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崇祯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芦盐转运使司隔天便被朝廷裁撤,内阁给出的理由是徒损民力,与朝廷无补。
至于盐场的一万多丁口,崇祯特意将之留下,以供巩凡物去长芦晒盐时使用。他后世的时候看过长芦盐场的地图,占地面积太大了,按后世的说法,足有几百平方公里。虽然暂时还不至于开发到后世的面积,但缺乏机械化工具的古代,人力是必不可少的。
京师南城一间面积不大盐店里,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街上,足有上百人,这都是附近来买盐的百姓。
年已五旬的掌柜李存志忙的喝口水都顾不上了。盐店一共就三个人,他和儿子外加一名伙计。平日里生意不好不坏,一年下来,抛去各种开支,这间店铺能结余一千多两银钱,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他是顺天府尹李怀普的远房堂叔,前年李怀普从刑部侍郎升任顺天府尹后,远在陕西凤翔府的李存志就带着儿子前来投奔这个侄子,以求谋得一份差事。
李怀普年幼丧父,是寡母靠替大户人家浆洗缝补供他读书科考。李怀普天资聪颖,加上家境贫寒之故,所以读书非常用心,科考之路也是非常顺利。万历四十二年进士及第,此后仕途一路顺畅,崇祯五年已坐到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的高位。
崇祯七年走通温体仁的门路,升任顺天府尹一职。
虽然刑部侍郎和顺天府尹品级相同,都是正三品,但顺天府尹可是等同于一省督抚的封疆大吏,其权限和影响力比地方巡抚更大。单单能直接面圣这一条,就甩地方督抚十条街。一声封疆也只有在陛辞时才能见皇帝一面,之后再相见到就千难万难了,除非能升到内阁或是六部主官的位子。
李怀普刚开始读书时,并未得到其他亲戚的多大助益,冷嘲热讽倒是不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回认为贫寒之家能出龙凤。
李存志虽然和李怀普家已经出了五服,但看到他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倒是时常接济他们母子。李存志做点小杂货生意,手头银钱相对宽裕,加上当时尚未成家,所以时不时买些米面粮油送来,这对当时贫寒至极的李怀普母子已经是极大的助力了。
后来李怀普考中进士,一路青云直上,官越做越大,但他从没忘记自己这个堂叔,老母也时常絮叨这当年这个堂叔对他们的帮助。
他写信给当地官府,拜托地方官多多照顾李存志,并时常托人捎去银钱以报当年之恩。
后来凤翔府遭了流贼,李存志多年的积蓄被抢劫一空,婆姨也一病不起,数月后离世。加上连年大旱,生存条件已经十分恶劣。万般无奈之下,李存志想到了这个侄子,遂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前来京师投奔与他。
李存志的到来让李怀普母子十分高兴。李怀普一直觉得无法报答李存志当年之恩,听到李存志只想谋一份差事给儿子攒钱娶婆姨传宗接代后,便利用手中权力,替李存志开了一间盐店,这间店铺稳定的收入足以报答当年之恩了。
上次锦衣卫给李存志的盐店下了帖子后,李存志拿不定主意,便找到李怀普将事情分说明白。李怀普的职责和权限有些是与锦衣卫相同的,他已经察觉到了锦衣卫这两年的崛起之势。作为文官,虽然他对锦衣卫并无好感,但他清楚,没有皇帝的支持,锦衣卫是不可能重新成为长出利齿的老虎的,他并不想做一个邀名的直臣,更不想成为皇帝的眼中钉,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没必要与锦衣卫抗衡。
他叮嘱李存志,不管盐品质好坏,也不要管其他人怎样,花钱买下就成。当日盐商大会,看到如此好盐的李存志一次购入一百石。这等物美价廉的好盐,别说有锦衣卫撑腰,就算是土匪山大王来卖,他也敢买,做生意不就是为赚钱吗?
没想到的是新盐刚摆上柜台便被周围的百姓一抢而空。原先的粗盐苦盐都卖七钱一斤,这么好的盐才卖两钱四分,能不抢吗?平日一斤两斤买的人,现在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生怕过不了多久商铺就会涨价,反... -->>
长芦盐转运使司隔天便被朝廷裁撤,内阁给出的理由是徒损民力,与朝廷无补。
至于盐场的一万多丁口,崇祯特意将之留下,以供巩凡物去长芦晒盐时使用。他后世的时候看过长芦盐场的地图,占地面积太大了,按后世的说法,足有几百平方公里。虽然暂时还不至于开发到后世的面积,但缺乏机械化工具的古代,人力是必不可少的。
京师南城一间面积不大盐店里,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街上,足有上百人,这都是附近来买盐的百姓。
年已五旬的掌柜李存志忙的喝口水都顾不上了。盐店一共就三个人,他和儿子外加一名伙计。平日里生意不好不坏,一年下来,抛去各种开支,这间店铺能结余一千多两银钱,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他是顺天府尹李怀普的远房堂叔,前年李怀普从刑部侍郎升任顺天府尹后,远在陕西凤翔府的李存志就带着儿子前来投奔这个侄子,以求谋得一份差事。
李怀普年幼丧父,是寡母靠替大户人家浆洗缝补供他读书科考。李怀普天资聪颖,加上家境贫寒之故,所以读书非常用心,科考之路也是非常顺利。万历四十二年进士及第,此后仕途一路顺畅,崇祯五年已坐到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的高位。
崇祯七年走通温体仁的门路,升任顺天府尹一职。
虽然刑部侍郎和顺天府尹品级相同,都是正三品,但顺天府尹可是等同于一省督抚的封疆大吏,其权限和影响力比地方巡抚更大。单单能直接面圣这一条,就甩地方督抚十条街。一声封疆也只有在陛辞时才能见皇帝一面,之后再相见到就千难万难了,除非能升到内阁或是六部主官的位子。
李怀普刚开始读书时,并未得到其他亲戚的多大助益,冷嘲热讽倒是不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回认为贫寒之家能出龙凤。
李存志虽然和李怀普家已经出了五服,但看到他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倒是时常接济他们母子。李存志做点小杂货生意,手头银钱相对宽裕,加上当时尚未成家,所以时不时买些米面粮油送来,这对当时贫寒至极的李怀普母子已经是极大的助力了。
后来李怀普考中进士,一路青云直上,官越做越大,但他从没忘记自己这个堂叔,老母也时常絮叨这当年这个堂叔对他们的帮助。
他写信给当地官府,拜托地方官多多照顾李存志,并时常托人捎去银钱以报当年之恩。
后来凤翔府遭了流贼,李存志多年的积蓄被抢劫一空,婆姨也一病不起,数月后离世。加上连年大旱,生存条件已经十分恶劣。万般无奈之下,李存志想到了这个侄子,遂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前来京师投奔与他。
李存志的到来让李怀普母子十分高兴。李怀普一直觉得无法报答李存志当年之恩,听到李存志只想谋一份差事给儿子攒钱娶婆姨传宗接代后,便利用手中权力,替李存志开了一间盐店,这间店铺稳定的收入足以报答当年之恩了。
上次锦衣卫给李存志的盐店下了帖子后,李存志拿不定主意,便找到李怀普将事情分说明白。李怀普的职责和权限有些是与锦衣卫相同的,他已经察觉到了锦衣卫这两年的崛起之势。作为文官,虽然他对锦衣卫并无好感,但他清楚,没有皇帝的支持,锦衣卫是不可能重新成为长出利齿的老虎的,他并不想做一个邀名的直臣,更不想成为皇帝的眼中钉,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没必要与锦衣卫抗衡。
他叮嘱李存志,不管盐品质好坏,也不要管其他人怎样,花钱买下就成。当日盐商大会,看到如此好盐的李存志一次购入一百石。这等物美价廉的好盐,别说有锦衣卫撑腰,就算是土匪山大王来卖,他也敢买,做生意不就是为赚钱吗?
没想到的是新盐刚摆上柜台便被周围的百姓一抢而空。原先的粗盐苦盐都卖七钱一斤,这么好的盐才卖两钱四分,能不抢吗?平日一斤两斤买的人,现在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生怕过不了多久商铺就会涨价,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