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王安忆短篇作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一下完成的,这简直接近于意大利的城邦了。这场面真的很恢宏。而木匠们的斧凿又是多么灵巧,技艺高超,这是家世源远流长的木匠,已经熟能生巧。他们凭着多少代造船的经验,功能和审美两方面的,造出了这艘“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劳动和制造,处处留下手的真迹,散发着即时即地的情感,这就是人文的气息。
现代工业抹煞了人的劳作的痕迹,它将劳动概括化了。现代战争也是这样,战争发起的原因不是出于生死存亡的逼迫,而是外交的政策。过程呢?是武器和武器的较量,结局是在实验室里就已决定了的。海湾战争看起来颇像一场节日的礼花“飞毛腿”在空中飞行。参战者不见踪迹,旁观者则靠了电视网身临其境。这世界就这样,变得隔岸观火。你伸出手去,想要触摸什么,一摸却是一个空。人的感官其实处于荒芜之中,并且面临退化的危险。
泰坦尼克号至少有这两处是有意思的,它无意中使我们回望了早期的工业社会。那时,人类刚刚攀上机器的车轮,起步出发。人的能量发展到这样的一个时候,就是说,他已经不够他自己用的了,所以就必须找到一个代步,机器。人终于冲出了自己的躯壳,此时此刻,确实激动人心,就象那个蒸汽锤击打的铿锵的场面,人性创造了空前的辉煌。但这似乎是最后的光辉,接着,事情就不对劲了。
1998年11月30日上海
三、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厅
有一部先锋作曲家的作品,是将全场切光,然后舞台上亮起演奏者谱架上的几盏小灯,作品就开始了。各种乐器依次响起漫长的单音,就像在练琴,练了一阵,便结束了。事后又有一名作曲家向我解释这部作品,像这样的玄奥的作品不得不依赖解释。他解释道:这部作品是展示音乐,各种乐器的各种音高的不同的音色,而切光是为了让听众集中注意力,充分地享受音色的表现。
我表示能够接受他的解释,但却产生了一个疑问,音色有什么意义呢?当这些音色互相间打散了关系,孤立地响起的时候,它不也成了一种单纯的声音?当然,那位解释者说,这部作品中的单音之间是有着逻辑的关系,是从和声,调性,音列,或者反和声,反调性,反音列等等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这就又需要一番解释。可是,不就是要我们欣赏音色的吗?关系又有什么意义呢?问题还是在这里,这些乐器的声音于我们的欣赏有何意义?这声音和汽笛的鸣叫,婴儿啼哭,流水淙淙,或者一件重物从地面上划拉过去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它甚至可说是更无味的,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声音,可能唤起我们对某一个具体场景的记忆和想象,可它能唤起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因为它是一种抽象的声音,还是一种后天的人工的声音。它的材料性质的,和现实无关,为了制作另一种存在的东西。所以,当它脱离了上下左右的联系,孤单地呈现的时候,疑问就产生了,它究竟要我们欣赏什么?
我说它是后天的声音,是因为它所从属的旋律,甚至和声,看上去要比它更具有自然的形貌,它们和现实的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比如歌唱。而乐器的音色,则是经过理性归纳,分析,总结,再制作的声音,它就像语言和字词的关系。所以,我就有理由说它是生而从属于音乐,是材料的性质。这也像是建筑大厦的砖瓦,当它在建筑里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而且这砖瓦的形貌越是缺乏特色,就越有创造的可能性。西洋乐器的音色就是一种极少特色的砖瓦,这也是它在音乐生活里的进步,它将个性的特色降到最低限度,因而有了极大的创造功能。就这样,它就成了一种必须处于某种形式的声音,并且受到这种形式的制约。当它处在那样孤独的状态,即便是全场切光,凝神并息,我们又能听见什么?我们并不是乐器制造师,也不是音乐学院教师,有义务检测音色的质量。
音乐的革命者在这几十年内,致力于将音乐从音乐中解救出来,在这全场切光的时刻,音乐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它打散了自己,让自己回到材料的状态,这些材料是为了什么理由要求我们聆听?我们为什么要聆听单纯的音色?在这个颠覆的时代里,我们大有理由怀疑我们自己,事情完全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就是说,这些音色,才是音乐,真正欣赏的对相。可是我们听着这些孤独的音色,只有回想起它们曾经有过的灿烂的业绩,它们在宏伟的交响音乐里的表现,才能认清它们的面目。难道我们今天走进音乐厅就为了这个:缅怀?
1998。12。1上海
下一下完成的,这简直接近于意大利的城邦了。这场面真的很恢宏。而木匠们的斧凿又是多么灵巧,技艺高超,这是家世源远流长的木匠,已经熟能生巧。他们凭着多少代造船的经验,功能和审美两方面的,造出了这艘“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劳动和制造,处处留下手的真迹,散发着即时即地的情感,这就是人文的气息。
现代工业抹煞了人的劳作的痕迹,它将劳动概括化了。现代战争也是这样,战争发起的原因不是出于生死存亡的逼迫,而是外交的政策。过程呢?是武器和武器的较量,结局是在实验室里就已决定了的。海湾战争看起来颇像一场节日的礼花“飞毛腿”在空中飞行。参战者不见踪迹,旁观者则靠了电视网身临其境。这世界就这样,变得隔岸观火。你伸出手去,想要触摸什么,一摸却是一个空。人的感官其实处于荒芜之中,并且面临退化的危险。
泰坦尼克号至少有这两处是有意思的,它无意中使我们回望了早期的工业社会。那时,人类刚刚攀上机器的车轮,起步出发。人的能量发展到这样的一个时候,就是说,他已经不够他自己用的了,所以就必须找到一个代步,机器。人终于冲出了自己的躯壳,此时此刻,确实激动人心,就象那个蒸汽锤击打的铿锵的场面,人性创造了空前的辉煌。但这似乎是最后的光辉,接着,事情就不对劲了。
1998年11月30日上海
三、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厅
有一部先锋作曲家的作品,是将全场切光,然后舞台上亮起演奏者谱架上的几盏小灯,作品就开始了。各种乐器依次响起漫长的单音,就像在练琴,练了一阵,便结束了。事后又有一名作曲家向我解释这部作品,像这样的玄奥的作品不得不依赖解释。他解释道:这部作品是展示音乐,各种乐器的各种音高的不同的音色,而切光是为了让听众集中注意力,充分地享受音色的表现。
我表示能够接受他的解释,但却产生了一个疑问,音色有什么意义呢?当这些音色互相间打散了关系,孤立地响起的时候,它不也成了一种单纯的声音?当然,那位解释者说,这部作品中的单音之间是有着逻辑的关系,是从和声,调性,音列,或者反和声,反调性,反音列等等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这就又需要一番解释。可是,不就是要我们欣赏音色的吗?关系又有什么意义呢?问题还是在这里,这些乐器的声音于我们的欣赏有何意义?这声音和汽笛的鸣叫,婴儿啼哭,流水淙淙,或者一件重物从地面上划拉过去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它甚至可说是更无味的,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声音,可能唤起我们对某一个具体场景的记忆和想象,可它能唤起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因为它是一种抽象的声音,还是一种后天的人工的声音。它的材料性质的,和现实无关,为了制作另一种存在的东西。所以,当它脱离了上下左右的联系,孤单地呈现的时候,疑问就产生了,它究竟要我们欣赏什么?
我说它是后天的声音,是因为它所从属的旋律,甚至和声,看上去要比它更具有自然的形貌,它们和现实的生活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比如歌唱。而乐器的音色,则是经过理性归纳,分析,总结,再制作的声音,它就像语言和字词的关系。所以,我就有理由说它是生而从属于音乐,是材料的性质。这也像是建筑大厦的砖瓦,当它在建筑里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而且这砖瓦的形貌越是缺乏特色,就越有创造的可能性。西洋乐器的音色就是一种极少特色的砖瓦,这也是它在音乐生活里的进步,它将个性的特色降到最低限度,因而有了极大的创造功能。就这样,它就成了一种必须处于某种形式的声音,并且受到这种形式的制约。当它处在那样孤独的状态,即便是全场切光,凝神并息,我们又能听见什么?我们并不是乐器制造师,也不是音乐学院教师,有义务检测音色的质量。
音乐的革命者在这几十年内,致力于将音乐从音乐中解救出来,在这全场切光的时刻,音乐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它打散了自己,让自己回到材料的状态,这些材料是为了什么理由要求我们聆听?我们为什么要聆听单纯的音色?在这个颠覆的时代里,我们大有理由怀疑我们自己,事情完全可能是另一种样子。就是说,这些音色,才是音乐,真正欣赏的对相。可是我们听着这些孤独的音色,只有回想起它们曾经有过的灿烂的业绩,它们在宏伟的交响音乐里的表现,才能认清它们的面目。难道我们今天走进音乐厅就为了这个:缅怀?
1998。12。1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