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金丝鸳鸯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廖展雄走进住持室,搜得徐公公给三戒禅师的书信与那颗硕大无朋的夜明珠,揣在怀内。w继而取出两粒醒心丹,吩咐秋菊给那两个受迷的女子服下,便与胡宜秋转身出屋。
那两个女子悠悠醒来,见自家身无寸缕地躺在床上,羞得面红过耳,慌忙穿上衣服。秋菊道:“是两位侠士救了少夫人与姑娘的。”二女子走出来拜谢。廖展雄问明她们家住城里,即命春梅、秋菊将她们护送回家。
这时已然惊动了寺内诸僧,他们见师父、师叔毙命,知此二人武功了得,不敢出头拦阻,眼睁睁地看着廖、胡等人走出寺院。
廖、胡二人回到廖裕丰粮店,已是鸡鸣五鼓,鏖战了一夜,感到疲软困倦,分别至房中睡了。
一觉醒来,时近午牌,廖展雄盥洗毕,正在房内看徐公公的书信,胡宜秋悄悄走进来,道:“表哥恁早。”
廖展雄抬头笑道:“何言恁早?实是恁迟。”
胡宜秋坐到对面的椅子上,廖展雄递过书信道:“表弟你看,那老阉贼竟欲行刺在福建抗倭寇的戚继光,实应千刀万剐,方解我心头之恨!”
胡宜秋道:“表哥说的极是。现今三戒与奚桥虽然毙命,只是李尘已去了湖广辰州蜈蚣岭。小弟欲去辰州走一趟,会会那五毒道长,以免戚继光遭他暗算。”
廖展雄道:“表弟之言,正合我意,愚兄也欲去除掉那个妖道。”
胡宜秋道:“表哥能去自是再好没有。只是表哥父兄之仇未报,怎能脱身?”
廖展雄道:“热血男儿理当驰聘疆场,杀敌报国!蜈蚣岭事了,我欲投效戚继光麾下,剪平倭寇,为民除害。区区私仇,只得暂且放下;况且在江湖上行走,也可趁便打听仇家的下落,此行正可公私两便。”
胡宜秋年方二十,比廖展雄小四岁,在这两天相处中,觉得表哥为人正直可亲而又武功绝伦,此时听了表哥慷慨激昂之词,又觉得他见识过人,有大丈夫气慨,心底里对他益发崇敬了。
次日清晨,廖展雄、胡宜秋骑马登程,向湖广辰州(今湖南沅陵)进发。出了小南门,二人边走边聊,打发途中寂寞。胡宜秋道:“表哥,小弟甚是不解,那明教寺何以要筑高台?”
廖展雄道:“那高台名曰:‘教弩台’,又名‘曹操点将台’,相传系三国时曹操所建,是教士兵发弩射箭用的。合肥城当时为曹操与东吴两军对峙的前方,曹操命大将张辽领兵守卫于此。曹操统一中原后,准备率兵攻打东吴,这就必须渡越长江天堑。在江面上交战,最宜用弩箭,而北方士兵却不谙水性,在江风中发箭,会失去准头,于是有人献策说,可筑高台教弩,因为台高风大,似江面之风。曹操喜而纳之。此时曹军正在逍遥津操练水师,宜就近筑台教弩,曹操便命士兵从逍遥津西岸取土,在南岸不远处筑台。筑台运土须用土筐,一时哪里能找到许多土筐?曹操急中生智,命士兵以衣襟代筐运土。成千上万的士兵,每人以衣襟兜运几兜土,不要多时,台便建成了。逍遥津西岸取土之地,呈现出一个豆叶形的大土坑,以逍遥津之水灌之,得池故曰‘豆叶池’。豆叶池与逍遥津相连,又增大了停泊战船的水域,实是一举两得之事。到了南朝萧梁年间,才有僧人在教弩台上始建寺庙。但寺庙屡遭兵火,又屡次重建,现今的明教寺建于本朝初年。”
胡宜秋道:“说到逍遥津,我想起一件事,我曾读三国志,见张辽大战逍遥津一段写道:‘合肥城北门外有逍遥津可藏水师。’而眼前见到的逍遥津,怎么却在城里?”
廖展雄笑道:“三国志上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那时的合肥城,北门在现时的鼓楼桥,东门在九狮桥稍西偏南,城圈较小,逍遥津、教弩台均在城外;现时的合肥城,系唐初大将尉迟恭扩建的,比三国时大了好几倍,不仅逍遥津、教弩台圈进了城内,连九狮桥、飞骑桥也圈进城内了。”
胡宜秋道:“喔,原来如此。表哥不说,小弟哪里知道?”
夕阳西沉,从一片彤云射下万道霞光,映到人脸上,火红火红的。廖、胡二人一路上谈今论古,甚是洽意,不知不觉到了吕亭镇。
廖展雄道:“表弟,天将寻晚,今夕就在吕亭歇脚吧。我的徒弟住在这里,前些日子受了伤,不知好了没有,正好去看看。”
胡宜秋奇道:“表哥刚刚艺成下山,怎的便收了徒弟?”
廖展雄将打豹收徒之事说了,胡宜秋笑道:“表哥好福气,才下山便收了个得意的徒弟。”
二人催马行至岳家。岳山见了,甚是殷勤,说道:“廖大侠匆匆上哪里去?这次可要多住几天了。”
廖展雄道:“我与胡表弟有事去湖广辰州,途经吕亭,顺便看看岳平的伤势,明天一早就要赶路。”
岳平上前给师父叩头道:“师父带徒儿一起去吧,也好见见世面。”
廖展雄道:“你肩伤未愈,还是好好养伤要紧。”
岳平道:“徒儿伤愈之后,可到哪里去寻师父?”
胡宜秋见他感情真切,便道:“我们不久即去福建投效戚继光,我哥哥在戚继光帐下任职参将。你伤愈之后径去福建,若我们尚未至军营,可找我哥哥胡宜春。”取了一根银针给岳平,道:“以此为证。”
岳平接过银针,欢天喜地,道:“多谢胡大侠。”小心地收好银针。
一夜无话。第二天绝早,廖、胡二人上马赶路,岳山父子送至吕亭镇头。
二人快马一鞭,扬尘南驰,未牌时分,已至安庆,于是直奔江边渡口。但见满江大雾,无涯无际,渡口空荡荡无有一人。
胡宜秋道:“看光景今天是没法过江了。表哥,我们就在附近找一家客店住下,明晨再过江吧。”
廖展雄道:“也只好如此了。”
二人牵着马,走在沿江的一条街上,不多远,看见一家“迎江楼”客店,于是走过去。店伙早已迎上来,道:“二位客官住店么?”
廖展雄道:“要一间干净的上房。”
胡宜秋道:“要两间上房。”
廖展雄诧然道:“我兄弟同住一房,正好抵足长谈,何以要分住两间?”
胡宜秋道:“小弟在家是一个人睡惯了的。”
店伙道:“小店多的是上房。”
廖展雄笑道:“既如此,就要两间上房吧。”
店伙引二人至房内,又有一个伙计过来牵马至后院。
歇息了一会,廖展雄道:“天色尚早,听说这江边有个迎江寺,我们何不到迎江寺看看,也好消磨辰光。”胡宜秋应“好”
廖、二人出了迎江楼,左拐不远便到迎江寺。这迎江寺宛若一条大船,山门左右各有一只大铁锚,寺内有振风塔,高七级,有如船的桅杆,想是取行船振风之意,倒也别致。
二人跨进山门,迎面有一尊弥勒佛,大腹便便,笑容可掬。佛像两旁挂一副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廖展雄道:“佛家讲的是慈悲容忍,四大皆空,这副对联倒对得有趣。”
二人穿过前庭,步入大雄宝殿,但见大殿中间有三尊如来佛塑像,并排而坐。胡宜秋道:“表哥,为何明教寺的大雄宝殿仅有一尊如来,这迎江寺却有三尊如来?在普陀山也是这样,有的寺庙有一尊如来,有的寺庙有三尊如来。”
廖展雄笑道:“表弟欲考试愚兄么?”
胡宜秋道:“小弟委实不知,怎敢考试表哥?”
廖展雄道:“想那普陀山也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你身为观音院住持的弟子,岂会不知?”
胡宜秋道:“关于佛门典故,我曾多次询问师父,师父总是说,你与佛门无缘,知此作甚?”
廖展雄道:“你师父之言不无道理。不过我师父说,既然学艺于佛教圣地,对佛门之事也应知一二。”
胡宜秋道:“所以小弟在这里诚心请教表哥呢。”
廖展雄道:“愚兄也知之不多,都是从师父那里听来的,现下就鹦鹉学舌吧。这三尊佛总称三世如来。居中的是释迦如来佛,即佛祖如来,原名叫悉达多乔答摩,释迦族人。两千多年前,他原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净饭王的王子,后来悟道出家,在天竺(古代泥泊尔,印度)一带创立了佛教,他的弟子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他圆寂后,由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在贝叶上,流传下来,成为佛教典故与佛本生经,也叫‘贝叶真经’。古时候,天竺人把当地的一种贝多罗树叶,放在水中浸泡,待叶肉腐烂后,留下了稠密的网状树叶经络,可以代纸写字,写在这种‘纸’上的经文,故称‘贝叶真经’。释迦牟尼左边的,是三世如来中的东方佛,称药师如来佛,佛教中说他能给人医治各种疾病,是以又称消灾延寿佛。释迦牟尼右边的,是三世如来中的西方佛,称弥陀如来佛,又称阿弥陀佛(阿音‘婀’),佛教中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属他管辖。佛门宣扬人生在世须积善积德,死后方可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若寺庙中只有一尊如来,那便是佛祖释迦牟尼。”
胡宜秋兴致正浓,问道:“站在三世如来前下的一老一少,是何菩萨?”
廖展雄道:“这老者是迦叶菩萨,他是佛祖如来传法宗的第一代祖师,为佛门二十八祖之首。那少者是阿傩菩萨,人称多闻第一,是佛祖如来的弟子,佛教经典就是由他记录佛祖言行于贝叶上,才得以流传至今的。”
胡宜秋环指十八罗汉,道:“小弟见大多数寺庙均为十八罗汉,那年我路过苏州,见寒山寺却只有十六罗汉,至今也未弄清... -->>
廖展雄走进住持室,搜得徐公公给三戒禅师的书信与那颗硕大无朋的夜明珠,揣在怀内。w继而取出两粒醒心丹,吩咐秋菊给那两个受迷的女子服下,便与胡宜秋转身出屋。
那两个女子悠悠醒来,见自家身无寸缕地躺在床上,羞得面红过耳,慌忙穿上衣服。秋菊道:“是两位侠士救了少夫人与姑娘的。”二女子走出来拜谢。廖展雄问明她们家住城里,即命春梅、秋菊将她们护送回家。
这时已然惊动了寺内诸僧,他们见师父、师叔毙命,知此二人武功了得,不敢出头拦阻,眼睁睁地看着廖、胡等人走出寺院。
廖、胡二人回到廖裕丰粮店,已是鸡鸣五鼓,鏖战了一夜,感到疲软困倦,分别至房中睡了。
一觉醒来,时近午牌,廖展雄盥洗毕,正在房内看徐公公的书信,胡宜秋悄悄走进来,道:“表哥恁早。”
廖展雄抬头笑道:“何言恁早?实是恁迟。”
胡宜秋坐到对面的椅子上,廖展雄递过书信道:“表弟你看,那老阉贼竟欲行刺在福建抗倭寇的戚继光,实应千刀万剐,方解我心头之恨!”
胡宜秋道:“表哥说的极是。现今三戒与奚桥虽然毙命,只是李尘已去了湖广辰州蜈蚣岭。小弟欲去辰州走一趟,会会那五毒道长,以免戚继光遭他暗算。”
廖展雄道:“表弟之言,正合我意,愚兄也欲去除掉那个妖道。”
胡宜秋道:“表哥能去自是再好没有。只是表哥父兄之仇未报,怎能脱身?”
廖展雄道:“热血男儿理当驰聘疆场,杀敌报国!蜈蚣岭事了,我欲投效戚继光麾下,剪平倭寇,为民除害。区区私仇,只得暂且放下;况且在江湖上行走,也可趁便打听仇家的下落,此行正可公私两便。”
胡宜秋年方二十,比廖展雄小四岁,在这两天相处中,觉得表哥为人正直可亲而又武功绝伦,此时听了表哥慷慨激昂之词,又觉得他见识过人,有大丈夫气慨,心底里对他益发崇敬了。
次日清晨,廖展雄、胡宜秋骑马登程,向湖广辰州(今湖南沅陵)进发。出了小南门,二人边走边聊,打发途中寂寞。胡宜秋道:“表哥,小弟甚是不解,那明教寺何以要筑高台?”
廖展雄道:“那高台名曰:‘教弩台’,又名‘曹操点将台’,相传系三国时曹操所建,是教士兵发弩射箭用的。合肥城当时为曹操与东吴两军对峙的前方,曹操命大将张辽领兵守卫于此。曹操统一中原后,准备率兵攻打东吴,这就必须渡越长江天堑。在江面上交战,最宜用弩箭,而北方士兵却不谙水性,在江风中发箭,会失去准头,于是有人献策说,可筑高台教弩,因为台高风大,似江面之风。曹操喜而纳之。此时曹军正在逍遥津操练水师,宜就近筑台教弩,曹操便命士兵从逍遥津西岸取土,在南岸不远处筑台。筑台运土须用土筐,一时哪里能找到许多土筐?曹操急中生智,命士兵以衣襟代筐运土。成千上万的士兵,每人以衣襟兜运几兜土,不要多时,台便建成了。逍遥津西岸取土之地,呈现出一个豆叶形的大土坑,以逍遥津之水灌之,得池故曰‘豆叶池’。豆叶池与逍遥津相连,又增大了停泊战船的水域,实是一举两得之事。到了南朝萧梁年间,才有僧人在教弩台上始建寺庙。但寺庙屡遭兵火,又屡次重建,现今的明教寺建于本朝初年。”
胡宜秋道:“说到逍遥津,我想起一件事,我曾读三国志,见张辽大战逍遥津一段写道:‘合肥城北门外有逍遥津可藏水师。’而眼前见到的逍遥津,怎么却在城里?”
廖展雄笑道:“三国志上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那时的合肥城,北门在现时的鼓楼桥,东门在九狮桥稍西偏南,城圈较小,逍遥津、教弩台均在城外;现时的合肥城,系唐初大将尉迟恭扩建的,比三国时大了好几倍,不仅逍遥津、教弩台圈进了城内,连九狮桥、飞骑桥也圈进城内了。”
胡宜秋道:“喔,原来如此。表哥不说,小弟哪里知道?”
夕阳西沉,从一片彤云射下万道霞光,映到人脸上,火红火红的。廖、胡二人一路上谈今论古,甚是洽意,不知不觉到了吕亭镇。
廖展雄道:“表弟,天将寻晚,今夕就在吕亭歇脚吧。我的徒弟住在这里,前些日子受了伤,不知好了没有,正好去看看。”
胡宜秋奇道:“表哥刚刚艺成下山,怎的便收了徒弟?”
廖展雄将打豹收徒之事说了,胡宜秋笑道:“表哥好福气,才下山便收了个得意的徒弟。”
二人催马行至岳家。岳山见了,甚是殷勤,说道:“廖大侠匆匆上哪里去?这次可要多住几天了。”
廖展雄道:“我与胡表弟有事去湖广辰州,途经吕亭,顺便看看岳平的伤势,明天一早就要赶路。”
岳平上前给师父叩头道:“师父带徒儿一起去吧,也好见见世面。”
廖展雄道:“你肩伤未愈,还是好好养伤要紧。”
岳平道:“徒儿伤愈之后,可到哪里去寻师父?”
胡宜秋见他感情真切,便道:“我们不久即去福建投效戚继光,我哥哥在戚继光帐下任职参将。你伤愈之后径去福建,若我们尚未至军营,可找我哥哥胡宜春。”取了一根银针给岳平,道:“以此为证。”
岳平接过银针,欢天喜地,道:“多谢胡大侠。”小心地收好银针。
一夜无话。第二天绝早,廖、胡二人上马赶路,岳山父子送至吕亭镇头。
二人快马一鞭,扬尘南驰,未牌时分,已至安庆,于是直奔江边渡口。但见满江大雾,无涯无际,渡口空荡荡无有一人。
胡宜秋道:“看光景今天是没法过江了。表哥,我们就在附近找一家客店住下,明晨再过江吧。”
廖展雄道:“也只好如此了。”
二人牵着马,走在沿江的一条街上,不多远,看见一家“迎江楼”客店,于是走过去。店伙早已迎上来,道:“二位客官住店么?”
廖展雄道:“要一间干净的上房。”
胡宜秋道:“要两间上房。”
廖展雄诧然道:“我兄弟同住一房,正好抵足长谈,何以要分住两间?”
胡宜秋道:“小弟在家是一个人睡惯了的。”
店伙道:“小店多的是上房。”
廖展雄笑道:“既如此,就要两间上房吧。”
店伙引二人至房内,又有一个伙计过来牵马至后院。
歇息了一会,廖展雄道:“天色尚早,听说这江边有个迎江寺,我们何不到迎江寺看看,也好消磨辰光。”胡宜秋应“好”
廖、二人出了迎江楼,左拐不远便到迎江寺。这迎江寺宛若一条大船,山门左右各有一只大铁锚,寺内有振风塔,高七级,有如船的桅杆,想是取行船振风之意,倒也别致。
二人跨进山门,迎面有一尊弥勒佛,大腹便便,笑容可掬。佛像两旁挂一副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廖展雄道:“佛家讲的是慈悲容忍,四大皆空,这副对联倒对得有趣。”
二人穿过前庭,步入大雄宝殿,但见大殿中间有三尊如来佛塑像,并排而坐。胡宜秋道:“表哥,为何明教寺的大雄宝殿仅有一尊如来,这迎江寺却有三尊如来?在普陀山也是这样,有的寺庙有一尊如来,有的寺庙有三尊如来。”
廖展雄笑道:“表弟欲考试愚兄么?”
胡宜秋道:“小弟委实不知,怎敢考试表哥?”
廖展雄道:“想那普陀山也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你身为观音院住持的弟子,岂会不知?”
胡宜秋道:“关于佛门典故,我曾多次询问师父,师父总是说,你与佛门无缘,知此作甚?”
廖展雄道:“你师父之言不无道理。不过我师父说,既然学艺于佛教圣地,对佛门之事也应知一二。”
胡宜秋道:“所以小弟在这里诚心请教表哥呢。”
廖展雄道:“愚兄也知之不多,都是从师父那里听来的,现下就鹦鹉学舌吧。这三尊佛总称三世如来。居中的是释迦如来佛,即佛祖如来,原名叫悉达多乔答摩,释迦族人。两千多年前,他原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净饭王的王子,后来悟道出家,在天竺(古代泥泊尔,印度)一带创立了佛教,他的弟子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他圆寂后,由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在贝叶上,流传下来,成为佛教典故与佛本生经,也叫‘贝叶真经’。古时候,天竺人把当地的一种贝多罗树叶,放在水中浸泡,待叶肉腐烂后,留下了稠密的网状树叶经络,可以代纸写字,写在这种‘纸’上的经文,故称‘贝叶真经’。释迦牟尼左边的,是三世如来中的东方佛,称药师如来佛,佛教中说他能给人医治各种疾病,是以又称消灾延寿佛。释迦牟尼右边的,是三世如来中的西方佛,称弥陀如来佛,又称阿弥陀佛(阿音‘婀’),佛教中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属他管辖。佛门宣扬人生在世须积善积德,死后方可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若寺庙中只有一尊如来,那便是佛祖释迦牟尼。”
胡宜秋兴致正浓,问道:“站在三世如来前下的一老一少,是何菩萨?”
廖展雄道:“这老者是迦叶菩萨,他是佛祖如来传法宗的第一代祖师,为佛门二十八祖之首。那少者是阿傩菩萨,人称多闻第一,是佛祖如来的弟子,佛教经典就是由他记录佛祖言行于贝叶上,才得以流传至今的。”
胡宜秋环指十八罗汉,道:“小弟见大多数寺庙均为十八罗汉,那年我路过苏州,见寒山寺却只有十六罗汉,至今也未弄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