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崇祯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捷!官军在昌平和怀柔一带大败建奴,斩杀奴贼近万!建奴残部仓皇北遁!
大捷!五省理臣卢象升、凤阳巡抚陈奇瑜率官军于寿州大败流贼高迎祥、张献忠部,贼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闯贼、献贼不知所终!
当捷报在京城内以惊人的速度四处传播时,崇祯正在乾清宫内接受温体仁为首的内阁诸臣、大小九卿、顺天府尹、六科给事中以及勋贵们的祝贺。
卢象升的捷报用六百里加急于昨日送达,但被崇祯刻意压下,等着和勇卫营击败清军的捷报一并对外宣扬,战果虽有所夸大,但也是为了提振士气而为。这两场大捷的到来,足以安抚民心,并让很多对局势悲观之人振作起来。同时也会极大的提高大明官军的士气和勇气,在往后的战场上更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阿济格率部撤离昌平后往东而去,妄图与谭太部合兵一处,打下怀柔、顺义,大肆抢掠一番再行北撤。
大军离开昌平往东只走了二十里,便碰到从东面败退回来的谭太部。
原来当谭太得知大股明军骑兵从西而来时,便立即组织镶蓝、两红旗以及剩余的正白旗清军准备反冲锋。谁知道宣府仅存的千余步卒不顾生死扑了上来,清军前后受敌,谭太只得命前部上马准备迎敌,后部则下马与明军步战。勇卫营参将徐瑾率三千骑兵从西面冲击,参将王怀恩率一千骑兵从东而来,宣府步卒让开冲锋道路,明军两面夹击。
由于清军行军已久并未进食,加上与宣府军激战多时体力已尽,那再经得起大股骑兵的冲击。更何况勇卫营大部分骑兵都着铁甲,而清军基本是皮甲和棉甲,在甲具上已经吃亏甚多,最终在丢下上千具尸体和伤兵后,由谭太带着仓皇西窜,直到遇上阿济格。
阿济格在听完谭太的简单回禀后,看着东路败军低落至极的士气,果断下令出居庸关北返。东边明军骑兵可能在暂时歇息过后就会赶来,昌平城下又屯有重兵,若是明廷早就针对自己,说不定别的明军也正在前来的路上,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清军虽败不乱,后阵有正白旗三千骑兵断后,大军出居庸关后折而往东,最后出四海冶所关隘返回盛京。勇卫营骑兵虽然赶至,但见清军阵型严密,无法冲击,遂尾随至居庸关后折返。守关将士的遗体自有兵部派人收敛,并会召集民夫修补破损的边墙关口。
卢象升和勇卫营的战况奏报已经在内阁传阅过,阁臣们都知道这两次大胜基本没有水分,战果确实辉煌。
温体仁向来冷峻沉肃的脸上也出现了众人从未见过的笑容,他出列弯腰拱手大声奏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理臣卢某沉毅果决,凤阳巡抚陈某机谋善断,各路官军皆奋勇争先!至此两战大获全胜,此全赖陛下识人之明!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次辅王应熊也出列奏道:“启奏陛下,接连两场大胜乃我皇明久违之喜!老臣以为,两场大胜中尤以寿州之战为重!理臣卢某、抚臣陈某二人,以文臣之姿率兵剿贼,取得自流贼祸乱时起,至今前所未有之大胜!老臣以为,此二人实为文臣之荣光!还望陛下下旨嘉奖,促其再接再厉,挟剩勇之势剿灭残寇,以固大明江山!”
王应熊当然知道建奴比流贼战力更强悍,对大明的威胁更大。单说朝廷每年投入辽东数百万的粮饷数额,就足以说明建奴的威胁有多大。他虽然嫉恨卢象升和陈奇瑜能取得如此战果,但二人毕竟还是文臣,所以要多多褒奖。勇卫营虽然大败实力强劲的建奴,但谁让你们没有文臣督阵来者?文臣最不愿看到武将的崛起,在他们眼中,那群粗鲁无礼的丘八不配与读圣贤书的文人们并列朝堂。
辅臣张至发出列奏道:“臣赞同首辅与次辅之言!卢某、陈某实为我辈文臣之荣耀,还望陛下明发圣旨,大力褒奖二人!”
其他文臣也都纷纷出列祝贺,言辞间多为夸赞卢象升、陈奇瑜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文臣中唯独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沉默不语,手抚长髯似有所思。
至于朱纯臣为首的勋贵们,要么与己无关,到这里只是为了捧捧场,刷刷存在感的。因为不管是勇卫营还是其他各路官军,都没有他们的亲信在内,日常也无孝敬,我凭啥要给你夸功?要么如阳武侯薛濂等人,因为平日存在感太低,如此大场合贸然出言,说不定惹得文臣们群起而攻之,所以干脆闭口不言。
崇祯待群臣说完,遂笑着开口道:“骤闻两场大胜之下,朕亦是心喜不已!经此两役,内忧外患之势稍减,官绅士民之心略定。此间既有卢、陈二卿谋划指挥之功,也赖官军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之力!更有诸位臣工日理万机之勤!众志成城,朕心甚慰!此次大胜,有功人员必当重赏!卢象升率军征战经年,屡败贼寇,着加左都御史衔!望该员不负朕望,率部继续追缴贼寇,朕甚期之!凤阳巡抚陈奇瑜上任未久便立此殊勋,着加左副都御史衔,晋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梳理漕运之事!阵亡伤残将士亦当妥善收敛安置,此事交由兵部处理,杨卿拟定方案,上报内阁后交司礼监用印,明发天下!杨卿,你初任本兵,部事可能略有生疏,可多咨询左右侍郎,共同办好兵部事宜!”
杨嗣昌出列施礼接旨。
月前,兵科给事中常自裕以本兵栋尸位素餐,久居高位却无一策供圣上裁断,致使流贼建奴日见势大为由,上书弹劾兵部尚书梁廷栋。崇祯将奏本... -->>
大捷!官军在昌平和怀柔一带大败建奴,斩杀奴贼近万!建奴残部仓皇北遁!
大捷!五省理臣卢象升、凤阳巡抚陈奇瑜率官军于寿州大败流贼高迎祥、张献忠部,贼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闯贼、献贼不知所终!
当捷报在京城内以惊人的速度四处传播时,崇祯正在乾清宫内接受温体仁为首的内阁诸臣、大小九卿、顺天府尹、六科给事中以及勋贵们的祝贺。
卢象升的捷报用六百里加急于昨日送达,但被崇祯刻意压下,等着和勇卫营击败清军的捷报一并对外宣扬,战果虽有所夸大,但也是为了提振士气而为。这两场大捷的到来,足以安抚民心,并让很多对局势悲观之人振作起来。同时也会极大的提高大明官军的士气和勇气,在往后的战场上更能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阿济格率部撤离昌平后往东而去,妄图与谭太部合兵一处,打下怀柔、顺义,大肆抢掠一番再行北撤。
大军离开昌平往东只走了二十里,便碰到从东面败退回来的谭太部。
原来当谭太得知大股明军骑兵从西而来时,便立即组织镶蓝、两红旗以及剩余的正白旗清军准备反冲锋。谁知道宣府仅存的千余步卒不顾生死扑了上来,清军前后受敌,谭太只得命前部上马准备迎敌,后部则下马与明军步战。勇卫营参将徐瑾率三千骑兵从西面冲击,参将王怀恩率一千骑兵从东而来,宣府步卒让开冲锋道路,明军两面夹击。
由于清军行军已久并未进食,加上与宣府军激战多时体力已尽,那再经得起大股骑兵的冲击。更何况勇卫营大部分骑兵都着铁甲,而清军基本是皮甲和棉甲,在甲具上已经吃亏甚多,最终在丢下上千具尸体和伤兵后,由谭太带着仓皇西窜,直到遇上阿济格。
阿济格在听完谭太的简单回禀后,看着东路败军低落至极的士气,果断下令出居庸关北返。东边明军骑兵可能在暂时歇息过后就会赶来,昌平城下又屯有重兵,若是明廷早就针对自己,说不定别的明军也正在前来的路上,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清军虽败不乱,后阵有正白旗三千骑兵断后,大军出居庸关后折而往东,最后出四海冶所关隘返回盛京。勇卫营骑兵虽然赶至,但见清军阵型严密,无法冲击,遂尾随至居庸关后折返。守关将士的遗体自有兵部派人收敛,并会召集民夫修补破损的边墙关口。
卢象升和勇卫营的战况奏报已经在内阁传阅过,阁臣们都知道这两次大胜基本没有水分,战果确实辉煌。
温体仁向来冷峻沉肃的脸上也出现了众人从未见过的笑容,他出列弯腰拱手大声奏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理臣卢某沉毅果决,凤阳巡抚陈某机谋善断,各路官军皆奋勇争先!至此两战大获全胜,此全赖陛下识人之明!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次辅王应熊也出列奏道:“启奏陛下,接连两场大胜乃我皇明久违之喜!老臣以为,两场大胜中尤以寿州之战为重!理臣卢某、抚臣陈某二人,以文臣之姿率兵剿贼,取得自流贼祸乱时起,至今前所未有之大胜!老臣以为,此二人实为文臣之荣光!还望陛下下旨嘉奖,促其再接再厉,挟剩勇之势剿灭残寇,以固大明江山!”
王应熊当然知道建奴比流贼战力更强悍,对大明的威胁更大。单说朝廷每年投入辽东数百万的粮饷数额,就足以说明建奴的威胁有多大。他虽然嫉恨卢象升和陈奇瑜能取得如此战果,但二人毕竟还是文臣,所以要多多褒奖。勇卫营虽然大败实力强劲的建奴,但谁让你们没有文臣督阵来者?文臣最不愿看到武将的崛起,在他们眼中,那群粗鲁无礼的丘八不配与读圣贤书的文人们并列朝堂。
辅臣张至发出列奏道:“臣赞同首辅与次辅之言!卢某、陈某实为我辈文臣之荣耀,还望陛下明发圣旨,大力褒奖二人!”
其他文臣也都纷纷出列祝贺,言辞间多为夸赞卢象升、陈奇瑜运筹帷幄,指挥有方。
文臣中唯独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沉默不语,手抚长髯似有所思。
至于朱纯臣为首的勋贵们,要么与己无关,到这里只是为了捧捧场,刷刷存在感的。因为不管是勇卫营还是其他各路官军,都没有他们的亲信在内,日常也无孝敬,我凭啥要给你夸功?要么如阳武侯薛濂等人,因为平日存在感太低,如此大场合贸然出言,说不定惹得文臣们群起而攻之,所以干脆闭口不言。
崇祯待群臣说完,遂笑着开口道:“骤闻两场大胜之下,朕亦是心喜不已!经此两役,内忧外患之势稍减,官绅士民之心略定。此间既有卢、陈二卿谋划指挥之功,也赖官军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之力!更有诸位臣工日理万机之勤!众志成城,朕心甚慰!此次大胜,有功人员必当重赏!卢象升率军征战经年,屡败贼寇,着加左都御史衔!望该员不负朕望,率部继续追缴贼寇,朕甚期之!凤阳巡抚陈奇瑜上任未久便立此殊勋,着加左副都御史衔,晋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梳理漕运之事!阵亡伤残将士亦当妥善收敛安置,此事交由兵部处理,杨卿拟定方案,上报内阁后交司礼监用印,明发天下!杨卿,你初任本兵,部事可能略有生疏,可多咨询左右侍郎,共同办好兵部事宜!”
杨嗣昌出列施礼接旨。
月前,兵科给事中常自裕以本兵栋尸位素餐,久居高位却无一策供圣上裁断,致使流贼建奴日见势大为由,上书弹劾兵部尚书梁廷栋。崇祯将奏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