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福晋吉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京城里也有人家在用这个晒谷器,只是他们不知道卖这东西的铺子背后是四阿哥、十阿哥和十三阿哥而已。
旗人不得经商,这是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也不可能傻到非得自己出面,九阿哥在皇子阿哥中会最有钱,生意众多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他的铺子可不只是局限在京城,象天津、江南,甚至是长白山那边的人参他都去挖了,相较于九阿哥来说,十三阿哥他们这三人合开一间的小铺子,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了。
而与九阿哥的生意就是明打明的用自己的名头压人不同的,十三阿哥他们则是将自己隐藏得死死的,甚至连那铺子的经营者都不知道自己身后的谁。这除了他们不愿意象九阿哥那么恶形恶状之外,还因为这间铺子涉及到的大多都是与民生有关的器具,当然,这也是他们开这间铺子的宗旨。
因为自家有农庄的缘故,兰静就总鼓动着黄履庄发明一些与农有关的器物,然后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就觉得这些东西推广起来是很有利于民生发展的,只是要如何推广,却是要再思量的,如果直接献给康熙,康熙十之八九就会将黄履庄直接要过去,这是黄履庄所坚决不愿意的,十三阿哥他们当然也不想勉强他。
而以那些器物的优良效果,如果投放出去,也必将会引得康熙的注意,那么不只是黄履庄照旧免不了会被他要过去,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只怕也得要受处罚,即使没受处罚,遭忌讳却是肯定的,所以最后他们决定,干脆将那些大宗的,最能引起民众反响的先收着,只把一些锦上添花、有了更好、没有也只是稍麻烦些的东西推出来,就象这次的晒谷器。
如果不是这次康熙突然下令提前发放禄米,这晒谷器应该也会和铺子里的其他东西一样,不很惹人注意的,大多数的人都觉得,虽然用这个晒谷器,是可以在时间上快一些,但问题是自己并不差那个时间,自然也就不必浪费这个钱了。之所以能卖出一些,一来是十三阿哥他们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各种物事的价格定的都不是很高,且若是真有困难的话,还可以租借或是分期付款什么的,二来是,他们几个起了带头作用。
那时候京城里的老少爷们都在津津有味的讲着这个故事,十阿哥有一次闲着没事儿瞎溜达,不经意间就进到了这个铺子里,不知怎么的就觉得那个晒谷器的样子“怪有趣的”,于是就买了一个,让人拿去庄子试了,结果还真有些用,想想接下来正好是一个节庆,于是就派人过去又买了几个,当成礼物送给了自己的那些兄弟们。
因着十阿哥平时就是那么个浑不吝的大咧咧的性子,所以对他会用这个怪模怪样的晒谷的东西来当节庆之礼,其他的阿哥们虽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但也没说什么就直接收下了,然后就直接送到庄子上去了,随他们爱用不用,结果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听庄子来报说效用尚不错,就又出银子买了几个送给自己的母族姻亲。
这些话传到后来其实已经有些走样了,十阿哥看到那个晒谷器时的样子,送礼时的神态,以及其他几个阿哥们的表情以及心情,堪堪都可以写成一个话本了,而十阿哥送礼的那个节庆之日,更是左变右变,居然说是过年时候的都有,也不知道哪家会在那个时候晒米?
话虽传走了样,但阿哥们用着这东西好用,且用它来送礼的事儿却是真的,于是当时这晒谷器很是有了点儿供不应求的局面,不过等过了那个风潮之后,慢慢的也就淡下来了,反而因为差不多有可能买的人都已经买过了,而成为最不好卖的商品之一。现下康熙一道提前发放禄米的命令,让这晒谷器又重新有了市场,这雨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来,领到米或是买到米的人家谁都不敢太耽搁,于是不只是铺子里的货被一扫而空,还有不少人下了订单,只是随着晒米的日近尾声,天气也始终没再降下雨来,这股热潮也很快的就过去了。
当然十三阿哥他们开这间铺子并不是图它能带来利益的,他们虽没明说,但就兰静猜想,估计是在用这个打底儿,如果现时他们就将那些更与民有利,更能得民众称赞的东西推出来,那基本马上就会被人说成是沽名钓誉,这倒也罢了,更要紧的是,于民生有利的东西,是最容易得民心的,而越来越多疑的康熙只怕是不会愿意看到这些的。
而把这些东西献给康熙,除了黄履庄的事儿之外,还有十三阿哥他们势必也会卷入其中的问题... -->>
京城里也有人家在用这个晒谷器,只是他们不知道卖这东西的铺子背后是四阿哥、十阿哥和十三阿哥而已。
旗人不得经商,这是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也不可能傻到非得自己出面,九阿哥在皇子阿哥中会最有钱,生意众多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他的铺子可不只是局限在京城,象天津、江南,甚至是长白山那边的人参他都去挖了,相较于九阿哥来说,十三阿哥他们这三人合开一间的小铺子,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了。
而与九阿哥的生意就是明打明的用自己的名头压人不同的,十三阿哥他们则是将自己隐藏得死死的,甚至连那铺子的经营者都不知道自己身后的谁。这除了他们不愿意象九阿哥那么恶形恶状之外,还因为这间铺子涉及到的大多都是与民生有关的器具,当然,这也是他们开这间铺子的宗旨。
因为自家有农庄的缘故,兰静就总鼓动着黄履庄发明一些与农有关的器物,然后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就觉得这些东西推广起来是很有利于民生发展的,只是要如何推广,却是要再思量的,如果直接献给康熙,康熙十之八九就会将黄履庄直接要过去,这是黄履庄所坚决不愿意的,十三阿哥他们当然也不想勉强他。
而以那些器物的优良效果,如果投放出去,也必将会引得康熙的注意,那么不只是黄履庄照旧免不了会被他要过去,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只怕也得要受处罚,即使没受处罚,遭忌讳却是肯定的,所以最后他们决定,干脆将那些大宗的,最能引起民众反响的先收着,只把一些锦上添花、有了更好、没有也只是稍麻烦些的东西推出来,就象这次的晒谷器。
如果不是这次康熙突然下令提前发放禄米,这晒谷器应该也会和铺子里的其他东西一样,不很惹人注意的,大多数的人都觉得,虽然用这个晒谷器,是可以在时间上快一些,但问题是自己并不差那个时间,自然也就不必浪费这个钱了。之所以能卖出一些,一来是十三阿哥他们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各种物事的价格定的都不是很高,且若是真有困难的话,还可以租借或是分期付款什么的,二来是,他们几个起了带头作用。
那时候京城里的老少爷们都在津津有味的讲着这个故事,十阿哥有一次闲着没事儿瞎溜达,不经意间就进到了这个铺子里,不知怎么的就觉得那个晒谷器的样子“怪有趣的”,于是就买了一个,让人拿去庄子试了,结果还真有些用,想想接下来正好是一个节庆,于是就派人过去又买了几个,当成礼物送给了自己的那些兄弟们。
因着十阿哥平时就是那么个浑不吝的大咧咧的性子,所以对他会用这个怪模怪样的晒谷的东西来当节庆之礼,其他的阿哥们虽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但也没说什么就直接收下了,然后就直接送到庄子上去了,随他们爱用不用,结果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听庄子来报说效用尚不错,就又出银子买了几个送给自己的母族姻亲。
这些话传到后来其实已经有些走样了,十阿哥看到那个晒谷器时的样子,送礼时的神态,以及其他几个阿哥们的表情以及心情,堪堪都可以写成一个话本了,而十阿哥送礼的那个节庆之日,更是左变右变,居然说是过年时候的都有,也不知道哪家会在那个时候晒米?
话虽传走了样,但阿哥们用着这东西好用,且用它来送礼的事儿却是真的,于是当时这晒谷器很是有了点儿供不应求的局面,不过等过了那个风潮之后,慢慢的也就淡下来了,反而因为差不多有可能买的人都已经买过了,而成为最不好卖的商品之一。现下康熙一道提前发放禄米的命令,让这晒谷器又重新有了市场,这雨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来,领到米或是买到米的人家谁都不敢太耽搁,于是不只是铺子里的货被一扫而空,还有不少人下了订单,只是随着晒米的日近尾声,天气也始终没再降下雨来,这股热潮也很快的就过去了。
当然十三阿哥他们开这间铺子并不是图它能带来利益的,他们虽没明说,但就兰静猜想,估计是在用这个打底儿,如果现时他们就将那些更与民有利,更能得民众称赞的东西推出来,那基本马上就会被人说成是沽名钓誉,这倒也罢了,更要紧的是,于民生有利的东西,是最容易得民心的,而越来越多疑的康熙只怕是不会愿意看到这些的。
而把这些东西献给康熙,除了黄履庄的事儿之外,还有十三阿哥他们势必也会卷入其中的问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