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哎。”
听到毕自严对皇帝自信的话,汪应蛟叹了口气道。
“支持你的人,并不会一直支持你,反对你的人,也不会一直反对你。”
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汪应蛟的眼前,不由的浮现出了万历八年的时候。
那时,他刚入朝廷不过六年。
那时,万历已经十七岁,大婚之后亲政,和张居正的矛盾越来越摆到明面上。
那时,张太岳正在火烧屁股似的进行经济改革。
那时,朝堂上的各方势力,已经不是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而是各方打出来的狗脑子混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楚谁是醋,谁是酱了。
一条政策下去,一个人可能是今天赞成,回家睡了一觉后,明天就反对了。
当时朝堂上的狗斗强度,根本就不是万历中后期能比的上的。
“汪公是觉得,陛下不会支持海运?”
听到汪应蛟的话,琢磨了一会儿后,毕自严出声问道。
“对。”
闻言,汪应蛟点了点头。
“朝鲜之役时,我经理天津,对于海运也算有所了解。”
“漕运之船,需要另造,不能使用平底河船,而是尖底海船,海船造价不菲,想要以海运代替河运,不是如今的朝廷能够支撑的。”
“这,汪公多虑了。”
听完汪应蛟的话,毕自严与袁世振对视一眼后,由袁世振出声解释道。
“去岁,熊廷弼在辽东上疏缺粮,陛下专设辽东转运司,购买船只,从天津、登莱两地通过海运向辽东运粮,由此可见,缺陛下对海运,并无排斥之意。”
“辽东转运司之事,我是听说了的。”
闻言,汪应蛟伸出一只手止住袁世振的话,说道。
“据说是将山东、天津盐税的一部份用来造船了?”
“是,但又不是。”
听到汪应蛟的话,袁世振思索了一下后到。
“前番,我对盐政进行了一番改动,如今不再发放盐引,而是由各地盐商直接向各个盐场出钱买盐。”
“以长芦盐场为例,是由宫内出钱对山东、天津诸地的盐场进行了整合,采用晒盐法,直接售卖给各地选出的商人。”
“那盐税呢?”
听到袁世振的话,汪应蛟皱了皱眉头问道。
“我大明的盐税,是以盐引为凭,若无盐引,不就是盐税不收了吗?”
“盐场将盐卖给商人的时候,就已经收了。”
听到汪应蛟的话,袁世振忍不住龇了龇牙。
“如今的宫厂法,宫里出钱,太监牵头,民间招募掌柜进行管理,再由户部监督,采用我在两淮的保丁法,对盐场进行整合,使用招工法进行生产。”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现在天津几乎已经没有小盐户了。”
“为何?”
闻言,汪应蛟皱了皱眉头,有些搞不懂。
“成本低廉。”
看着汪应蛟,董应举掐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上月新建的长芦十九号盐场,在之大沽口之南,占地七千亩,旺季每亩盐田每月可产盐百斤,按照一斤两文的价出场,每月可得四千五百余两。”
... -->>
“哎。”
听到毕自严对皇帝自信的话,汪应蛟叹了口气道。
“支持你的人,并不会一直支持你,反对你的人,也不会一直反对你。”
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汪应蛟的眼前,不由的浮现出了万历八年的时候。
那时,他刚入朝廷不过六年。
那时,万历已经十七岁,大婚之后亲政,和张居正的矛盾越来越摆到明面上。
那时,张太岳正在火烧屁股似的进行经济改革。
那时,朝堂上的各方势力,已经不是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而是各方打出来的狗脑子混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楚谁是醋,谁是酱了。
一条政策下去,一个人可能是今天赞成,回家睡了一觉后,明天就反对了。
当时朝堂上的狗斗强度,根本就不是万历中后期能比的上的。
“汪公是觉得,陛下不会支持海运?”
听到汪应蛟的话,琢磨了一会儿后,毕自严出声问道。
“对。”
闻言,汪应蛟点了点头。
“朝鲜之役时,我经理天津,对于海运也算有所了解。”
“漕运之船,需要另造,不能使用平底河船,而是尖底海船,海船造价不菲,想要以海运代替河运,不是如今的朝廷能够支撑的。”
“这,汪公多虑了。”
听完汪应蛟的话,毕自严与袁世振对视一眼后,由袁世振出声解释道。
“去岁,熊廷弼在辽东上疏缺粮,陛下专设辽东转运司,购买船只,从天津、登莱两地通过海运向辽东运粮,由此可见,缺陛下对海运,并无排斥之意。”
“辽东转运司之事,我是听说了的。”
闻言,汪应蛟伸出一只手止住袁世振的话,说道。
“据说是将山东、天津盐税的一部份用来造船了?”
“是,但又不是。”
听到汪应蛟的话,袁世振思索了一下后到。
“前番,我对盐政进行了一番改动,如今不再发放盐引,而是由各地盐商直接向各个盐场出钱买盐。”
“以长芦盐场为例,是由宫内出钱对山东、天津诸地的盐场进行了整合,采用晒盐法,直接售卖给各地选出的商人。”
“那盐税呢?”
听到袁世振的话,汪应蛟皱了皱眉头问道。
“我大明的盐税,是以盐引为凭,若无盐引,不就是盐税不收了吗?”
“盐场将盐卖给商人的时候,就已经收了。”
听到汪应蛟的话,袁世振忍不住龇了龇牙。
“如今的宫厂法,宫里出钱,太监牵头,民间招募掌柜进行管理,再由户部监督,采用我在两淮的保丁法,对盐场进行整合,使用招工法进行生产。”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现在天津几乎已经没有小盐户了。”
“为何?”
闻言,汪应蛟皱了皱眉头,有些搞不懂。
“成本低廉。”
看着汪应蛟,董应举掐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上月新建的长芦十九号盐场,在之大沽口之南,占地七千亩,旺季每亩盐田每月可产盐百斤,按照一斤两文的价出场,每月可得四千五百余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