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洛水东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冬至过后不久便到年下。雪后初晴,浊鹿城外来了一位骑马少年,他年纪十七、八岁光景,面如皓月,眉宇间透出一丝英气,头顶别一根素簪子,身穿一袭粗织的灰布棉袍,跨下一匹白马。浊鹿城虽是山阳公国国都,但只是一座土筑小城,在冬日的斜阳下被积雪映衬得有些荒凉,好在城下三三两两的人流和城内外的炊烟增添出一些生气。少年随着人流一路来到山阳公府门前,方才下马旁边闪出一看门小厮,对这少年作揖道:“这位公子可是和这些人一样来府上瞧病的?今日恰逢山阳公义诊,马交给我进到大堂就是。”
少年对小厮笑着说:“看来家里多少年的传统一直未变。烦请向山阳公禀报一声,儿子刘秋回来探望父亲。”
小厮惊道:“您是我家公子?”
少年道:“当然,这还有假,快去向老爷通报。”
那小厮一路小跑进去大堂。不一刻,刘府上下出来一拨人,前面是一身材中等、肤色白净的中年男子,正是山阳公刘瑾,他扬扬手对其他人说道:“快去通知病人,今天府上有事,改日再出诊。”然后奔向少年道:“秋儿,你可回来了。”
刘秋扑通一声长跪拜道:“儿子见过父亲。”
刘瑾俯身扶起儿子,眼圈已然红了,“这么多年未见,为父怕是要认不出来了。”随即拉着刘秋引入内室,把众人逐一引见给刘秋,又命人端上水来,大家便识趣地借机离开,给这父子说话的机会。站了半天,父子俩这才坐下,“你师傅怎么让你下山了?”
“我也不是很清楚,师傅说我尚有俗事未了,今已在山上修道十年,即应下山。”刘秋吞吞吐吐地说道。
父亲多少有些诧异,“你虽七岁随天师学徒,可这十年你年纪尚轻,难以学得什么东西。”
刘秋答道:“前些年不过是每日洒扫,陪侍师傅身边左右,后面年纪渐长便在师傅指导下读些圣贤典籍和道家经典,平日里常上山采药,也帮师傅照看丹炉。”
刘瑾多少有些宽慰,又问道:“四书五经可都曾读过?”
刘秋这边欣然答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周易》这些都曾学过,只是读得尚浅。”
刘瑾叹了口气,“不知道这些先贤典籍以后是否还能被奉为圭臬,如今上至天子下到文人名士反倒更重老庄之道,大家清谈也多引老子的玄冥之风。”
刘秋以为父亲在问是否读过老庄,便答道:“《老子》本是道家圣典,孩儿在山上修行,老庄之书确实读过不少。”
刘瑾没有再继续下去,喝了口水说:“如今这天下虽重归一统,但大家士族竞相占用封地和奴仆,如今北方土地虽广但禁不住豪强们大肆侵占,而南方丰饶且人口稀少,所以我一直想要迁一部分族内子弟到南方开垦。半月前为父到皇宫赴宴,本来和陈留王商量好一同向圣上求旨迁部分族人南下,结果陛下顾念曹魏旧恩,只同意我家少量南迁。”
刘秋看出父亲有稍许忧虑,便问:“南迁本是件好事,既避免北方大族间争斗又能开辟南方,父亲为何面带愁容?”
刘瑾于是给儿子解释道:“大概是圣上顾忌如今士族坐大难以约束,所以这次席上要求琅琊王氏派族内年轻子弟到北方边疆从军,而且还不能由王氏自己指定,要由有司征辟。之前王家名士王衍被皇上征辟不就,这次也被陛下直接点名。”
刘秋听了似有所思,“难道这琅琊王氏如此势大,竟让皇上如此忌恨?”
刘瑾这边答道:“王家自汉魏以来已累世公卿,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又领经学之风门生众多。王戎少年得志,年少时即为名士嵇康欣赏,成为最年轻的竹林七贤,与当今重臣山涛比肩。其人善清谈,为众多名士所尊崇,这次被陛下封为建威将军成就伐吴军功,又因征战之功进安丰县侯,可谓文武全才志得意满。族弟王衍年已弱冠即才华横溢,聪明敏锐有如神人,亦善清谈,年纪轻轻已成一时人物,受一众士人追捧。圣上感其才想要征召其为幽州刺史,这王衍却不就,这才引来圣上的忌恨,怕他家势大无法约束。”
刘秋又道:“我在山上从师十年,世事多不了解,难道父亲就为王家的事才困惑?”
刘瑾看了看儿子,叹气道:“除了士族,陛下也是对前朝遗族有所忌惮,不好直接对曹家下手,所以借着这次我请求南迁便要我刘家同样由朝廷挑选年轻子弟北上从军,以此警告曹刘两家,也顺便监控遥制南迁族人。我刘家从汉献帝禅位,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袭爵至今,只有你这一根独苗,怕是这次朝廷知你下山后,北疆从军要轮到你头上了。”说到此处,刘瑾眼中已有泪花,“早知如此,为父就不在朝堂上请求南迁了。”
刘秋拉了拉父亲的手,安慰他道:“天未必从人愿,先祖献帝少年时虽贵为天子,但在混战中一时跟随董卓,一时跟随曹操,居无定所、权不由己,何来天子威严?反倒后来降封山阳公,日子还过得安乐些,平日又能为百姓义诊多积德行。何况儿子尚年青,真要北方从军未必不是坏事,正可历练一番。我刘家地位早已不复当年,皇帝只是要监控和警告,必然不会有更进一步的灾祸。”
刘瑾神色有所缓和,“但愿如此吧,之前宴会上陈留王说你早就下山了,在他家待了月余。”
刘秋回道:“是的。下山时师父曾交待儿子到邺城去看下陈留王,正好师姑也在,便多待了些时日。”
刘瑾点了点头,“说起来天师与陈留王也是姻亲,你代你师父去看望是应该的,可你师姑怎么也跑去邺城了?”
刘秋答道:“师父本家已两代居于邺城,虽然现在移居南方修炼,但邺城还有经年的神龛和法坛。师姑虽常年独自修行,不过偶尔也会到邺城参拜,自然也就住在陈留王处了。”喝了口水,刘秋又道:“师姑谈起师父,说是也打算南下寻一仙山修道呢,不过近来王家已派人来请师姑年后上巳节务必去府上做场法事,这年倒是要在邺城过了,一时也无法南渡。”
刘瑾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天师南下龙虎山修行已多年,看起来是不打算回来了,现在你师姑魏夫人也要南迁,如此大江以南这烟火就要兴盛了。”
刘秋又说道:“师姑暂且还未想好去处。眼下她独自修道,上巳赴王家做法事还要我一同去给她好有个照应。”
听儿子这样一说,刘瑾仿佛想到了什么,就问:“你说的王家可是刚才我说到的琅琊王氏?”
刘秋答道:“正是,这王家历来尊崇道法,对师父和师姑礼遇有加。王戎、王衍虽为当今名士,但对道法修炼殊是勤勉。”随即又高兴地说道:“王戎、王衍皆才华横溢,也是引领风潮的风流人物、士族之楷模。儿子能有幸一见,的确是莫大荣幸。”
刘瑾看了看儿子,免不得提醒道:“吴地战事虽完,但王戎身为将军还有许多收尾的事情,眼下应该还未返回洛阳,秋儿怕是要见不到他了,不过王衍应在。另外你给魏夫人帮忙可得勤谨着点,别出了纰漏。”
刘秋听王戎不在颇感失望,不过还是满口应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会尽力。”
刘秋回府后,这数月除了给父亲帮忙准备过年帮忙打理,又忙着拜见族人至亲。长年不在家乡,他空闲时各处探访,不仅国都浊鹿,还几乎把山阳国跑了个遍。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去,转眼便到了上巳节。上巳本是春季三月初三阳气升腾之季在河边举行,以此辟除邪气。王家于是便选在伊水岸边的别墅举行。
这是刘秋下山后头一场法事,也是做足了准备,除了提前打听好王府别墅的位置,又算好日子,安排车马提前数日把师姑从邺城接出,上巳节这日一早便和师姑赶到。王家这边来接的除了管家,还有个十来岁的孩子,看上去也就比刘秋小两三岁,体格健壮,脸上是那种健康的黑色,身上只穿了身黑色的袍子。王府的管家叫下人扶住牛车,刘秋便跳下车来,扶魏夫人下车,这黑脸庞的孩子连忙赶上来深施一礼道:“弟子王敦恭迎魏夫人。”
下得车来,魏夫人一摆拂尘,说道:“贫道前来不过... -->>
冬至过后不久便到年下。雪后初晴,浊鹿城外来了一位骑马少年,他年纪十七、八岁光景,面如皓月,眉宇间透出一丝英气,头顶别一根素簪子,身穿一袭粗织的灰布棉袍,跨下一匹白马。浊鹿城虽是山阳公国国都,但只是一座土筑小城,在冬日的斜阳下被积雪映衬得有些荒凉,好在城下三三两两的人流和城内外的炊烟增添出一些生气。少年随着人流一路来到山阳公府门前,方才下马旁边闪出一看门小厮,对这少年作揖道:“这位公子可是和这些人一样来府上瞧病的?今日恰逢山阳公义诊,马交给我进到大堂就是。”
少年对小厮笑着说:“看来家里多少年的传统一直未变。烦请向山阳公禀报一声,儿子刘秋回来探望父亲。”
小厮惊道:“您是我家公子?”
少年道:“当然,这还有假,快去向老爷通报。”
那小厮一路小跑进去大堂。不一刻,刘府上下出来一拨人,前面是一身材中等、肤色白净的中年男子,正是山阳公刘瑾,他扬扬手对其他人说道:“快去通知病人,今天府上有事,改日再出诊。”然后奔向少年道:“秋儿,你可回来了。”
刘秋扑通一声长跪拜道:“儿子见过父亲。”
刘瑾俯身扶起儿子,眼圈已然红了,“这么多年未见,为父怕是要认不出来了。”随即拉着刘秋引入内室,把众人逐一引见给刘秋,又命人端上水来,大家便识趣地借机离开,给这父子说话的机会。站了半天,父子俩这才坐下,“你师傅怎么让你下山了?”
“我也不是很清楚,师傅说我尚有俗事未了,今已在山上修道十年,即应下山。”刘秋吞吞吐吐地说道。
父亲多少有些诧异,“你虽七岁随天师学徒,可这十年你年纪尚轻,难以学得什么东西。”
刘秋答道:“前些年不过是每日洒扫,陪侍师傅身边左右,后面年纪渐长便在师傅指导下读些圣贤典籍和道家经典,平日里常上山采药,也帮师傅照看丹炉。”
刘瑾多少有些宽慰,又问道:“四书五经可都曾读过?”
刘秋这边欣然答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周易》这些都曾学过,只是读得尚浅。”
刘瑾叹了口气,“不知道这些先贤典籍以后是否还能被奉为圭臬,如今上至天子下到文人名士反倒更重老庄之道,大家清谈也多引老子的玄冥之风。”
刘秋以为父亲在问是否读过老庄,便答道:“《老子》本是道家圣典,孩儿在山上修行,老庄之书确实读过不少。”
刘瑾没有再继续下去,喝了口水说:“如今这天下虽重归一统,但大家士族竞相占用封地和奴仆,如今北方土地虽广但禁不住豪强们大肆侵占,而南方丰饶且人口稀少,所以我一直想要迁一部分族内子弟到南方开垦。半月前为父到皇宫赴宴,本来和陈留王商量好一同向圣上求旨迁部分族人南下,结果陛下顾念曹魏旧恩,只同意我家少量南迁。”
刘秋看出父亲有稍许忧虑,便问:“南迁本是件好事,既避免北方大族间争斗又能开辟南方,父亲为何面带愁容?”
刘瑾于是给儿子解释道:“大概是圣上顾忌如今士族坐大难以约束,所以这次席上要求琅琊王氏派族内年轻子弟到北方边疆从军,而且还不能由王氏自己指定,要由有司征辟。之前王家名士王衍被皇上征辟不就,这次也被陛下直接点名。”
刘秋听了似有所思,“难道这琅琊王氏如此势大,竟让皇上如此忌恨?”
刘瑾这边答道:“王家自汉魏以来已累世公卿,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又领经学之风门生众多。王戎少年得志,年少时即为名士嵇康欣赏,成为最年轻的竹林七贤,与当今重臣山涛比肩。其人善清谈,为众多名士所尊崇,这次被陛下封为建威将军成就伐吴军功,又因征战之功进安丰县侯,可谓文武全才志得意满。族弟王衍年已弱冠即才华横溢,聪明敏锐有如神人,亦善清谈,年纪轻轻已成一时人物,受一众士人追捧。圣上感其才想要征召其为幽州刺史,这王衍却不就,这才引来圣上的忌恨,怕他家势大无法约束。”
刘秋又道:“我在山上从师十年,世事多不了解,难道父亲就为王家的事才困惑?”
刘瑾看了看儿子,叹气道:“除了士族,陛下也是对前朝遗族有所忌惮,不好直接对曹家下手,所以借着这次我请求南迁便要我刘家同样由朝廷挑选年轻子弟北上从军,以此警告曹刘两家,也顺便监控遥制南迁族人。我刘家从汉献帝禅位,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袭爵至今,只有你这一根独苗,怕是这次朝廷知你下山后,北疆从军要轮到你头上了。”说到此处,刘瑾眼中已有泪花,“早知如此,为父就不在朝堂上请求南迁了。”
刘秋拉了拉父亲的手,安慰他道:“天未必从人愿,先祖献帝少年时虽贵为天子,但在混战中一时跟随董卓,一时跟随曹操,居无定所、权不由己,何来天子威严?反倒后来降封山阳公,日子还过得安乐些,平日又能为百姓义诊多积德行。何况儿子尚年青,真要北方从军未必不是坏事,正可历练一番。我刘家地位早已不复当年,皇帝只是要监控和警告,必然不会有更进一步的灾祸。”
刘瑾神色有所缓和,“但愿如此吧,之前宴会上陈留王说你早就下山了,在他家待了月余。”
刘秋回道:“是的。下山时师父曾交待儿子到邺城去看下陈留王,正好师姑也在,便多待了些时日。”
刘瑾点了点头,“说起来天师与陈留王也是姻亲,你代你师父去看望是应该的,可你师姑怎么也跑去邺城了?”
刘秋答道:“师父本家已两代居于邺城,虽然现在移居南方修炼,但邺城还有经年的神龛和法坛。师姑虽常年独自修行,不过偶尔也会到邺城参拜,自然也就住在陈留王处了。”喝了口水,刘秋又道:“师姑谈起师父,说是也打算南下寻一仙山修道呢,不过近来王家已派人来请师姑年后上巳节务必去府上做场法事,这年倒是要在邺城过了,一时也无法南渡。”
刘瑾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天师南下龙虎山修行已多年,看起来是不打算回来了,现在你师姑魏夫人也要南迁,如此大江以南这烟火就要兴盛了。”
刘秋又说道:“师姑暂且还未想好去处。眼下她独自修道,上巳赴王家做法事还要我一同去给她好有个照应。”
听儿子这样一说,刘瑾仿佛想到了什么,就问:“你说的王家可是刚才我说到的琅琊王氏?”
刘秋答道:“正是,这王家历来尊崇道法,对师父和师姑礼遇有加。王戎、王衍虽为当今名士,但对道法修炼殊是勤勉。”随即又高兴地说道:“王戎、王衍皆才华横溢,也是引领风潮的风流人物、士族之楷模。儿子能有幸一见,的确是莫大荣幸。”
刘瑾看了看儿子,免不得提醒道:“吴地战事虽完,但王戎身为将军还有许多收尾的事情,眼下应该还未返回洛阳,秋儿怕是要见不到他了,不过王衍应在。另外你给魏夫人帮忙可得勤谨着点,别出了纰漏。”
刘秋听王戎不在颇感失望,不过还是满口应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会尽力。”
刘秋回府后,这数月除了给父亲帮忙准备过年帮忙打理,又忙着拜见族人至亲。长年不在家乡,他空闲时各处探访,不仅国都浊鹿,还几乎把山阳国跑了个遍。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去,转眼便到了上巳节。上巳本是春季三月初三阳气升腾之季在河边举行,以此辟除邪气。王家于是便选在伊水岸边的别墅举行。
这是刘秋下山后头一场法事,也是做足了准备,除了提前打听好王府别墅的位置,又算好日子,安排车马提前数日把师姑从邺城接出,上巳节这日一早便和师姑赶到。王家这边来接的除了管家,还有个十来岁的孩子,看上去也就比刘秋小两三岁,体格健壮,脸上是那种健康的黑色,身上只穿了身黑色的袍子。王府的管家叫下人扶住牛车,刘秋便跳下车来,扶魏夫人下车,这黑脸庞的孩子连忙赶上来深施一礼道:“弟子王敦恭迎魏夫人。”
下得车来,魏夫人一摆拂尘,说道:“贫道前来不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