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大国之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昭和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一年),世界战局进入一个决定性阶段。
六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同一天,日本飞机全面袭击西方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仅仅一周,盟军损失一千架作战飞机和一百二十艘舰船,丧失了战争主动权。
伦敦,首相官邸。
“爵士,这难道能算作坏消息吗?”大胖子邱吉尔从扶手椅上弹起来,激动地朝外交大臣艾登爵士嚷道:“嗨!日本人干了件什么蠢事你想想看,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这会有什么结果?!不管怎么说,我们不会单独作战了。”
十二月八日,英国对日宣战。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当苏军作战部长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匆匆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向最高统帅报告时,斯大林同志正在掩蔽地下室昏昏欲睡。
“什么?!你再给我念一遍!”斯大林突然两眼放光,好像睡醒的狮子一样亢奋起来:“好极了,真是好极了!听听,这群黄脸猴子干得真不赖。”
半个月后,苏联最高统帅部秘密从远东军区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包括三十个步兵师,九百辆坦克和全部作战飞机投入莫斯科前线。远东方面只留下部份边防军与日本官东军对峙。
十二月十七日,英国首相特使,外交大臣艾登飞抵莫斯科,敦促苏联立即对日宣战。这一要求遭到斯大林愤怒拒绝。
此后,英美首脑多次敦促苏联对日宣战,均遭拒绝。
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一直被保持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即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前一周和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当天,才被苏联政府宣布单方面废除。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唯一个对日本采取中立立场和保持外交关系的同盟国家。
对英美盟国来说,太平洋初期无疑意味着一段充满灾难,耻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
战争头一周,日军占领泰国全境,迫使銮披汶政府签订城下之盟。
十二月十日,日军同时在菲律宾和哥打巴鲁登陆成功。
十二日,日军强渡柔佛海峡,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二十五日,香港沦陷,港督马克扬爵士宣布投降。
此后一个月,马尼拉、击隆坡和新加坡相继失陷。七万美菲守军放下武器,八万新加坡英军向三万日本入侵者挂出白旗。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仓惶逃出澳大利亚。日军乘胜南下,攻占爪哇、南苏门答腊和巴厘巴板。
纵观一九四一年及其后的亚洲战场,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将这场战争区分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局部:一个是亚洲东部幅员宽广的中国大陆(中国战场),另一个是南太平洋沿岸疆域辽阔的东南诸国(太平洋战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动用总兵力不到二十个师团,约五十万人.而在中国大陆,日军常年保持的兵力高达五十至七十个师团,总数超过百万人。由于中国战场旷日持久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半数以上的兵力,并且无休无止地消耗日本国内地战争资源,因此历届日本内阁都把中国抗日军民的存在视为心腹大患。
仅“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民国三十年,侵华日军就先后发动豫南战役、赣鄂会战、中条山大战和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均未得逞。
十二月,日本东条英机在东京电台多次发表对华谈话,敦促重庆政府“停火”“议和”均遭严辞拒绝。
日军虽然侵占大半个中国,在军事上占有较大优势,却始终无法达到速战速决和一举摧垮重庆政府的战略目的。
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其它地区却连连得手:
一九四一年六月,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越南),滇越铁路被切断。
同月,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逐告中断。
十二月,香港陷落。香港通往内地的物质补给被切断。
是月,侵泰日军前出泰缅边境,对缅甸虎视眈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盟军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而且把中国的大后方暴露无遗。
由于日军连续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补给线,西方援华物资便只能低达仰光,然后经过唯一一条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由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因此到次年一月,援华物资运输总量便从正常的月三万五千吨剧减到不足六千吨。
一九四二年一月中旬,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炮弹告罄。第九战区长官部电告重庆,军令部回答:炮弹尚在仰光待运。
同月,从汉阳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因缺少钢材和原料,被迫停工。国民党政府仅有的十余架运输机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飞。
作战物资匮乏的危机同样影响到敌后战场。延安总部曾电告重庆,沂蒙山根据地遭到敌人“铁壁合围”急需军火,粮食及被服支援。重庆方面答:因外援受阻,正面战场亦无法保障供给。今后各抗日根据地须设法就地筹措物资。
文史资料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各种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难怪当时重庆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不得不惊呼:
“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中国国民党大事记)
十二月,侵泰日军第十五军先头部队入侵... -->>
1
昭和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一年),世界战局进入一个决定性阶段。
六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同一天,日本飞机全面袭击西方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仅仅一周,盟军损失一千架作战飞机和一百二十艘舰船,丧失了战争主动权。
伦敦,首相官邸。
“爵士,这难道能算作坏消息吗?”大胖子邱吉尔从扶手椅上弹起来,激动地朝外交大臣艾登爵士嚷道:“嗨!日本人干了件什么蠢事你想想看,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这会有什么结果?!不管怎么说,我们不会单独作战了。”
十二月八日,英国对日宣战。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当苏军作战部长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匆匆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向最高统帅报告时,斯大林同志正在掩蔽地下室昏昏欲睡。
“什么?!你再给我念一遍!”斯大林突然两眼放光,好像睡醒的狮子一样亢奋起来:“好极了,真是好极了!听听,这群黄脸猴子干得真不赖。”
半个月后,苏联最高统帅部秘密从远东军区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包括三十个步兵师,九百辆坦克和全部作战飞机投入莫斯科前线。远东方面只留下部份边防军与日本官东军对峙。
十二月十七日,英国首相特使,外交大臣艾登飞抵莫斯科,敦促苏联立即对日宣战。这一要求遭到斯大林愤怒拒绝。
此后,英美首脑多次敦促苏联对日宣战,均遭拒绝。
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一直被保持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即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前一周和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当天,才被苏联政府宣布单方面废除。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唯一个对日本采取中立立场和保持外交关系的同盟国家。
对英美盟国来说,太平洋初期无疑意味着一段充满灾难,耻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
战争头一周,日军占领泰国全境,迫使銮披汶政府签订城下之盟。
十二月十日,日军同时在菲律宾和哥打巴鲁登陆成功。
十二日,日军强渡柔佛海峡,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二十五日,香港沦陷,港督马克扬爵士宣布投降。
此后一个月,马尼拉、击隆坡和新加坡相继失陷。七万美菲守军放下武器,八万新加坡英军向三万日本入侵者挂出白旗。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仓惶逃出澳大利亚。日军乘胜南下,攻占爪哇、南苏门答腊和巴厘巴板。
纵观一九四一年及其后的亚洲战场,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将这场战争区分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局部:一个是亚洲东部幅员宽广的中国大陆(中国战场),另一个是南太平洋沿岸疆域辽阔的东南诸国(太平洋战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动用总兵力不到二十个师团,约五十万人.而在中国大陆,日军常年保持的兵力高达五十至七十个师团,总数超过百万人。由于中国战场旷日持久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半数以上的兵力,并且无休无止地消耗日本国内地战争资源,因此历届日本内阁都把中国抗日军民的存在视为心腹大患。
仅“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民国三十年,侵华日军就先后发动豫南战役、赣鄂会战、中条山大战和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均未得逞。
十二月,日本东条英机在东京电台多次发表对华谈话,敦促重庆政府“停火”“议和”均遭严辞拒绝。
日军虽然侵占大半个中国,在军事上占有较大优势,却始终无法达到速战速决和一举摧垮重庆政府的战略目的。
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其它地区却连连得手:
一九四一年六月,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越南),滇越铁路被切断。
同月,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逐告中断。
十二月,香港陷落。香港通往内地的物质补给被切断。
是月,侵泰日军前出泰缅边境,对缅甸虎视眈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盟军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而且把中国的大后方暴露无遗。
由于日军连续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补给线,西方援华物资便只能低达仰光,然后经过唯一一条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由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因此到次年一月,援华物资运输总量便从正常的月三万五千吨剧减到不足六千吨。
一九四二年一月中旬,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炮弹告罄。第九战区长官部电告重庆,军令部回答:炮弹尚在仰光待运。
同月,从汉阳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因缺少钢材和原料,被迫停工。国民党政府仅有的十余架运输机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飞。
作战物资匮乏的危机同样影响到敌后战场。延安总部曾电告重庆,沂蒙山根据地遭到敌人“铁壁合围”急需军火,粮食及被服支援。重庆方面答:因外援受阻,正面战场亦无法保障供给。今后各抗日根据地须设法就地筹措物资。
文史资料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各种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难怪当时重庆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不得不惊呼:
“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中国国民党大事记)
十二月,侵泰日军第十五军先头部队入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