在这深夜的荒原里,无论什么样子的准则,其实都是可以修正的。
他们把搂来的草,堆积在知县的面前,越积越多,渐渐地成为一个小草垛。知县伸手摸摸被霜气打潮的枯草,大声问:
"春生,你们有火种吗?"
"坏了,没有。"春生道。
"我的背囊里有。"刘朴道。
知县松了一口气,说:
"刘朴,你是个细心人!点火吧,余已经冻僵了。"
刘朴从背囊里摸出火镰、火石和火绒,蹲在草堆前噼哧噼哧地打火,软弱多角的火星子从火石和火镰的摩擦处飞出来。火星落在枯草上,似乎窸窣有声。每打一下火,刘朴就吹一次火绒。在他的吹嘘之下,火绒渐渐地发了红。他憋足了一口长气,均匀绵密地吹,越吹越亮,终于,噗地一声,燃起了一簇细小的火苗。知县的心情愉快极了。他盯着那火苗,暂时忘记了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烦恼。刘朴把火种触到干草上,干草很不情愿地燃烧,火苗微弱,一副随时都会熄灭的样子。刘朴把枯草举起来,转着圈子,慢慢的摇晃,火苗越燃越大,猛地就燃成了明亮的一团。刘朴迅速地把手中的火把放在大堆的干草下边,白烟从草堆中升腾起来,一股苦苦的香气扩散,令知县心中充满了感动。白烟越来越浓,似乎伸手就可抓住,终于轰然一声,金黄的火苗子窜了出来。白烟随即就淡了。耀眼的火轰轰地响着,照亮了一大片荒野。那三匹牲口,喷着响鼻,摇晃着尾巴,凑拢到火堆前。它们狭长的脸上,似乎绽开了笑容。它们的眼睛,水晶石一样明亮。它们的头,仿佛变大了许多,显得很不真实。知县看到了自己的帽子。它趴在一个草窝子里,宛若一只正在抱窝的黑母鸡。他吩咐春生把帽子捡了回来。帽子上沾着泥土和草屑,帽顶上那个象征着品级的水晶顶子歪到一边,那两根同样象征着品级的野鸡翎子断了一根。这很不吉利,他想。去它的吧,他转念一想,如果刚才被马拖死,还有什么吉利不吉利!他把帽子戴在头上,不是为了尊严,而是为了御寒。炽热的火焰把他的前胸很快地烤热了,后背却冰凉似铁。冻僵了的皮肤突遇高温,又痛又痒。他将身体往后移动了一下,火势依然逼人。他站起来,转过身烘烤后背,但刚把后背烤热,前胸又凉了。于是他又赶紧地转过身烤前胸。就这样转来转去地烤着,他的身体恢复了灵活。脚脖子还是很痛,但显然没受重伤。他的心情更加地好起来。他看到那三匹牲口在火光中大口地掠着干草,嚼铁的哗啦声显得格外地清脆。白马的尾巴摇动着,宛如一大把散开了的银丝线。火堆中间的火苗子,渐渐地矮下去,枯草在燃烧时发出的爆裂声也渐渐地稀少、微弱了。火苗子往四下里扩散,如同水往低处流动。火渐烧渐远,速度很快,而且自从有了火之后,风也从平地里生了出来。火光中有毛茸茸的东西不时地跳跃起来,看样子是野兔,或者是狐狸。还有一些鸟儿尖叫着蹿到黑暗的天上去,也许是云雀,也许是斑鸠。他们面前的火堆熄灭了,只余下一堆暗红的灰烬。但四周的野火已经燎原,场面十分壮观。知县的心中十分兴奋,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高兴地说:
"这样的景象,一辈子也难得见到一次啊,春生,刘朴,咱们不虚此行啊!"
他们跨上牲口,朝着莱州府的方向继续前行。野火已经烧出去很远,看上去宛如一道道明亮的潮涌;清冷的夜气里,弥漫着火的芬芳气息。
三
凌晨,知县一行抵达了莱州府城外。城门紧闭,吊桥高悬,不见守门士兵的踪影。农家的公鸡高声啼叫着,树木草梗上遍披着白霜。知县看到春生和刘朴的眉毛上也结着白霜,脸上一层黑糊糊的灰尘,由此他也就知道了自己的模样。他希望在晋见知府大人时还保持着满头霜雪、风尘仆仆的样子,给上司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他记得府城大门外是有一座石桥而没有吊桥的,但现在石桥已经拆除,换上了用松木大板制作的吊桥,大概是为了防止风起云涌的义和团前来攻打城池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吧?知县心中不以为然,他向来不相信农民会造反,除非他们第二天就要饿死。
红日初升的时候,城门敞开,吊桥也吱吱咯咯地放了下来。他们向守门士卒通报后,骑着骡马进了城池。骡马的蹄铁击打着白石的街面,发出清脆的声响。街上很清净,只有一些早起的人在井台上打水。井口喷吐着白气,井栏上结满霜花。红红的阳光照在他们裸露的肌肤上,有些痒,有些痛。他们听到,水桶的铁鼻子和扁担的铁钩子摩擦时发出了很是悦耳的声响。挑水的人们,用惊讶的目光打量着他们。
在知府衙门前面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卖牛杂碎的小饭馆已经在门外文起朝天大锅,锅的后边站着一位手持长柄大勺的白脸妇人。大锅里老汤翻滚,热气升腾,牛杂和芫荽的气味扑鼻而来。他们在饭馆门前下了牲口。知县一下马就软了腿。春生和刘朴也是摇摇晃晃。他们搀着知县,把他安顿在锅旁的一条板凳上。知县的屁股宽,饭馆的板凳窄,一下子就坐翻了。知县跌了个四仰八叉。头上那顶不安于位的官帽,翻着筋斗滚到了一汪脏水里。春生和刘朴急忙把知县扶将起来,脸上讪讪的,为了自己的失职。知县的后背和大辫子上都沾上了污秽。凌晨跌跤,官帽落地,这是很大的不祥之兆。知县的心中很是懊恼,他本想痛骂随从,但看到他们惴惴不安的样子,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春生和刘朴用骑牲口骑罗圈了的腿支撑着身体,搀扶着知县。那位妇人慌忙扔下勺子,跑过去捡回已经不成样子的官帽,用自己的衣襟胡乱地揩擦了上面的污秽,然后递给了知县。妇人将帽子递给知县时,开口道歉:
"对不起大老爷。"
她的嗓音响亮而热情,让知县心中感到温暖无比。他接过帽子,戴正在头上。一眼就看到了那妇人嘴角上生着一颗豆粒大小的黑痦子。刘朴用自己的包袱皮,撸了撸知县大辩子上的泥水。知县的大辫子,肮脏得如同一头拉稀黄牛的尾巴。春生瞪着眼骂那妇人:
"妈拉个巴子瞎了眼了吗?看到老爷来了还不赶快去搬把椅子来!"
知县制止了春生的无理,并向那妇人道谢。妇人满面赤红,慌忙进屋去搬来一把油腻腻的椅子,放在知县的身后。
知县坐在椅子上,感到全身的关节,无有一处不痛疼。双腿之间那物,冰砣子似的又凉又硬。大腿根部的皮肉,火烧火燎一样灼痛。他的心,被自己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他感到自己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散布在清晨的空气里。他的身体,似一个冻透了的大萝卜,突然被晒在了阳光下,表皮开始融化、腐烂,流出了粘稠的黄水。这是个极其痛苦又极其幸福的过程。知县的眼睛里,渗出了粘稠的眼泪,模糊了视线。他仿佛看到,自己的面前,跪着一大片高密东北乡的乡民,他们仰起的脸上,都挂着感恩戴德的表情。他们的嘴里咕哝着一些淳朴简单但却感人至深的话语: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啊妇人在他们的面前放上了三个黑色的大碗,每个碗里有一只黑乎乎的调羹,然后又往每个大碗里掰了一个烧饼、放了一撮芫荽末儿、一勺椒盐。妇人的动作十分敏捷,而且根本就没问他们要什么不要什么,好像她招待的是几个十分熟悉的常客,对他们的口味了如指掌。知县看着妇人圆白的大脸,心中生出了许多的温暖之情,恍惚感到这个妇人与高密县那位卖狗肉的女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妇人抄起长柄大勺,搅动着锅里的牛杂碎,牛心牛肝牛肠牛肚牛肺在锅里翻腾起来,美好的气味令知县馋涎欲滴。一勺子牛杂碎倒进了知县眼前的大碗,然后紧跟着来了一勺子清汤。妇人一探身,将半调羹胡椒粉倒进知县碗里。她低声说:"多点胡椒驱驱风寒。"知县感动地点了点头,捏着调羹将碗里的东西搅动了几下,嘴巴就自动地凑近了那黑色的碗沿,啼溜一声,吸进了一大口。宛如一只滚烫的老鼠在他的口里打滚,吐出来不雅,含在嘴里怕烫,只好一咬牙咽了下去。知县心酸肠热,百感交集,鼻涕和眼泪一起涌了出来。
几十口牛杂汤落肚后,汗水如小虫子一样,刺刺痒痒地从毛孔里钻出来。妇人的大勺子始终在锅里搅动着,不时地将混杂着牛杂的老汤添加到他们的碗里,使他们的黑碗始终保持着盈满的状态,紧吃她紧添,慢吃她慢添。最后,知县双手抱拳,对妇人作了一揖,感激地说:"好了,大嫂,不添了。"妇人微笑着说:"大老爷放开吃。"
吃罢牛杂烧饼汤,他感到身上有了劲儿,腿脚虽然还是痛苦,但已经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他看到在他们身后的街边墙角,聚集了十几个探头探脑的百姓,不知是想看热闹还是因为慑于自己的顶戴而不敢过来喝汤。他吩咐春生付账,妇人拒绝,还说大老爷肯赏光吃俺这穷汉饭,已经是对俺的抬举,哪里还好意思收钱。他沉吟片刻,从腰间荷包上解下一块玉佩,道:"大嫂,盛情招待,无以为报,这个小玩意,就送给大嫂的丈夫做个纪念吧!"那妇人面红耳赤,似乎还要拒绝,但知县已经把玉佩递给春生,春生将玉佩塞进妇人手里,说:"我们家老爷给你,你就接了吧,还客气什么!"妇人托着王佩张口结舌。知县起身,大概地整理了一下仪表,便转身向州街的方向走去。他知道身后有许多目光在盯着自己。他甚至想到,多少年后,高密知县在这个朝天锅旁喝牛杂汤的事儿会成为一桩美谈,被人们添油加醋地传说,而且很可能被编进猫腔里,被一代一代的戏子传唱。他还想,如果手边有纸笔,应该为这位给人带来温暖的妇人题一个店名,或者是题一首诗,用自己遒劲的书法,为妇人招徕食客。在州府的大街上,知县昂首挺胸,走出了朝廷命官的堂堂威仪。在走街的过程中,他心里想到了孙眉娘的花容月貌,也想到了卖牛杂汤妇人的白面长身,当然还想到了自己的夫人。他感到,这三个女人,一个是冰,一个是火,一个是舒适温暖的被窝。
四
知县很快就受到了知府的接见。接见的地点在知府大人的书房。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曾任潍县令的大画家郑板桥的墨竹。知府眼圈发青,眼睑发红,满面倦容,连连地打着哈欠。知县详细地汇报了高密东北乡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德人在高密东北乡制造的骇人惨案,话语中透露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知府听罢汇报,沉思良久,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高密县,孙丙抓到了没有?"
知县喂了一下,答道:
"回大人,孙丙潜逃,尚未归案。"
知府盯着知县的脸,眼睛如锥子,扎得知县局促不安。知府于干地笑了几声,悄悄地问:
"年兄,听说你跟孙丙的女儿哈哈哈那女人到底有何妙处,能让你如此痴迷?"
知县张口结舌,冷汗涔涔而下。
"为什么不回话?"知府变颜呵斥。
"回大人,卑职与孙丙之女,并无苟且之事卑职不过是喜食她的狗肉而已"
"钱年兄,"知府的脸上,又出现了亲切关怀的表情,他用一种类似于语重心长的腔调说,"你我同食国家俸禄,同受皇太后、皇上隆恩,应该尽心办事,方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倘若为了一己私情,徇私枉法,玩忽职守,那可就"
"卑职不敢"
"死几个顽劣刁民,算不了什么大事,"知府平心静气地说,"如果德人能就此消气,不再寻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县道,"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
"还要什么交代?"知府拍案道,"难道还指望德人赔款偿命?"
"总要有个是非,"知县道,"要不我这县令,无颜见高密百姓。"
知府冷笑道:
"本府没有什么是非给你,你即便找到谭道台,找到袁巡抚,找到皇上皇太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是非给你。"
"二十七条人命啊,大人!"
"如果你尽心办事,早将那孙丙擒获,送交德人,德人就不会发兵,也就不会出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府拍拍案上的一摞公文,冷冷一笑,道,"钱年兄,有人说你提前通风报信,才使孙丙逃逸,这话要是传到袁大人耳朵里,对年兄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知县汗如雨下。
"所以,对钱兄来说,当务之急不是为老百姓请命,而是速速地将那孙丙捉拿归案。"知府道,"抓住孙丙,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好交代,抓不住孙丙,对谁都不好交代!"
"卑职明白"
"年兄,"知府微笑着问,"那孙眉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尤物,能让你如此地动心?&am... -->>
一
马桑镇血案后的第二天,知县坐在签押房里,亲笔起草电文,要向莱州府知府曹桂、菜青道道台谭榕、山东巡抚袁世凯报告德国人在高密犯下的滔天罪行。昨夜亲眼目睹的悲惨景象,在他的眼前重重叠叠闪现;百姓们的哭声和骂声,在他的耳边断断续续地缭绕。他怒火填胸,运笔如风,笔下的文字,流露出悲壮的激情。
刑名老夫子蹑手蹑脚地进来,递给知县一份电报。电报是山东巡抚袁世凯拍往莱州府并转高密县的,电报的内容依然是催逼高密县速速将孙丙逮捕归案。并要高密县速筹白银五千两,赔偿德国人的损失。电报还要求高密县令难备一份厚礼,去青岛教会医院,探望脑袋受伤的德国铁路技师锡巴乐,借以安抚德人,切勿再起事端。云云。
阅罢电文,知县拍案而起,从他的嘴里,吐出了一句脏话:"王八蛋!"不知他是骂袁大人,还是骂德国人。他看到山羊胡须在师爷下巴上抖动着,鬼火在师爷细小的眼睛里闪烁着。知县从心底里就不喜欢这个师爷,但又不得不倚重他。他刀笔姻熟,老谋深算,精通官场的一切关节,而且还是知府衙门中刑名师爷的堂弟。知县要想使本县的公文不被知府衙门驳回,没有这位师爷是万万不行的。
"老夫子,吩咐备马!"
"敢问老爷,备马何往?"
"去莱州府。"
"不知老爷去府里做甚?"
"我要面见曹大人,为高密百姓争个公道!"
师爷毫不客气地扯过知县方才起草的电文,粗粗地掠了几眼,问:
"这份电文,可是要发给巡抚大人?"
"正是,请老夫子润色。"
"大人,小的近来耳聋眼花,头脑也渐渐不清楚了,再做下去,只怕要误了大人的事情。乞求大人开恩,放小的还乡养老吧。"师爷尴尬地笑笑,从袖子里摸出一张草笺,放在案上,道:"这是辞呈。"
知县瞅了一眼那张草笺,冷笑一声,道:
"老夫子,树还没倒,猢狲就要散了!"
师爷不怒,只是谦恭地笑着。
"捆绑不成夫妻,"知县道,"既然要走,留也无趣,请老夫子自便吧。"
"多谢大人恩准!"
"等我从莱州归来,摆酒为你送行。"
"谢大人盛情。"
"请吧!"知县挥了一下手。
师爷走到门口,又转身回来,道:
"大人,你我毕竟主幕一场,依小人之见,这莱州府,大人不能去,这封电文,也不能这样发。"
"老夫子详说。"
"大人,小人只说一句:您这官,是为上司当的,不是为老百姓当的。要当官,就不能讲良心;要讲良心,就不要当官。"
知县冷笑道:
"说得精辟,还有什么话,老夫子一并道来。"
"速将孙丙擒拿归案,是大人的惟一避祸之方,"师爷目光炯炯地逼视着知县,说,"但我知道您做不到。"
"所以你要走,"知县道,"你还乡养老是假,避祸远走是真。"
"大人英明,"师爷道,"其实,大人如果能割断儿女私情,擒拿孙丙易如反掌,如果大人不愿意出面,小人愿效犬马之劳。"
"不必了!"知县冷冷地说,"老夫子请便吧!"
师爷拱手道:
"那好,大人再见,愿大人好自为之!"
"老夫子珍重!"知县转身对着院子喊叫,"春生,吩咐备马!"
二
正午时分,知县骑着他那匹年轻的白马,穿戴着全套的官服,在亲信长随春生和快班班头刘朴的护卫下,驰出了县城北门。春生骑着一匹健壮的黑骡,刘朴骑着一匹黑色的骤马,紧紧地跟随在知县白马的后边。三匹在马厩里憋了一冬的牲口,被辽阔的原野和初春的气息激动着,撒欢尥蹶子,嘴巴里发出呶呶的叫声。刘朴的骡马啃了知县白马的屁股,白马猛地往前窜去。崎岖的道路正在化冻,路面上漶出一层黑色的泥浆。马跑得不稳,知县将身体前躬着,双手紧紧地揪着散乱的马鬃。
他们朝着东北方向前进,半个时辰后,越过了春水汹涌的马桑河,进入了东北乡茫茫的原野。下午的阳光很温柔,金黄色的光线照耀着遍野的枯草和草根处刚刚萌发的绒毛般的新绿。野兔和狐狸,不时地被马蹄惊起,连蹦带跳地蹿到一边去。他们在行进中,看到了胶济铁路高高的路基和正在路基上工作着的人们。一望无际的原野和高高的蓝天带给知县的明朗心情被长蛇般的铁路彻底地破坏了。不久前马桑镇惨案的血腥场面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展开,他感到心中窝憋,呼吸不畅。知县用靴跟磕碰着白马的腹部,白马负痛狂奔,他的身体随着马的奔驰上蹿下跳,心中的郁闷似乎得到了稍许发泄。
太阳平西时,他们进入了平度县的地界,在一个名叫前丘的小村里,寻到了一个大户喂马打尖。房东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秀才,对知县毕敬毕恭,敬烟敬茶,还献上了一桌子酒饭。有红萝卜烧野兔,有大白菜炖豆腐,还有一坛泰米酿造的黄酒。老秀才的奉承和发自真心的款待,激起了知县的满腔豪情。他感到,高尚的精神在胸中激荡,满腔的热血在沸腾。老秀才挽留知县在家留宿,知县执意要走。老秀才拉着知县的手,热泪盈眶说:
"钱大人,像您这样不辞劳苦,为民请命的好官,真乃凤毛麟角。高密百姓有福啊!"
知县激昂地说:
"老乡绅,下官食朝廷俸禄,受万民之托,敢不鞠躬尽瘁乎!"
在如血的暮色里,知县跨上骏马,与送到村头的老秀才拱手告别,然后在马臀上抽了一鞭,白马一声长鸣,跃起前腿,造型威武,纵身向前,如同离弦之箭。知县没有回头,但有良多经典的送别诗句涌上他的心头。夕阳,晚霞,荒原,古道,枯树,寒鸦既悲且壮,他的心中充溢着豪迈的感情。
他们驰出村子,进入了比高密东北乡更为荒凉也更为辽。阔的原野。这里地势低洼,人烟稀少。半人高的枯草中,隐约着一条灰蛇般弯曲的小路。马在小路上昂头奔跑,骑者的双腿与路边枯草摩擦着,发出不间断的嚓啦声。夜色渐深,新月如钩,银光闪闪。紫色的天幕上,缀满了繁华的星斗。知县仰观天象,见北斗灼灼,银河灿灿,流星如电,划破天穹。夜色深重,霜冻逼人。马越跑越慢,由疾驰而小跑,由小跑而快步,最后变成了懒洋洋地漫步。知县加鞭马臀,马懊恼地昂起头,往前急走几步后又恢复了疲惫懒散的状态。知县心中的激情,渐渐地消退,身体上的热度,也慢慢地降低。没有风,潮湿的霜气,如锋利的刀片,切割着裸露的肌肤。知县将马鞭插在鞍桥上,双手缩在马蹄袖里,马缰绳搭在臂弯里,身体猬缩成一团,进入了任马由缰的状态。在辽阔原野的深处,马的喘息声和枯草摩擦衣服的嚓啦声大得惊人。从遥远的村庄那里,间或传来几声模糊的狗叫,更加深了夜的神秘和莫测。知县的心中,泛起了一阵悲苦的感情。因为走得匆忙,他竟然忘记了穿那件狐皮背心。那是他的岳父大人送的礼物。他记得岳父赠送背心时,神情格外庄重。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旧东西,是皇太后赏给岳父的岳父曾国藩大帅的。虽然因年代久远,受潮生虫,狐毛脱落,几成光板,但穿在身上,还是能感觉到别样的温暖。想到了狐皮背心,知县的思绪就陷进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之中。
他想起了少时的贫寒和苦读的艰辛,想到了高中的狂喜,想起了与曾家外孙女联姻时同年们的祝贺,其中也包括与自己联袂高中的刘光第裴村兄的祝贺。刘裴村书法刚劲,字如其人,诗词文章俱佳。刘撰写了一副对联贺他新婚:珠联壁合,才子佳人。那时,似乎有一条光明大道摆在他的面前。但"死知府不如活老鼠",他在工部蹲了六年,穷得叮当响,不得不靠夫人的面子,求告曾家的门生,活动了外放,而后又辗转数年,才得了高密知县这个还算肥沃的缺。到了高密后,知县原本想大展身手,于出成绩,一点点升上去。但他很快明白,在高密这种洋人垂涎的地方,既不可能升官,更不可能晋爵,能无过而任职期满,就是交了好运。嗨,王朝已近末日,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只能随波逐流,独善其身了
知县跨下的白马,突然打起了响鼻,把他从深沉的回想中惊醒。他看到,在前方不远的草丛中,有四只碧绿的眼睛在闪烁。狼!知县喊了一声。知县在惊呼的同时,下意识地用冻僵了的双腿夹了一下子马腹,双手在慌乱中勒紧了马缰。马嘶鸣着,扬起前蹄,将他倒倾在草地上。
一直跟随在知县马后、冻得龇牙咧嘴的春生和刘朴,看到老爷落了马,一时竟手足无措。呆了片刻,直到看到那两只大狼去追赶知县的白马时,冻凝了的脑袋才反应过来。他们喳喳呼呼地呐喊着,笨拙地拔刀出鞘,催动胯下的牲口,斜刺里往前冲去。那两只狼闪身钻进乱草丛中,消失了踪影。
"老爷,老爷,"春生和刘朴高声呼唤着,滚下骡马,踉跄过来,救护知县。
知县的双腿挂在马镫里,身体倒悬在马后。白马被春生和刘朴惊动,纵身往前蹿去。知县被拖拉在马后,痛苦地叫唤不止;如果没有地下的枯草垫着,知县的头颅,早就成了血葫芦。有经验的刘朴,止住了春生的咋呼。两个人稳住劲儿,嘴里发出柔柔的呼唤:"马啊,好马,好白马,别怕"借着璀璨的星光,他们向前靠拢,终于靠近了马身。刘朴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了马头。春生还在发愣,刘朴大呼:"傻瓜,快点解救老爷啊!"
春生手忙脚乱,搬头掀腿,不得要领,弄得知县叫苦连天。刘朴道:"你还能干点什么?过来揽住马!"
刘朴把知县僵硬的双脚从马镫子里解救出来,然后抱住知县的腰,把他扶直。知县的双脚一着地,即刻大声呼痛,身体一萎,坐在了地上。
知县感到,浑身麻木僵直,没有一个地方是听使唤的。后脑勺子和脚腕儿处,痛疼难忍。他的心里,悲愤交加,但不知该对着谁发泄。
"老爷,不要紧吧?"春生和刘朴弯着腰,怯声怯气地问讯着。
知县看到两个下人模糊不清的脸,长叹一声,道:
"他妈的,看来做个好官并不容易啊!"
"老爷,头上三尺有青天,"刘朴道,"您的辛苦,老天爷会看到的。"
"老天爷会保佑大人升官发财!"春生说。
"真有老天爷吗?"知县说,"我没让马拖死,就说明真有老天爷,你们说对不对呢?伙计们,看看这条腿断了没有。"
刘朴解开知县的扎腿小带,把手伸进去,仔细地摸了一遍,说:
"老爷放心,腿没断。"
"你怎么知道没断?"
"小人少年时,先父曾经教过我一些推拿正骨的知识。"
"嗨,想不到裴村兄还是个骨科郎中,"知县叹息道,"方才余在马上,想起了与你父亲同榜高中的时光,那时候我们意气风发,青春年华,胸中怀着天大的抱负,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可如今"知县伤感地说,"腿没断,更说明老天爷是存在的。伙计们,把余架起来吧!"
春生和刘朴,一左一右,搀着知县的胳膊把他架了起来,试试探探地往前走。知县感到不知双腿在何处,只觉得一阵阵尖锐的刺痛,从脚底,直窜到头顶。他说:
"伙计们,弄点草,点把火烤烤吧,这样子,余根本骑不了马了。"
知县坐在地上,搓着麻木的双手,看着春生和刘朴正遵照着他的命令,在道路的两边弓着腰搂草。他们模糊的身影,在星光下起伏着,宛若两只正在筑巢的巨兽。黑暗中响着他们沉重的喘息和枯草被折断的噼啪声。一阵流星雨,溅落银河中。在瞬间的辉煌里,他看清了两个亲信青紫的脸和他们身后灰白色的莽荡荒原。从他们的脸他就猜到了自己的脸,寒冷让狼狈代替了潇洒。他突然想起了那顶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官帽子,急忙下令:
"春生,先别忙着搂草啦,我的帽子丢了。"
"等点上火,借着火光好找。"春生说。
春生竟然敢违抗命令,并且公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寻常的表现让知县感叹不已。在这深夜的荒原里,无论什么样子的准则,其实都是可以修正的。
他们把搂来的草,堆积在知县的面前,越积越多,渐渐地成为一个小草垛。知县伸手摸摸被霜气打潮的枯草,大声问:
"春生,你们有火种吗?"
"坏了,没有。"春生道。
"我的背囊里有。"刘朴道。
知县松了一口气,说:
"刘朴,你是个细心人!点火吧,余已经冻僵了。"
刘朴从背囊里摸出火镰、火石和火绒,蹲在草堆前噼哧噼哧地打火,软弱多角的火星子从火石和火镰的摩擦处飞出来。火星落在枯草上,似乎窸窣有声。每打一下火,刘朴就吹一次火绒。在他的吹嘘之下,火绒渐渐地发了红。他憋足了一口长气,均匀绵密地吹,越吹越亮,终于,噗地一声,燃起了一簇细小的火苗。知县的心情愉快极了。他盯着那火苗,暂时忘记了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烦恼。刘朴把火种触到干草上,干草很不情愿地燃烧,火苗微弱,一副随时都会熄灭的样子。刘朴把枯草举起来,转着圈子,慢慢的摇晃,火苗越燃越大,猛地就燃成了明亮的一团。刘朴迅速地把手中的火把放在大堆的干草下边,白烟从草堆中升腾起来,一股苦苦的香气扩散,令知县心中充满了感动。白烟越来越浓,似乎伸手就可抓住,终于轰然一声,金黄的火苗子窜了出来。白烟随即就淡了。耀眼的火轰轰地响着,照亮了一大片荒野。那三匹牲口,喷着响鼻,摇晃着尾巴,凑拢到火堆前。它们狭长的脸上,似乎绽开了笑容。它们的眼睛,水晶石一样明亮。它们的头,仿佛变大了许多,显得很不真实。知县看到了自己的帽子。它趴在一个草窝子里,宛若一只正在抱窝的黑母鸡。他吩咐春生把帽子捡了回来。帽子上沾着泥土和草屑,帽顶上那个象征着品级的水晶顶子歪到一边,那两根同样象征着品级的野鸡翎子断了一根。这很不吉利,他想。去它的吧,他转念一想,如果刚才被马拖死,还有什么吉利不吉利!他把帽子戴在头上,不是为了尊严,而是为了御寒。炽热的火焰把他的前胸很快地烤热了,后背却冰凉似铁。冻僵了的皮肤突遇高温,又痛又痒。他将身体往后移动了一下,火势依然逼人。他站起来,转过身烘烤后背,但刚把后背烤热,前胸又凉了。于是他又赶紧地转过身烤前胸。就这样转来转去地烤着,他的身体恢复了灵活。脚脖子还是很痛,但显然没受重伤。他的心情更加地好起来。他看到那三匹牲口在火光中大口地掠着干草,嚼铁的哗啦声显得格外地清脆。白马的尾巴摇动着,宛如一大把散开了的银丝线。火堆中间的火苗子,渐渐地矮下去,枯草在燃烧时发出的爆裂声也渐渐地稀少、微弱了。火苗子往四下里扩散,如同水往低处流动。火渐烧渐远,速度很快,而且自从有了火之后,风也从平地里生了出来。火光中有毛茸茸的东西不时地跳跃起来,看样子是野兔,或者是狐狸。还有一些鸟儿尖叫着蹿到黑暗的天上去,也许是云雀,也许是斑鸠。他们面前的火堆熄灭了,只余下一堆暗红的灰烬。但四周的野火已经燎原,场面十分壮观。知县的心中十分兴奋,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彩,高兴地说:
"这样的景象,一辈子也难得见到一次啊,春生,刘朴,咱们不虚此行啊!"
他们跨上牲口,朝着莱州府的方向继续前行。野火已经烧出去很远,看上去宛如一道道明亮的潮涌;清冷的夜气里,弥漫着火的芬芳气息。
三
凌晨,知县一行抵达了莱州府城外。城门紧闭,吊桥高悬,不见守门士兵的踪影。农家的公鸡高声啼叫着,树木草梗上遍披着白霜。知县看到春生和刘朴的眉毛上也结着白霜,脸上一层黑糊糊的灰尘,由此他也就知道了自己的模样。他希望在晋见知府大人时还保持着满头霜雪、风尘仆仆的样子,给上司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他记得府城大门外是有一座石桥而没有吊桥的,但现在石桥已经拆除,换上了用松木大板制作的吊桥,大概是为了防止风起云涌的义和团前来攻打城池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吧?知县心中不以为然,他向来不相信农民会造反,除非他们第二天就要饿死。
红日初升的时候,城门敞开,吊桥也吱吱咯咯地放了下来。他们向守门士卒通报后,骑着骡马进了城池。骡马的蹄铁击打着白石的街面,发出清脆的声响。街上很清净,只有一些早起的人在井台上打水。井口喷吐着白气,井栏上结满霜花。红红的阳光照在他们裸露的肌肤上,有些痒,有些痛。他们听到,水桶的铁鼻子和扁担的铁钩子摩擦时发出了很是悦耳的声响。挑水的人们,用惊讶的目光打量着他们。
在知府衙门前面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卖牛杂碎的小饭馆已经在门外文起朝天大锅,锅的后边站着一位手持长柄大勺的白脸妇人。大锅里老汤翻滚,热气升腾,牛杂和芫荽的气味扑鼻而来。他们在饭馆门前下了牲口。知县一下马就软了腿。春生和刘朴也是摇摇晃晃。他们搀着知县,把他安顿在锅旁的一条板凳上。知县的屁股宽,饭馆的板凳窄,一下子就坐翻了。知县跌了个四仰八叉。头上那顶不安于位的官帽,翻着筋斗滚到了一汪脏水里。春生和刘朴急忙把知县扶将起来,脸上讪讪的,为了自己的失职。知县的后背和大辫子上都沾上了污秽。凌晨跌跤,官帽落地,这是很大的不祥之兆。知县的心中很是懊恼,他本想痛骂随从,但看到他们惴惴不安的样子,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春生和刘朴用骑牲口骑罗圈了的腿支撑着身体,搀扶着知县。那位妇人慌忙扔下勺子,跑过去捡回已经不成样子的官帽,用自己的衣襟胡乱地揩擦了上面的污秽,然后递给了知县。妇人将帽子递给知县时,开口道歉:
"对不起大老爷。"
她的嗓音响亮而热情,让知县心中感到温暖无比。他接过帽子,戴正在头上。一眼就看到了那妇人嘴角上生着一颗豆粒大小的黑痦子。刘朴用自己的包袱皮,撸了撸知县大辩子上的泥水。知县的大辫子,肮脏得如同一头拉稀黄牛的尾巴。春生瞪着眼骂那妇人:
"妈拉个巴子瞎了眼了吗?看到老爷来了还不赶快去搬把椅子来!"
知县制止了春生的无理,并向那妇人道谢。妇人满面赤红,慌忙进屋去搬来一把油腻腻的椅子,放在知县的身后。
知县坐在椅子上,感到全身的关节,无有一处不痛疼。双腿之间那物,冰砣子似的又凉又硬。大腿根部的皮肉,火烧火燎一样灼痛。他的心,被自己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他感到自己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散布在清晨的空气里。他的身体,似一个冻透了的大萝卜,突然被晒在了阳光下,表皮开始融化、腐烂,流出了粘稠的黄水。这是个极其痛苦又极其幸福的过程。知县的眼睛里,渗出了粘稠的眼泪,模糊了视线。他仿佛看到,自己的面前,跪着一大片高密东北乡的乡民,他们仰起的脸上,都挂着感恩戴德的表情。他们的嘴里咕哝着一些淳朴简单但却感人至深的话语: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啊妇人在他们的面前放上了三个黑色的大碗,每个碗里有一只黑乎乎的调羹,然后又往每个大碗里掰了一个烧饼、放了一撮芫荽末儿、一勺椒盐。妇人的动作十分敏捷,而且根本就没问他们要什么不要什么,好像她招待的是几个十分熟悉的常客,对他们的口味了如指掌。知县看着妇人圆白的大脸,心中生出了许多的温暖之情,恍惚感到这个妇人与高密县那位卖狗肉的女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妇人抄起长柄大勺,搅动着锅里的牛杂碎,牛心牛肝牛肠牛肚牛肺在锅里翻腾起来,美好的气味令知县馋涎欲滴。一勺子牛杂碎倒进了知县眼前的大碗,然后紧跟着来了一勺子清汤。妇人一探身,将半调羹胡椒粉倒进知县碗里。她低声说:"多点胡椒驱驱风寒。"知县感动地点了点头,捏着调羹将碗里的东西搅动了几下,嘴巴就自动地凑近了那黑色的碗沿,啼溜一声,吸进了一大口。宛如一只滚烫的老鼠在他的口里打滚,吐出来不雅,含在嘴里怕烫,只好一咬牙咽了下去。知县心酸肠热,百感交集,鼻涕和眼泪一起涌了出来。
几十口牛杂汤落肚后,汗水如小虫子一样,刺刺痒痒地从毛孔里钻出来。妇人的大勺子始终在锅里搅动着,不时地将混杂着牛杂的老汤添加到他们的碗里,使他们的黑碗始终保持着盈满的状态,紧吃她紧添,慢吃她慢添。最后,知县双手抱拳,对妇人作了一揖,感激地说:"好了,大嫂,不添了。"妇人微笑着说:"大老爷放开吃。"
吃罢牛杂烧饼汤,他感到身上有了劲儿,腿脚虽然还是痛苦,但已经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他看到在他们身后的街边墙角,聚集了十几个探头探脑的百姓,不知是想看热闹还是因为慑于自己的顶戴而不敢过来喝汤。他吩咐春生付账,妇人拒绝,还说大老爷肯赏光吃俺这穷汉饭,已经是对俺的抬举,哪里还好意思收钱。他沉吟片刻,从腰间荷包上解下一块玉佩,道:"大嫂,盛情招待,无以为报,这个小玩意,就送给大嫂的丈夫做个纪念吧!"那妇人面红耳赤,似乎还要拒绝,但知县已经把玉佩递给春生,春生将玉佩塞进妇人手里,说:"我们家老爷给你,你就接了吧,还客气什么!"妇人托着王佩张口结舌。知县起身,大概地整理了一下仪表,便转身向州街的方向走去。他知道身后有许多目光在盯着自己。他甚至想到,多少年后,高密知县在这个朝天锅旁喝牛杂汤的事儿会成为一桩美谈,被人们添油加醋地传说,而且很可能被编进猫腔里,被一代一代的戏子传唱。他还想,如果手边有纸笔,应该为这位给人带来温暖的妇人题一个店名,或者是题一首诗,用自己遒劲的书法,为妇人招徕食客。在州府的大街上,知县昂首挺胸,走出了朝廷命官的堂堂威仪。在走街的过程中,他心里想到了孙眉娘的花容月貌,也想到了卖牛杂汤妇人的白面长身,当然还想到了自己的夫人。他感到,这三个女人,一个是冰,一个是火,一个是舒适温暖的被窝。
四
知县很快就受到了知府的接见。接见的地点在知府大人的书房。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曾任潍县令的大画家郑板桥的墨竹。知府眼圈发青,眼睑发红,满面倦容,连连地打着哈欠。知县详细地汇报了高密东北乡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德人在高密东北乡制造的骇人惨案,话语中透露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知府听罢汇报,沉思良久,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高密县,孙丙抓到了没有?"
知县喂了一下,答道:
"回大人,孙丙潜逃,尚未归案。"
知府盯着知县的脸,眼睛如锥子,扎得知县局促不安。知府于干地笑了几声,悄悄地问:
"年兄,听说你跟孙丙的女儿哈哈哈那女人到底有何妙处,能让你如此痴迷?"
知县张口结舌,冷汗涔涔而下。
"为什么不回话?"知府变颜呵斥。
"回大人,卑职与孙丙之女,并无苟且之事卑职不过是喜食她的狗肉而已"
"钱年兄,"知府的脸上,又出现了亲切关怀的表情,他用一种类似于语重心长的腔调说,"你我同食国家俸禄,同受皇太后、皇上隆恩,应该尽心办事,方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倘若为了一己私情,徇私枉法,玩忽职守,那可就"
"卑职不敢"
"死几个顽劣刁民,算不了什么大事,"知府平心静气地说,"如果德人能就此消气,不再寻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县道,"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
"还要什么交代?"知府拍案道,"难道还指望德人赔款偿命?"
"总要有个是非,"知县道,"要不我这县令,无颜见高密百姓。"
知府冷笑道:
"本府没有什么是非给你,你即便找到谭道台,找到袁巡抚,找到皇上皇太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是非给你。"
"二十七条人命啊,大人!"
"如果你尽心办事,早将那孙丙擒获,送交德人,德人就不会发兵,也就不会出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府拍拍案上的一摞公文,冷冷一笑,道,"钱年兄,有人说你提前通风报信,才使孙丙逃逸,这话要是传到袁大人耳朵里,对年兄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知县汗如雨下。
"所以,对钱兄来说,当务之急不是为老百姓请命,而是速速地将那孙丙捉拿归案。"知府道,"抓住孙丙,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好交代,抓不住孙丙,对谁都不好交代!"
"卑职明白"
"年兄,"知府微笑着问,"那孙眉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尤物,能让你如此地动心?&am...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