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大话红楼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了一个安静平和的童年,在母亲“不忘本来”的要求下,,也幸亏他天资异常聪颖,对此又甚有兴趣。因此石柳几乎将绵延数百年历史的柳家的藏书悉数阅尽,后来论中国历史,连其外公也颇有不如之处。
宝玉注视着徐达,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典籍上对这位将军的记述:
“徐达332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353),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集庆(今南京)。十七年,率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军。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信国公。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元军,先取山东,旋挥师河南,乘胜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改名北平。迫元顺帝北走大漠,元亡。”
要知道,在当时元朝的铁骑几乎是全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俄国人,中亚地区,乃至于欧洲人都用土地和血肉充分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而面前这名威猛的将军,却是大元铁骑的掘墓人!
拥有了这样辉煌的武勋,说徐达为一代名将毫不为过。
闻得两人大名,宝玉忙重新见礼,这一次却是恭恭敬敬,拜得心服口服。陈世倌看着宝玉抚髯微笑,状甚欣悦,和蔼道:
“贤侄方才所作之词,老朽真是愧不敢当了。”
宝玉微微一怔,便明白方才自己所吟的那首词乃是咏赞金陵的繁华,陈世倌奉旨兼辖金陵事务,这首词却正是在夸赞他的政绩。
宝玉口中谦虚,心下却大讶,他方才吟哦的这首望海潮,却是自己从藏书中一名与外公同名的著名词人柳永的词中借来,略作改动而已,在座的均是满腹经纶,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把?
一念及此,宝玉便在言语中略加试探。果然若自己料想那般,在那个世界中大多数名垂千古的诗词名家,竟在如今的这个时空中从未出现过。
于是便放开胆子,又剽窃了数首脑海中的前人遗作,果获赞赏,更令贾政也刮目相看。
一时间,谈笑不禁,宾主尽欢。此时宝玉方知因为徐达在南方战事不利,无甚建树,为抚其心,当今雍正皇帝特地以陈世倌为钦差大臣,将他调往北方。
宝玉心中大奇,想徐达一代名将,居然会沦落到“战事不利,无甚建树”的局面-----这其实就是吃了败仗。不禁出口询道:
“不知世伯的对手是谁?”
闻得此言,陈世倌与徐达均以一种奇特的目光将他看着。而贾政看他的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心想这逆子果然上不得台盘,连这等天下震动的大事也不知晓!
徐达为自己斟了一杯酒,一仰头,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长叹一声道:
“还不是借三藩之乱,乘机踞蜀的刘备与诸葛亮小儿。可恶!”
他的话虽轻声,但落到宝玉的耳中直若雷鸣电闪一般。他浑身酸软,手中酒杯一下便把持不住滑了下去在地上跌得粉碎!脑海里一片嗡嗡作响,连贾政的责骂,陈世倌的关切都混未放在心上,心中惟是一片混沌。只想蒙头大睡一场。
诸葛亮!刘备!
这两个名动千古的人物。这对历史上罕见的君臣!
古往今来,明君与贤臣之间向来就有着矛盾。
权力上的矛盾。
往往贤臣的本来用心是好的,要做一番大事业。但是这个过程中少不得就要改革。
改革便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
这时候就需要权力。
但是当臣子手中的权力过分膨胀,他又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自身利欲的诱惑。一是君主的猜忌。
一旦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外乎三个结局,一是自己造反,策动政变,例如王莽,一是放下权利,免官而去,如王安石,一是若无其事,任其发展,这样的下场便是抄家灭族!例子极多,举不胜举!
除了刘备与诸葛亮。
武侯一生,总揽军权与政权,却是鞠躬尽瘁,事实上证明,在他那个位置上,历史里还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更完美更忠诚。
而更难得的是刘备-----他也一定犯过疑心病,但是此人很明智的只是疑心而已。他一方面大胆的将权力交到孔明的手中,一方面从另一个渠道来压制诸葛亮或者曾经拥有过的野心。
---他造势。
---为诸葛亮造势。
---他让天下人都知道诸葛亮忠诚勤勉,劳苦功高。
---他甚至毫不介意这位臣子的声名大过自己。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天下人就成了刘备最好的工具。
监督诸葛亮的工具。
诸葛亮若是谋叛弄权,那么根本不需刘备如何动作,原本建立在天下人心中的偶像一旦轰然破灭,那悠悠的骂声也传扬至后世!对诸葛亮这等珍惜声名羽毛的人来说,那实在是比死还难受。
毕竟,能若我们平西王吴三桂脸皮那般厚,以至于能恬然道出:做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谬论的人。还是少数的。
事实证明,刘备与诸葛亮的相处是融洽而愉快的。两人各取所需:刘备在曹操与孙权的强势下,依然脱颖而出,得到了山河与帝位,而后者赢得了千古不坠的声名!有一个皆大欢快的结局。
可是对于如今的宝玉而语,这对最佳搭档的皆大欢快,便是他苦难日子的来临。
---贾家这般的豪门大户,一旦刘备来到,定然是重点打击对象。而贾政虽无甚才华,死书倒是读了一肚子,定然是个宁为玉碎之局面!
过了一个安静平和的童年,在母亲“不忘本来”的要求下,,也幸亏他天资异常聪颖,对此又甚有兴趣。因此石柳几乎将绵延数百年历史的柳家的藏书悉数阅尽,后来论中国历史,连其外公也颇有不如之处。
宝玉注视着徐达,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典籍上对这位将军的记述:
“徐达332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353),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集庆(今南京)。十七年,率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军。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信国公。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元军,先取山东,旋挥师河南,乘胜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改名北平。迫元顺帝北走大漠,元亡。”
要知道,在当时元朝的铁骑几乎是全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俄国人,中亚地区,乃至于欧洲人都用土地和血肉充分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而面前这名威猛的将军,却是大元铁骑的掘墓人!
拥有了这样辉煌的武勋,说徐达为一代名将毫不为过。
闻得两人大名,宝玉忙重新见礼,这一次却是恭恭敬敬,拜得心服口服。陈世倌看着宝玉抚髯微笑,状甚欣悦,和蔼道:
“贤侄方才所作之词,老朽真是愧不敢当了。”
宝玉微微一怔,便明白方才自己所吟的那首词乃是咏赞金陵的繁华,陈世倌奉旨兼辖金陵事务,这首词却正是在夸赞他的政绩。
宝玉口中谦虚,心下却大讶,他方才吟哦的这首望海潮,却是自己从藏书中一名与外公同名的著名词人柳永的词中借来,略作改动而已,在座的均是满腹经纶,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把?
一念及此,宝玉便在言语中略加试探。果然若自己料想那般,在那个世界中大多数名垂千古的诗词名家,竟在如今的这个时空中从未出现过。
于是便放开胆子,又剽窃了数首脑海中的前人遗作,果获赞赏,更令贾政也刮目相看。
一时间,谈笑不禁,宾主尽欢。此时宝玉方知因为徐达在南方战事不利,无甚建树,为抚其心,当今雍正皇帝特地以陈世倌为钦差大臣,将他调往北方。
宝玉心中大奇,想徐达一代名将,居然会沦落到“战事不利,无甚建树”的局面-----这其实就是吃了败仗。不禁出口询道:
“不知世伯的对手是谁?”
闻得此言,陈世倌与徐达均以一种奇特的目光将他看着。而贾政看他的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心想这逆子果然上不得台盘,连这等天下震动的大事也不知晓!
徐达为自己斟了一杯酒,一仰头,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长叹一声道:
“还不是借三藩之乱,乘机踞蜀的刘备与诸葛亮小儿。可恶!”
他的话虽轻声,但落到宝玉的耳中直若雷鸣电闪一般。他浑身酸软,手中酒杯一下便把持不住滑了下去在地上跌得粉碎!脑海里一片嗡嗡作响,连贾政的责骂,陈世倌的关切都混未放在心上,心中惟是一片混沌。只想蒙头大睡一场。
诸葛亮!刘备!
这两个名动千古的人物。这对历史上罕见的君臣!
古往今来,明君与贤臣之间向来就有着矛盾。
权力上的矛盾。
往往贤臣的本来用心是好的,要做一番大事业。但是这个过程中少不得就要改革。
改革便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
这时候就需要权力。
但是当臣子手中的权力过分膨胀,他又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自身利欲的诱惑。一是君主的猜忌。
一旦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外乎三个结局,一是自己造反,策动政变,例如王莽,一是放下权利,免官而去,如王安石,一是若无其事,任其发展,这样的下场便是抄家灭族!例子极多,举不胜举!
除了刘备与诸葛亮。
武侯一生,总揽军权与政权,却是鞠躬尽瘁,事实上证明,在他那个位置上,历史里还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更完美更忠诚。
而更难得的是刘备-----他也一定犯过疑心病,但是此人很明智的只是疑心而已。他一方面大胆的将权力交到孔明的手中,一方面从另一个渠道来压制诸葛亮或者曾经拥有过的野心。
---他造势。
---为诸葛亮造势。
---他让天下人都知道诸葛亮忠诚勤勉,劳苦功高。
---他甚至毫不介意这位臣子的声名大过自己。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天下人就成了刘备最好的工具。
监督诸葛亮的工具。
诸葛亮若是谋叛弄权,那么根本不需刘备如何动作,原本建立在天下人心中的偶像一旦轰然破灭,那悠悠的骂声也传扬至后世!对诸葛亮这等珍惜声名羽毛的人来说,那实在是比死还难受。
毕竟,能若我们平西王吴三桂脸皮那般厚,以至于能恬然道出:做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谬论的人。还是少数的。
事实证明,刘备与诸葛亮的相处是融洽而愉快的。两人各取所需:刘备在曹操与孙权的强势下,依然脱颖而出,得到了山河与帝位,而后者赢得了千古不坠的声名!有一个皆大欢快的结局。
可是对于如今的宝玉而语,这对最佳搭档的皆大欢快,便是他苦难日子的来临。
---贾家这般的豪门大户,一旦刘备来到,定然是重点打击对象。而贾政虽无甚才华,死书倒是读了一肚子,定然是个宁为玉碎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