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嘉靖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郑光回到家里面,也没有等待几日,三日以后,就得到了府试结果放榜的消息,郑光没有自己去看,而是请三叔郑江去看,他毫不担心自己会落榜,唯一的差别就是排在第几名而已,那个欺骗自己很久的知府兄台,到底会怎么做呢?
郑光在家里,主要精力放在了郑勇身上,其实从心底里,郑光是希望把郑勇往勇武方向培养的,郑光注定要走文官道路,但是大明朝的文官和大宋朝的文官有些相似之处,就是可以压武将一头,站在武将之上指挥武将,主导战争,但是和大宋朝有所不同的是,大明朝的文官想要进入军事系统,没有一定的能力是不行的。
也许是吸取了大宋在这方面犯下的错误,造成的西北之乱和靖康之耻,大明朝虽然自景泰正统以来逐渐形成以文治武的传统,可是想要在军队里立足的文官,无一不是在这方面能拿得出手的儒将,那是真正的文官里的武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阳明,以及杨博等人,东南抗倭时期的朱纨、张经、胡宗宪还有谭纶,他们都是进士出身,文化人,可是论起打仗,还真不是寻常武将可以比拟的。
大明朝自己有一套文官入行伍的规矩,没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你还真别想在武将头上耀武扬威,没那个水平,你就老老实实的当你的文官,别去沾染军队,免得丢人现眼,郑光有相当不错的经验,尤其是对付蒙古骑兵的经验和实战水准,但是不一定有那个机会展现出来。
最大的可能,就是走文官路线,一直走下去,然后入阁,成为阁老,主掌政权,郑勇是无法走这条路的,但是如果郑勇可以走上武将的路子,郑氏两子一文一武,自然也是相得益彰,但是,郑勇有没有这份心,郑光是不敢确定的,郑勇之所以好勇斗狠,装成一幅小霸王的模样,是为了自保,出于恐惧之下的无奈决定,如果真的让他选择,他还会选择那样吗?
正如之前郑光所说的,给你选择的机会,你如何选择?是做一个单纯的纨绔子弟,还是做一个有用的人?郑光没有这样激他,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这也是一次赌博,看看郑勇到底能不能一用,才华什么的先放在一边,是否有那样的心思,是最重要的。
所幸,郑勇没有堕落到那个地步,两天的思考之后,郑勇在第三天放出来之后,向郑光表示,自己不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生育机器,而是想做一个有用的人,就算不能对大明朝产生多大的影响,至少也是一个之后向子孙后辈提起来可以让子孙后辈感到骄傲的先人。
郑勇恳请郑光传授自己武艺和兵法,他要在国家危难时刻创下属于自己的功绩,走上武将的道路,读书人的道路自己是走不了了,但是武将,还是可以的;大明朝对于武将的晋升等各个层面,远不如文官这样严格,朱元璋所弄出的军官世袭之法就特别儿戏,一个小毛孩刚出生就注定是二三品的高级武将,军队里的军官培养还能更加儿戏吗?当然也能弄出像戚继光和李成梁这样的牛人,但那是少数!
一个国家的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士兵,更是军官,尤其是基层军官,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军队的素质,著名例子就是二战之前的德军,只有十万陆军,但是二战开始之后,德军迅速扩张至数百万,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十万陆军,他们化身为十万军官,撑起了德军重建的任务,为德国在二战前期节节胜利奠定了绝对的基础。
如今的大明军队,除了少数几支特殊军队之外,整体已经成了空壳子,不仅对付不了之前的手下败将北方蒙古铁骑,连南方小小的部落作乱都难以平定,面对倭寇这种人员混杂的军队更是毫无办法,几千打几百都能一败涂地,和之前的靖康年的宋军有何区别?若是有朝一日自己可以掌权,一定要建立军事院校训练合格的军官,废除世袭制,推广合格有效的兵役法,订立军队训练守则,重建明军。
现在说这些有些早了,但是拿郑勇一个人来试试点,还是可以的,郑勇表达出了绝对的意向之后,郑光立刻就开始了针对郑勇的魔鬼训练。
与唐顺之所说的差不多,郑勇的确具备很好的天资,身体强健,天生力气就很大,虽然达不到天生神力的级别,但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就算这小子没有武术,挥舞起一根大棒也能打遍山村无敌手。
这样的牲口,如果不学一点大开大合的战阵之术然后放到战场上拼命,实在是太浪费了,这就是天生的猛将悍将的苗子,再让他学一点兵法,多... -->>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郑光回到家里面,也没有等待几日,三日以后,就得到了府试结果放榜的消息,郑光没有自己去看,而是请三叔郑江去看,他毫不担心自己会落榜,唯一的差别就是排在第几名而已,那个欺骗自己很久的知府兄台,到底会怎么做呢?
郑光在家里,主要精力放在了郑勇身上,其实从心底里,郑光是希望把郑勇往勇武方向培养的,郑光注定要走文官道路,但是大明朝的文官和大宋朝的文官有些相似之处,就是可以压武将一头,站在武将之上指挥武将,主导战争,但是和大宋朝有所不同的是,大明朝的文官想要进入军事系统,没有一定的能力是不行的。
也许是吸取了大宋在这方面犯下的错误,造成的西北之乱和靖康之耻,大明朝虽然自景泰正统以来逐渐形成以文治武的传统,可是想要在军队里立足的文官,无一不是在这方面能拿得出手的儒将,那是真正的文官里的武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阳明,以及杨博等人,东南抗倭时期的朱纨、张经、胡宗宪还有谭纶,他们都是进士出身,文化人,可是论起打仗,还真不是寻常武将可以比拟的。
大明朝自己有一套文官入行伍的规矩,没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你还真别想在武将头上耀武扬威,没那个水平,你就老老实实的当你的文官,别去沾染军队,免得丢人现眼,郑光有相当不错的经验,尤其是对付蒙古骑兵的经验和实战水准,但是不一定有那个机会展现出来。
最大的可能,就是走文官路线,一直走下去,然后入阁,成为阁老,主掌政权,郑勇是无法走这条路的,但是如果郑勇可以走上武将的路子,郑氏两子一文一武,自然也是相得益彰,但是,郑勇有没有这份心,郑光是不敢确定的,郑勇之所以好勇斗狠,装成一幅小霸王的模样,是为了自保,出于恐惧之下的无奈决定,如果真的让他选择,他还会选择那样吗?
正如之前郑光所说的,给你选择的机会,你如何选择?是做一个单纯的纨绔子弟,还是做一个有用的人?郑光没有这样激他,但是意思是差不多的,这也是一次赌博,看看郑勇到底能不能一用,才华什么的先放在一边,是否有那样的心思,是最重要的。
所幸,郑勇没有堕落到那个地步,两天的思考之后,郑勇在第三天放出来之后,向郑光表示,自己不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生育机器,而是想做一个有用的人,就算不能对大明朝产生多大的影响,至少也是一个之后向子孙后辈提起来可以让子孙后辈感到骄傲的先人。
郑勇恳请郑光传授自己武艺和兵法,他要在国家危难时刻创下属于自己的功绩,走上武将的道路,读书人的道路自己是走不了了,但是武将,还是可以的;大明朝对于武将的晋升等各个层面,远不如文官这样严格,朱元璋所弄出的军官世袭之法就特别儿戏,一个小毛孩刚出生就注定是二三品的高级武将,军队里的军官培养还能更加儿戏吗?当然也能弄出像戚继光和李成梁这样的牛人,但那是少数!
一个国家的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士兵,更是军官,尤其是基层军官,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军队的素质,著名例子就是二战之前的德军,只有十万陆军,但是二战开始之后,德军迅速扩张至数百万,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十万陆军,他们化身为十万军官,撑起了德军重建的任务,为德国在二战前期节节胜利奠定了绝对的基础。
如今的大明军队,除了少数几支特殊军队之外,整体已经成了空壳子,不仅对付不了之前的手下败将北方蒙古铁骑,连南方小小的部落作乱都难以平定,面对倭寇这种人员混杂的军队更是毫无办法,几千打几百都能一败涂地,和之前的靖康年的宋军有何区别?若是有朝一日自己可以掌权,一定要建立军事院校训练合格的军官,废除世袭制,推广合格有效的兵役法,订立军队训练守则,重建明军。
现在说这些有些早了,但是拿郑勇一个人来试试点,还是可以的,郑勇表达出了绝对的意向之后,郑光立刻就开始了针对郑勇的魔鬼训练。
与唐顺之所说的差不多,郑勇的确具备很好的天资,身体强健,天生力气就很大,虽然达不到天生神力的级别,但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就算这小子没有武术,挥舞起一根大棒也能打遍山村无敌手。
这样的牲口,如果不学一点大开大合的战阵之术然后放到战场上拼命,实在是太浪费了,这就是天生的猛将悍将的苗子,再让他学一点兵法,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