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小鸟不依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梅莘不解:“这是怎么了?”
姨父叹气道:“今日早朝上颁的圣旨,这一会儿功夫宣旨官就到了么?”
我料定是爵位、俸禄被削的事,只当作不知让他们详细讲。待梅伦结结巴巴的讲完,印证了我的猜测,姨母和梅莘也都变了脸色,梅敏、梅捷更是目瞪口呆,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到我身上。
“你们想怎样呢?”我淡定开口。
“请王妃求求王爷,梅家祖上有军功的,要不然也不会给爵位。”梅伦枯瘦的身子早已被酒色掏空,而今跪在那里,猥琐的样子怎么也无法让人生出怜惜。
“那爵位本就不是世袭的,太上皇额外开恩让你们多享了这些日子还不够么,靠那一点祖上的功劳是不可能子子孙孙都享受的。九王又如何,他虽是皇上的弟弟,还不是一样早出晚归,每日辛勤操劳,兢兢业业的。皇上打算明年加开一次恩科,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我说你们也不要在这求我了,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的真本事吃饭比什么都强。若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皇上怎么可能不照顾你们呢?”
被我义正言辞的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他们灰溜溜的起身出去了。姨父趁机敲打梅莘:“你也是成了家的人了,也该明白不能靠家里过一辈子,不好学上进将来就只能落个吃不上饭的下场。”
梅莘被大老爷的落魄样吓到,连连点头。
梅敏和梅捷已经吓傻了,大家安慰了一阵子,吃过午饭,九王就来接我回家。
有娘亲在日子过的更加开心,王府的厨子水平再高也不如娘做的饭菜香,儿时的味道萦绕在身边,那是一种何其幸福的滋味。
孕吐正是厉害的时候,有几天几乎吃什么吐什么,把九王急得团团转,连传太医来瞧。后来还是娘做了细嫩的豌豆羹和甜濡粉才勉强咽下些,高兴的老九差点没给丈母娘磕一个。
宝宝还有半年才出生呢,娘却已经急不可耐的做小衣服了,笑着说早点准备好。抚摸着这些做工精巧的婴儿服,我这颗尚且年轻的心(咳,两辈子加起来也奔四了)竟然真的有了母爱的慈祥。
这天来到喜堂却没找见母亲。东升媳妇说在后院给我做吃的呢,让我等等。我左等右等不见,就自己去寻,在一间密闭的连炕厨房里,终于找到爹娘的身影。
她正在把七成熟的豆角用菜刀剁碎,拿笊篱捞起锅里煮着的凝粉,用手指点了点软硬,又放回锅里,转身到土炕上揉那已经成团的大米面。爹爹在灶台前烧火,一口滚沸的大锅下燃着熊熊烈焰,另一只则是小火慢熬。他洗了手走上前去:“夫人,你都揉了这半天了,还是让我来揉会儿吧。”
娘摇头道:“你哪里知道依依爱吃什么样的,这东西不是光用劲就行的,得掌握方向和火候。你去看好火吧,煮凝粉的要虚火不能旺,也不能灭。”
娘分明是在做一种夏天的吃食——豆角软膏。我这才想起昨晚收拾小褥子的时候,不经意间嘴边溜出了那么一句想吃豆角软膏,没想到娘今天就忙着做了。
这东西是我们柳安州的一种小吃,都是夏天做的,因为好几种材料需要在高温下才好成型。比方说面要松软,又要有韧性,需要不停的揉增加韧劲,还要在高温下让它不停发酵,这样才能做出来。
可是目下已经入秋,天气并不适合,所以母亲选了这一处封闭的厨房,大火烧炕增加屋里的温度。滚沸的水蒸气一拨又一拨的从锅里冒出,扑打到她的脸上。
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母亲额头、脸颊却都是大颗的汗珠,甚至没有时间去擦,忙着揉搓面团,以期达到最好的口味,让女儿喜欢。
隔着浓浓的雾气,我遥望她的侧影,只有四十多岁的年纪,背却有点驼了,那是她长年低着头刺绣的缘故。双手同时按在面团上,只怕自己力气不够,踮起脚把整个身体的重量压上。她前倾着身子,揉的无比专注,当看到面团透出莹白的亮光,她嘴角一翘,无声的笑了,仿佛看到了女儿吃上软膏时灿烂的笑脸。
曾几何时,母亲老了,鬓角多添了几根白发,被颊边的汗水打湿,弯弯曲曲的贴在脸侧。她累得连连喘气,胸膛起伏着,手上却丝毫没有放松,不顾手腕酸疼依旧按同样的方向揉着面团。
泪水无声滑落,我后悔了,我不该那样不负责任的胡乱讲话,说自己想吃豆角软膏,其实我只是有一点点想吃而已。
我忘记了听到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是母亲。她会把女儿所说的每一句话放在心上,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孩子的愿望。
或许这一生他们真的不能留给我什么金银财宝,但是如果没有了他们,我的人生将是多大的遗憾。
我感谢李昶,他帮我接回了父母,让我在有生之年还能肆意的享受父母爱的温暖。
若是多年后,我回到家乡,走进那曾经熟悉的院落,闻到似曾相识的饭菜香,记忆中多少欢声笑语在幼时的老屋里回荡,却不见了疼爱我的父母,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童年熟睡的那张床前,似乎还能看到母亲劳累却欢心的笑脸。十月怀胎,母亲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直到婴儿的一声啼哭响彻夜空,母亲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回来。她把宝贝紧紧抱在怀里,久久不放。从那时起,母亲既要照顾年迈的祖母,又要抚养幼小的女儿,多少次夜里醒来喂水喂奶。
从那时起父亲不只在私塾教书,还赁来两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次我还在熟睡,爹爹已经出门,他回来时我又进入了梦乡。他们再苦再累也要让女儿吃饱、穿暖,看着她快乐成长,希望她嫁个好人家。
我捂住嘴失声痛哭,娘还在那里揉面,增添了不少褶皱的手已经不再是儿时给我洗脸、穿衣的模样。爹爹背对着我不停的往大锅下添柴,来增加屋里的温度。他们亲自忙碌着,不肯假以他人之手。是啊,世间最好的御厨也做不出父母手心里的味道……
两年不见,他们苍老了许多,儿行千里母担忧,想必这两年他们每日遥望着北方,默默祈祷自己的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哪里比得上母亲密密的针脚缝成的粗布衣裳,哪有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飘出的豆角香。
梅莘不解:“这是怎么了?”
姨父叹气道:“今日早朝上颁的圣旨,这一会儿功夫宣旨官就到了么?”
我料定是爵位、俸禄被削的事,只当作不知让他们详细讲。待梅伦结结巴巴的讲完,印证了我的猜测,姨母和梅莘也都变了脸色,梅敏、梅捷更是目瞪口呆,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到我身上。
“你们想怎样呢?”我淡定开口。
“请王妃求求王爷,梅家祖上有军功的,要不然也不会给爵位。”梅伦枯瘦的身子早已被酒色掏空,而今跪在那里,猥琐的样子怎么也无法让人生出怜惜。
“那爵位本就不是世袭的,太上皇额外开恩让你们多享了这些日子还不够么,靠那一点祖上的功劳是不可能子子孙孙都享受的。九王又如何,他虽是皇上的弟弟,还不是一样早出晚归,每日辛勤操劳,兢兢业业的。皇上打算明年加开一次恩科,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我说你们也不要在这求我了,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的真本事吃饭比什么都强。若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皇上怎么可能不照顾你们呢?”
被我义正言辞的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他们灰溜溜的起身出去了。姨父趁机敲打梅莘:“你也是成了家的人了,也该明白不能靠家里过一辈子,不好学上进将来就只能落个吃不上饭的下场。”
梅莘被大老爷的落魄样吓到,连连点头。
梅敏和梅捷已经吓傻了,大家安慰了一阵子,吃过午饭,九王就来接我回家。
有娘亲在日子过的更加开心,王府的厨子水平再高也不如娘做的饭菜香,儿时的味道萦绕在身边,那是一种何其幸福的滋味。
孕吐正是厉害的时候,有几天几乎吃什么吐什么,把九王急得团团转,连传太医来瞧。后来还是娘做了细嫩的豌豆羹和甜濡粉才勉强咽下些,高兴的老九差点没给丈母娘磕一个。
宝宝还有半年才出生呢,娘却已经急不可耐的做小衣服了,笑着说早点准备好。抚摸着这些做工精巧的婴儿服,我这颗尚且年轻的心(咳,两辈子加起来也奔四了)竟然真的有了母爱的慈祥。
这天来到喜堂却没找见母亲。东升媳妇说在后院给我做吃的呢,让我等等。我左等右等不见,就自己去寻,在一间密闭的连炕厨房里,终于找到爹娘的身影。
她正在把七成熟的豆角用菜刀剁碎,拿笊篱捞起锅里煮着的凝粉,用手指点了点软硬,又放回锅里,转身到土炕上揉那已经成团的大米面。爹爹在灶台前烧火,一口滚沸的大锅下燃着熊熊烈焰,另一只则是小火慢熬。他洗了手走上前去:“夫人,你都揉了这半天了,还是让我来揉会儿吧。”
娘摇头道:“你哪里知道依依爱吃什么样的,这东西不是光用劲就行的,得掌握方向和火候。你去看好火吧,煮凝粉的要虚火不能旺,也不能灭。”
娘分明是在做一种夏天的吃食——豆角软膏。我这才想起昨晚收拾小褥子的时候,不经意间嘴边溜出了那么一句想吃豆角软膏,没想到娘今天就忙着做了。
这东西是我们柳安州的一种小吃,都是夏天做的,因为好几种材料需要在高温下才好成型。比方说面要松软,又要有韧性,需要不停的揉增加韧劲,还要在高温下让它不停发酵,这样才能做出来。
可是目下已经入秋,天气并不适合,所以母亲选了这一处封闭的厨房,大火烧炕增加屋里的温度。滚沸的水蒸气一拨又一拨的从锅里冒出,扑打到她的脸上。
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母亲额头、脸颊却都是大颗的汗珠,甚至没有时间去擦,忙着揉搓面团,以期达到最好的口味,让女儿喜欢。
隔着浓浓的雾气,我遥望她的侧影,只有四十多岁的年纪,背却有点驼了,那是她长年低着头刺绣的缘故。双手同时按在面团上,只怕自己力气不够,踮起脚把整个身体的重量压上。她前倾着身子,揉的无比专注,当看到面团透出莹白的亮光,她嘴角一翘,无声的笑了,仿佛看到了女儿吃上软膏时灿烂的笑脸。
曾几何时,母亲老了,鬓角多添了几根白发,被颊边的汗水打湿,弯弯曲曲的贴在脸侧。她累得连连喘气,胸膛起伏着,手上却丝毫没有放松,不顾手腕酸疼依旧按同样的方向揉着面团。
泪水无声滑落,我后悔了,我不该那样不负责任的胡乱讲话,说自己想吃豆角软膏,其实我只是有一点点想吃而已。
我忘记了听到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是母亲。她会把女儿所说的每一句话放在心上,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孩子的愿望。
或许这一生他们真的不能留给我什么金银财宝,但是如果没有了他们,我的人生将是多大的遗憾。
我感谢李昶,他帮我接回了父母,让我在有生之年还能肆意的享受父母爱的温暖。
若是多年后,我回到家乡,走进那曾经熟悉的院落,闻到似曾相识的饭菜香,记忆中多少欢声笑语在幼时的老屋里回荡,却不见了疼爱我的父母,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童年熟睡的那张床前,似乎还能看到母亲劳累却欢心的笑脸。十月怀胎,母亲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直到婴儿的一声啼哭响彻夜空,母亲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回来。她把宝贝紧紧抱在怀里,久久不放。从那时起,母亲既要照顾年迈的祖母,又要抚养幼小的女儿,多少次夜里醒来喂水喂奶。
从那时起父亲不只在私塾教书,还赁来两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次我还在熟睡,爹爹已经出门,他回来时我又进入了梦乡。他们再苦再累也要让女儿吃饱、穿暖,看着她快乐成长,希望她嫁个好人家。
我捂住嘴失声痛哭,娘还在那里揉面,增添了不少褶皱的手已经不再是儿时给我洗脸、穿衣的模样。爹爹背对着我不停的往大锅下添柴,来增加屋里的温度。他们亲自忙碌着,不肯假以他人之手。是啊,世间最好的御厨也做不出父母手心里的味道……
两年不见,他们苍老了许多,儿行千里母担忧,想必这两年他们每日遥望着北方,默默祈祷自己的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哪里比得上母亲密密的针脚缝成的粗布衣裳,哪有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飘出的豆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