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蒲公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桂晴耳语道:“是霍组长。”
桂晴不听则已,一听吓得连腿都迈不动了。
两人好歹回到家里,也顾不得喂羊,只一股脑儿躲在屋里判断凶吉其实这凶吉早已判断出来了,那肯定是凶多吉少。不过他们还是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你说这如何是好?”桂晴这时全没了主见。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不了我成为第五个倒霉的人。”鲍福脖子一扬,摆出一副死活论堆的样子。
“什么意思?”
“霍组长已经抓住四个了,到我这儿不成为第五个了吗?”
“你瞧你,都什么时候了,还尽说这些没用的话?还不赶快想想办法?”
“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我能有什么办法?”鲍福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
“那你也不能在家里干等着!要不,你到工作组主动认个错。”桂晴恳求道。
“认个错?你以为认个错就没事儿了?谁像你一样好说话?告诉你吧,现在正在风头上,说什么都没有用。”
“那可怎么办?”桂晴急得都快哭了。
“听天由命吧。”鲍福板着脸说。
“不行,你要不去,我去说,真要到了不可收场的地儿,连孩子都要被挂。大人的事儿小,孩子还早着呢。”说着就要出去。
“你回来。”鲍福将她拦住,声音变得柔和起来“桂晴,咱俩风风雨雨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你还不了解我吗?听我的话,沉住气,常言说:‘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霍仰记也不完全是六亲不认,今天他既然撞上了,却没有马上带着咱们去工作组,这里面就大有文章,说不定这事儿会不了了之。退一步说,真把我搞到上宣传车的地步,那我什么也顾不得了,我下了宣传车就一个一个地找他们算账,到那时大家都别想干净,就是鲍昭珙那老狐狸也别想滑溜了;工作组在芦花村就更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他越说越激动。
“你小声点儿好不好?我求你了!”
“没事儿的,宝贝儿。咱们现在就去喂羊,草料既然弄来了,而且又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怎能不让咱的羊美美地吃上一顿呢?”
“要喂你自己去喂,我懒得动弹。”桂晴一动不动地坐着。
“我早就说过,你呀,女人就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不想想,你就是在这里呆上一夜也没有用啊!一点儿小事儿就把你吓成这样,幸亏你还没随我出过远门呢,不然你早就吓死一百回了。”
桂晴虽然心里安慰了许多,但还是很后悔:“都是你,我说不去罢,你偏要去。”
“都怪我,这行了吧?”鲍福像哄小孩子似的哄着她“别生气了,今儿晚我好好地陪你玩儿玩儿。”
“去你的。”桂晴的脸上掠过一片红晕。
“你放心,我说没事儿就没事儿。”
桂晴瞅一眼鲍福那若无其事的样子,再想想他从前一次次逢凶化吉的情景,心中的惧怕顿时消除了一半。她坚强地站立起来,随他一步步朝羊圈里走去
第二天,桂晴一整天没有出门,鲍福照样四处忙碌,外面没有传来一点儿风声。
第三天一大早,有人向鲍福传话:“霍组长叫你去呢。”
桂晴听见,分明又是一声晴天霹雳。
鲍福却安慰她说:“你在家好好地呆着,我去去就来。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不会有事儿的。”
鲍福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总在大鼓。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倒不是怕挨批受罚,而是不甘心让汪清贤那臭小子看笑话。
他诚惶诚恐地捱到霍组长的办公室里,问:“霍组长,您找我?”
霍组长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一份印有“**曹川地委”字样的红头文件,听到问话声,诧异道:“没有啊。”看到鲍福就要离开,忽然叫道:“回来。”
鲍福像听了纶音佛语一般,忙收住脚步。
“哦,可能是黄组长在找你吧?刚才我好像听到他让谁给你传话去了。”说完,他又埋头阅读起来。
鲍福心里虽然轻松了一下,但那块石头仍然没有落地。他在想,黄组长找我又要干什么?莫非前天的事儿霍组长交给他处理了?不管他!进去再说。
想到这里,他清了清嗓子,站在黄组长的门前高声叫道:“黄组长一早传话,有何指示?”
“哈哈哈,就你小子鬼名堂多。”黄组长笑着迎到门口“还不进来说话!”
听口气,不像呀!可是,黄组长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还没有用过的信笺纸和一支自来水笔是干什么的?按照鲍福的理解,这通常是工作人员在调查情况时安排的场面。鲍福心里不住地嘀咕:看来那事儿是瞎子见鬼成真的啦。他虽然这样想,脸上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鲍福,是这样”黄组长刚要说话,却被一名工作人员叫去了。
不知为什么,在这当儿,鲍福一点儿畏惧感也没了,他只有一种准备:把这两天来考虑好的话端出去就是了。
黄组长很快就交代完事情,坐下客气道:“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是这样,上面急着要一份材料,是关于剧团的,我觉得你对这些事情比较清楚,所以一大早就把你给折腾起来了,你可别骂我惊了你的好梦啊。哈哈哈”我的天哪,原来是这种破事儿,你老兄怎么不早说啊?鲍福心里埋怨着,嘴里却说:“就那档子事儿嘛,我多少还知道一点儿,但不知道你让我从哪儿说起?”
“这个你不必着急,我问你答,最后我再把材料整理出来。现在咱们就开始,你回忆一下,四平腔这一剧种产生于什么年代?有什么背景?它的前身是什么?创始人有哪些?”
“要说产生的年代嘛,恐怕是四几年吧?反正那时我还没有出世呢。据说创始人有十三位,名字我也说不很全,这十三位老师大部分在河南和山东,也有的在山西、河北、安徽,现在仍健在的就不太清楚了,他们过去大部分是唱花鼓戏的,也有的唱坠琴、梆子、豫剧,据说郭老师是唱京剧的。准确地说,它的前身是花鼓戏。因为当时兵荒马乱,这些老艺人为了躲避灾难,才聚到一块的,经过他们一撮合,这四平腔很快就开创出来了。”
黄组长一边认真地听,一边迅速地整理道:
四平腔,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三十多年前,当**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不久,晋、冀、鲁、豫、皖等地的进步艺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高举“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旗帜。为进行广泛的文艺宣传,特别是鼓舞我人民军队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将原流传已久的花鼓戏进行了加工再创作,从而形成了四平腔这样一个崭新的地方剧种。该剧种在广泛吸取了京剧、豫剧、黄梅戏、坠琴、梆子等众多剧种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氛围,并广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该剧的传唱区域已由开创时的鲁豫交界处扩展为整个中原大地,大有向全国各地曼延之趋势。
黄组长接着问:“那么,解放以后,这四平腔剧团又演出过哪些剧目?影响怎样?”
鲍福说:“解放后,上演过玉堂春、陈三姐爬堂、白玉楼、十五贯、唐伯虎点秋香最有影响的就是乌蓬记。当时群众有句顺口溜:‘扒了房子卖了地,也得听芦花村的乌蓬记”
“传统戏就不要讲了,说说有哪些个新戏?”黄组长连忙打断他的话。
“新戏嘛,当然就是样板戏了,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等,总之八大样板戏都演过。当时我们还两次去县里做了汇报演出。”
“有没有自遍自演的?”
“有啊,如送货路上、儿子教父记、三定桩、瓜园风波、张大嫂家的新鲜事、小二栓捉贼、公社书记下乡,等等。”
黄组长听着,又整理道:
解放后,作为四平腔发源地的芦花村,仍然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伍,这支队伍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积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开展三大革命运动,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双百”方针。他们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经过推陈出新,创作了不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剧目,这些新剧目有的以展现工农群众的英雄形象而楚楚动人,有的以揭露阶级敌人的罪恶面目而发人深省,有的以赞美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而闪耀光彩,有的以挖掘封建思想的残余势力而激励斗志。这些新剧目主要有
如此一问一答,材料的框架很快初步形成。黄组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年青艺人,在长期的文艺生涯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鲍福想了一会儿,道:“说来话长了,我终生都不能忘记的一件事情就是拜师学艺。一开始我学的不是笛子,正是胡琴。那时候我家里穷,身上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听说西胡庄有一位姓胡的琴师远近闻名,我就打点好行装前去拜师学艺。没想到那琴师一看我这身打扮,连问都没问一声就把我轰了出去。当时我的心伤透了,我发誓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将来好好地羞辱他一番。从那时起,我断绝了拜师的念头,开始周旋于各个剧团里干打杂儿,但目光总盯在琴师的指头上。一来二往,各个剧种的调门我都记熟了。后来我回到家里,偷偷买了一把胡琴和一本乐谱。我一边接受着书上的教导,一边回忆着琴师们的指法和动作,慢慢地就摸索出了几句简单的曲谱。从那时起,我开始白天干活儿,晚上拉胡琴。我怕一开始拉出来让人家听了笑话,就一个人躲在地瓜窖里偷偷地拉,天天如此,我在地瓜窖里整整练了两年。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我得出来走走,我这个人从小就认一个死理儿:‘是骡子是马咱得拉出来遛遛。’找谁遛去?得找个大腕儿,那样才过瘾。真要输给他,那也不丢人,那叫‘能撞金钟一下,不敲破锣三千。’咱从头再练就是了!大不了再蹲在地窖里憋他个三年五载,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你姓胡的不是很牛吗?那好,咱俩先过过招儿。想好了,我便打扮成一个叫花子,提着一把破胡琴,来到了他老兄的大门口。还没等亮弦儿,就有人嘲笑开了。哼,你们笑你们的,我拉我的。随他姓胡的一辈子走南闯北,风光一世,我一个穷要饭的怕他个俅!他姓胡的不就是会那两下子吗?今儿咱还真想尝尝‘班门弄斧’的滋味!有道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曲未了,面前的人开始变腔了,这个说:‘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那个说:‘看来从今往后再不会是老胡的天下了。’人越聚越多,喝彩声越叫越响,我从正午拉到天黑,胡老兄始终没敢出门。最后我把人们给的整布袋干粮全送给了村里最穷的人家。”
黄组长听得眉飞色舞,手里的笔却停止了跳动。他一个劲儿地称赞:“这个故事好!这个故事好!”并当即表示:“我得把它单独整理出来,题目我已经想好了,就叫鲍福学艺。”
两人又说了一些梨园行的话,到吃早饭的时候,鲍福才离开办公室。
霍组长已经在门口站立很久了,看见鲍福走过来,示意让他进来。鲍福心里又是“咯噔”一声。霍组长似乎没有做好跟他长谈的准备,因此也没有让座,他只瞅着鲍福笑了一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以后手脚要利索一点儿,要是下次再让我撞见,可没得说了。”
桂晴耳语道:“是霍组长。”
桂晴不听则已,一听吓得连腿都迈不动了。
两人好歹回到家里,也顾不得喂羊,只一股脑儿躲在屋里判断凶吉其实这凶吉早已判断出来了,那肯定是凶多吉少。不过他们还是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你说这如何是好?”桂晴这时全没了主见。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不了我成为第五个倒霉的人。”鲍福脖子一扬,摆出一副死活论堆的样子。
“什么意思?”
“霍组长已经抓住四个了,到我这儿不成为第五个了吗?”
“你瞧你,都什么时候了,还尽说这些没用的话?还不赶快想想办法?”
“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我能有什么办法?”鲍福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
“那你也不能在家里干等着!要不,你到工作组主动认个错。”桂晴恳求道。
“认个错?你以为认个错就没事儿了?谁像你一样好说话?告诉你吧,现在正在风头上,说什么都没有用。”
“那可怎么办?”桂晴急得都快哭了。
“听天由命吧。”鲍福板着脸说。
“不行,你要不去,我去说,真要到了不可收场的地儿,连孩子都要被挂。大人的事儿小,孩子还早着呢。”说着就要出去。
“你回来。”鲍福将她拦住,声音变得柔和起来“桂晴,咱俩风风雨雨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你还不了解我吗?听我的话,沉住气,常言说:‘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霍仰记也不完全是六亲不认,今天他既然撞上了,却没有马上带着咱们去工作组,这里面就大有文章,说不定这事儿会不了了之。退一步说,真把我搞到上宣传车的地步,那我什么也顾不得了,我下了宣传车就一个一个地找他们算账,到那时大家都别想干净,就是鲍昭珙那老狐狸也别想滑溜了;工作组在芦花村就更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他越说越激动。
“你小声点儿好不好?我求你了!”
“没事儿的,宝贝儿。咱们现在就去喂羊,草料既然弄来了,而且又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怎能不让咱的羊美美地吃上一顿呢?”
“要喂你自己去喂,我懒得动弹。”桂晴一动不动地坐着。
“我早就说过,你呀,女人就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不想想,你就是在这里呆上一夜也没有用啊!一点儿小事儿就把你吓成这样,幸亏你还没随我出过远门呢,不然你早就吓死一百回了。”
桂晴虽然心里安慰了许多,但还是很后悔:“都是你,我说不去罢,你偏要去。”
“都怪我,这行了吧?”鲍福像哄小孩子似的哄着她“别生气了,今儿晚我好好地陪你玩儿玩儿。”
“去你的。”桂晴的脸上掠过一片红晕。
“你放心,我说没事儿就没事儿。”
桂晴瞅一眼鲍福那若无其事的样子,再想想他从前一次次逢凶化吉的情景,心中的惧怕顿时消除了一半。她坚强地站立起来,随他一步步朝羊圈里走去
第二天,桂晴一整天没有出门,鲍福照样四处忙碌,外面没有传来一点儿风声。
第三天一大早,有人向鲍福传话:“霍组长叫你去呢。”
桂晴听见,分明又是一声晴天霹雳。
鲍福却安慰她说:“你在家好好地呆着,我去去就来。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不会有事儿的。”
鲍福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总在大鼓。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倒不是怕挨批受罚,而是不甘心让汪清贤那臭小子看笑话。
他诚惶诚恐地捱到霍组长的办公室里,问:“霍组长,您找我?”
霍组长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一份印有“**曹川地委”字样的红头文件,听到问话声,诧异道:“没有啊。”看到鲍福就要离开,忽然叫道:“回来。”
鲍福像听了纶音佛语一般,忙收住脚步。
“哦,可能是黄组长在找你吧?刚才我好像听到他让谁给你传话去了。”说完,他又埋头阅读起来。
鲍福心里虽然轻松了一下,但那块石头仍然没有落地。他在想,黄组长找我又要干什么?莫非前天的事儿霍组长交给他处理了?不管他!进去再说。
想到这里,他清了清嗓子,站在黄组长的门前高声叫道:“黄组长一早传话,有何指示?”
“哈哈哈,就你小子鬼名堂多。”黄组长笑着迎到门口“还不进来说话!”
听口气,不像呀!可是,黄组长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还没有用过的信笺纸和一支自来水笔是干什么的?按照鲍福的理解,这通常是工作人员在调查情况时安排的场面。鲍福心里不住地嘀咕:看来那事儿是瞎子见鬼成真的啦。他虽然这样想,脸上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鲍福,是这样”黄组长刚要说话,却被一名工作人员叫去了。
不知为什么,在这当儿,鲍福一点儿畏惧感也没了,他只有一种准备:把这两天来考虑好的话端出去就是了。
黄组长很快就交代完事情,坐下客气道:“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是这样,上面急着要一份材料,是关于剧团的,我觉得你对这些事情比较清楚,所以一大早就把你给折腾起来了,你可别骂我惊了你的好梦啊。哈哈哈”我的天哪,原来是这种破事儿,你老兄怎么不早说啊?鲍福心里埋怨着,嘴里却说:“就那档子事儿嘛,我多少还知道一点儿,但不知道你让我从哪儿说起?”
“这个你不必着急,我问你答,最后我再把材料整理出来。现在咱们就开始,你回忆一下,四平腔这一剧种产生于什么年代?有什么背景?它的前身是什么?创始人有哪些?”
“要说产生的年代嘛,恐怕是四几年吧?反正那时我还没有出世呢。据说创始人有十三位,名字我也说不很全,这十三位老师大部分在河南和山东,也有的在山西、河北、安徽,现在仍健在的就不太清楚了,他们过去大部分是唱花鼓戏的,也有的唱坠琴、梆子、豫剧,据说郭老师是唱京剧的。准确地说,它的前身是花鼓戏。因为当时兵荒马乱,这些老艺人为了躲避灾难,才聚到一块的,经过他们一撮合,这四平腔很快就开创出来了。”
黄组长一边认真地听,一边迅速地整理道:
四平腔,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三十多年前,当**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不久,晋、冀、鲁、豫、皖等地的进步艺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高举“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旗帜。为进行广泛的文艺宣传,特别是鼓舞我人民军队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将原流传已久的花鼓戏进行了加工再创作,从而形成了四平腔这样一个崭新的地方剧种。该剧种在广泛吸取了京剧、豫剧、黄梅戏、坠琴、梆子等众多剧种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氛围,并广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该剧的传唱区域已由开创时的鲁豫交界处扩展为整个中原大地,大有向全国各地曼延之趋势。
黄组长接着问:“那么,解放以后,这四平腔剧团又演出过哪些剧目?影响怎样?”
鲍福说:“解放后,上演过玉堂春、陈三姐爬堂、白玉楼、十五贯、唐伯虎点秋香最有影响的就是乌蓬记。当时群众有句顺口溜:‘扒了房子卖了地,也得听芦花村的乌蓬记”
“传统戏就不要讲了,说说有哪些个新戏?”黄组长连忙打断他的话。
“新戏嘛,当然就是样板戏了,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等,总之八大样板戏都演过。当时我们还两次去县里做了汇报演出。”
“有没有自遍自演的?”
“有啊,如送货路上、儿子教父记、三定桩、瓜园风波、张大嫂家的新鲜事、小二栓捉贼、公社书记下乡,等等。”
黄组长听着,又整理道:
解放后,作为四平腔发源地的芦花村,仍然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伍,这支队伍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积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开展三大革命运动,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双百”方针。他们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经过推陈出新,创作了不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剧目,这些新剧目有的以展现工农群众的英雄形象而楚楚动人,有的以揭露阶级敌人的罪恶面目而发人深省,有的以赞美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而闪耀光彩,有的以挖掘封建思想的残余势力而激励斗志。这些新剧目主要有
如此一问一答,材料的框架很快初步形成。黄组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年青艺人,在长期的文艺生涯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鲍福想了一会儿,道:“说来话长了,我终生都不能忘记的一件事情就是拜师学艺。一开始我学的不是笛子,正是胡琴。那时候我家里穷,身上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听说西胡庄有一位姓胡的琴师远近闻名,我就打点好行装前去拜师学艺。没想到那琴师一看我这身打扮,连问都没问一声就把我轰了出去。当时我的心伤透了,我发誓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将来好好地羞辱他一番。从那时起,我断绝了拜师的念头,开始周旋于各个剧团里干打杂儿,但目光总盯在琴师的指头上。一来二往,各个剧种的调门我都记熟了。后来我回到家里,偷偷买了一把胡琴和一本乐谱。我一边接受着书上的教导,一边回忆着琴师们的指法和动作,慢慢地就摸索出了几句简单的曲谱。从那时起,我开始白天干活儿,晚上拉胡琴。我怕一开始拉出来让人家听了笑话,就一个人躲在地瓜窖里偷偷地拉,天天如此,我在地瓜窖里整整练了两年。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我得出来走走,我这个人从小就认一个死理儿:‘是骡子是马咱得拉出来遛遛。’找谁遛去?得找个大腕儿,那样才过瘾。真要输给他,那也不丢人,那叫‘能撞金钟一下,不敲破锣三千。’咱从头再练就是了!大不了再蹲在地窖里憋他个三年五载,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你姓胡的不是很牛吗?那好,咱俩先过过招儿。想好了,我便打扮成一个叫花子,提着一把破胡琴,来到了他老兄的大门口。还没等亮弦儿,就有人嘲笑开了。哼,你们笑你们的,我拉我的。随他姓胡的一辈子走南闯北,风光一世,我一个穷要饭的怕他个俅!他姓胡的不就是会那两下子吗?今儿咱还真想尝尝‘班门弄斧’的滋味!有道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曲未了,面前的人开始变腔了,这个说:‘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那个说:‘看来从今往后再不会是老胡的天下了。’人越聚越多,喝彩声越叫越响,我从正午拉到天黑,胡老兄始终没敢出门。最后我把人们给的整布袋干粮全送给了村里最穷的人家。”
黄组长听得眉飞色舞,手里的笔却停止了跳动。他一个劲儿地称赞:“这个故事好!这个故事好!”并当即表示:“我得把它单独整理出来,题目我已经想好了,就叫鲍福学艺。”
两人又说了一些梨园行的话,到吃早饭的时候,鲍福才离开办公室。
霍组长已经在门口站立很久了,看见鲍福走过来,示意让他进来。鲍福心里又是“咯噔”一声。霍组长似乎没有做好跟他长谈的准备,因此也没有让座,他只瞅着鲍福笑了一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以后手脚要利索一点儿,要是下次再让我撞见,可没得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