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种职权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调,大大影响了行政效率;在客观上,则有利于司礼监的擅权乱政。
这一点,汪舜华在过去实际接触朝政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当然也担心内阁独大,毕竟她可以无限度的信任和支持于谦,但并不代表会这样信任别人。但内阁和宰相还是不一样的,属于群辅,不必担心一人独大;而且双数,这就意味着就算有一半人反对,她也会是最后裁判者;如果六个人都一致反对,那么想必六部尚书和地方官员也不会欣然赞同,这时候就该考虑是换自己的方案还是换人了——有内阁这道屏障,总归好施展一些。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丞相是要开府的,有独立的官府,有独立的属官系统,可以自行任命属官。不仅可以牵制皇权,甚至可以独揽朝政,左右皇帝。
但是内阁大臣却不同,品级再高,也没有自己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只是皇帝的咨询和秘书机构,只有建议权,最终的决策在皇帝。内阁可以票拟,但只有得到皇帝的披红,才能执行。
说到底,也就是办公厅的设置,甚至连章都管不了,想假传圣旨都没希望。
这也就是汪舜华能走出后宫垂帘听政的原因:批红权在她这里,是否垂帘听政,她都是最后的决策者,区别不大。
其实内阁出头,文臣们大多是欢迎的,当然六部并不这么想。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而且在阁臣之上。只是阁臣有票拟权,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
宰相门人七品官,何况天子的秘书。
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但内阁要把文件落实,就非下六部不可。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现在虽然提高了内阁大臣的品秩,但其他的没有变化。内阁照样只给皇帝提供建议,不能直接对六部发号施令;甚至原先阁臣兼着各部的尚书、侍郎等官衔也免了,连直接插手部事的资格都没有,彻底成为太后的秘书。
而让大家高兴的是,现在掌权的虽然是太后,但她很信任文臣,什么奏疏都是亲自批复,从不假手太监。
规矩定下来,人员也就定下来了,当然,这里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六月初一,在汪舜华临朝听政整整七个月后,第一次宣布了重大人事调整的名单:
免去胡濙、王直、陈循、王文职务;
授胡濙、王直集贤院大学士,陈循、王文学士;
安国公于谦改谨身殿大学士,改高谷为文华殿大学士,萧镃为武英殿大学士,商辂为文渊阁大学士,李贤为弘义阁大学士,彭时为体仁阁大学士。除所授保傅职务外,其他所兼尚书侍郎学士等官衔均免。
种职权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调,大大影响了行政效率;在客观上,则有利于司礼监的擅权乱政。
这一点,汪舜华在过去实际接触朝政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当然也担心内阁独大,毕竟她可以无限度的信任和支持于谦,但并不代表会这样信任别人。但内阁和宰相还是不一样的,属于群辅,不必担心一人独大;而且双数,这就意味着就算有一半人反对,她也会是最后裁判者;如果六个人都一致反对,那么想必六部尚书和地方官员也不会欣然赞同,这时候就该考虑是换自己的方案还是换人了——有内阁这道屏障,总归好施展一些。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丞相是要开府的,有独立的官府,有独立的属官系统,可以自行任命属官。不仅可以牵制皇权,甚至可以独揽朝政,左右皇帝。
但是内阁大臣却不同,品级再高,也没有自己独立的官府和属官系统,只是皇帝的咨询和秘书机构,只有建议权,最终的决策在皇帝。内阁可以票拟,但只有得到皇帝的披红,才能执行。
说到底,也就是办公厅的设置,甚至连章都管不了,想假传圣旨都没希望。
这也就是汪舜华能走出后宫垂帘听政的原因:批红权在她这里,是否垂帘听政,她都是最后的决策者,区别不大。
其实内阁出头,文臣们大多是欢迎的,当然六部并不这么想。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而且在阁臣之上。只是阁臣有票拟权,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
宰相门人七品官,何况天子的秘书。
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但内阁要把文件落实,就非下六部不可。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现在虽然提高了内阁大臣的品秩,但其他的没有变化。内阁照样只给皇帝提供建议,不能直接对六部发号施令;甚至原先阁臣兼着各部的尚书、侍郎等官衔也免了,连直接插手部事的资格都没有,彻底成为太后的秘书。
而让大家高兴的是,现在掌权的虽然是太后,但她很信任文臣,什么奏疏都是亲自批复,从不假手太监。
规矩定下来,人员也就定下来了,当然,这里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六月初一,在汪舜华临朝听政整整七个月后,第一次宣布了重大人事调整的名单:
免去胡濙、王直、陈循、王文职务;
授胡濙、王直集贤院大学士,陈循、王文学士;
安国公于谦改谨身殿大学士,改高谷为文华殿大学士,萧镃为武英殿大学士,商辂为文渊阁大学士,李贤为弘义阁大学士,彭时为体仁阁大学士。除所授保傅职务外,其他所兼尚书侍郎学士等官衔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