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句话说的好,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周王朱橚的几个儿子,也是大体相同。
长子朱有炖,大体上也称得上是个合格的世子,毕竟朱元章的这些个儿孙里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奇百怪,优秀的十分优秀,混胀的几乎是无法言语表达!而作为未来的周王朱有炖,虽说不像他父亲那般的痴迷于医学,但是文化素养也是还是相对比较过硬的。
周宪王朱有炖是朱橚嫡长子,生母为宁陵郡王宋国公冯胜之女冯氏。当初朱橚被朱元章罚到云南的时候,朱有炖年仅10岁,就奉命理藩事。
朱元章也没想到,这个只有10岁的孙子,在王府各位属官的帮助下,竟将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后来准许朱橚回藩地的同时,朱元章就将朱有炖立为周王世子。
朱橚去世后,朱有炖袭封周王,不过他也无心参与权力斗争,而是专注于杂剧创作。朱有炖对妓女、乐户颇为熟悉,所以作品中以二者生活为题材的占有三分之一,他有31本杂剧存世。
虽说朱有炖的作品中,存在浓重的封建伦理观念,而且思想平庸消极。但不能以现代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来评判他,毕竟社会大背景和道德因素不同,在鲜明的古代人有着时代局限感,也不足为奇!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仍然不可否认,他的作品对杂剧的南曲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存世的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朱有炖在专心创作杂剧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屡次诬陷他,企图夺取周王之位,好在都没能得逞。正统四年,朱有炖去世,享年60岁,谥号“宪”。由于朱有炖无子,所以他去世后,周王之位由四弟朱有爝继承。
值得一提的是,朱有炖临终前,曾请求明英宗,免去王妃巩氏及六位夫人殉葬。本来明英宗都同意并下旨了,可惜等诏书到的时候,王妃与六位夫人已经殉死了。后来明英宗在驾崩前,或许是受到了朱有炖的感染和影响,便郑重的下令彻底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
也就是说,即便是从儿子辈下手,朱有炖也是挑不出太多毛病的!
但这也架不住李景隆的诡计多端和脑子灵活,贱兮兮的朝着张丹青说笑道:“据我所知,不论是周王朱橚,亦或是世子,都是老实本分的儒雅之士,要从他们身上下手,削藩的可能性和顺利程度,几乎是难如登天了,但架不住他们还有其他的亲戚,平日里多行不义,开封府的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我们若是从周王其他的几个儿子下手,想来几乎可以说是不会有任何的难度。”
张丹青默默的点了点头,这还真怪不得旁人,周王的儿子们,这里头还真有几个不成器的,还真有几个臭名昭着的!
最典型的就是周王的次子朱有爋,还有另一个言行堪称令人发指的朱有熺!
与大哥世子朱有钝不同,周王的老二朱有爋就恰恰相反了,这是个劣迹斑斑的浪荡子,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章在世的时候,都对这个孩子感到非常的厌恶和郁闷,就足以证明此子品行有多么的不端了!
明朝的“坑王”朱有爋,坑爹、坑兄、坑子、坑弟,最后还坑了自己。
朱有爋是周藩初代亲王周定王朱橚的嫡次子。虽然出生就含着金汤勺,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不是嫡长子。这也意味着朱有爋正常情况下不能承袭父亲的亲王爵位,只能降一等被封为郡王(朱有爋被封为汝南郡王)。
郡王虽然差了亲王很多,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王爷,富贵一生是没什么问题的。只不过朱有爋继承了其父亲爱折腾的性格,而且还青出于蓝。更巧的是“逆袭”了自己的一众叔叔们成为皇朝继承人的朱允炆,是朱有爋打小一起读书的同学。
成功的榜样也激发了朱有爋澎湃的“上进心”--成为周藩的亲王。只不过《皇明祖训》的限制让朱有爋只能另辟蹊径,也就是自己的父兄丢失亲王爵位。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
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建文帝非常不信任自己的一众叔叔们,一上台就效法汉景帝,以强硬的手段削藩。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揭发各藩王隐秘、不轨的弹劾奏疏、密报纷纷涌向朝廷。这其中有一份告发周王朱橚的奏疏震惊天下,原因倒不是奏疏的内容,而是举报人。朱有爋向朝廷举报自己的父亲欲谋逆,置自己的父亲于死地。
在古代,孝道是构建皇朝的基础。在倡导“父为子纲”的明代,朱有爋的行为不但触犯了当时的道德底线,实际上也违法了。在过去“子告父”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十恶不赦之罪,一般都要求官员“勿听”。而且即便是父亲有罪,儿子也要判处斩刑。
朱有爋为啥这么干?说他忠君爱国、大义灭亲那就是笑话了,连自己父亲都不忠的人,至少在明朝没人信他会忠君。与朱有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母亲哥哥朱有炖,朱有炖上疏朝廷将所有罪名都认到自己名下,只求朝廷能够饶恕自己的父亲。
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朱有爋想利用这个机会承袭周藩亲王爵位,而且朱有爋很有可能是利益熏心之下被某些人给忽悠了。
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建文帝削藩的主要目标是燕王朱棣,而周王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弟。除此之外朱有爋的嫡妻是建文的铁杆盛庸的女儿。不论真相如何,朱有爋的愚蠢在于他根本就没明白建文帝的真正目的。建文帝是要削藩、废藩,怎么可能治罪一个藩王后再重立一个藩王?
所以朱有爋不但自己没有讨到任何好处,还坑害自己的父亲(朱橚被废藩贬为庶人)并给他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导致朱橚终其一生也不愿意再认回自己的这个儿子。
建文四年,朱橚的哥哥朱棣谋反成功,朱棣在登基称帝的次日就恢复了朱橚的亲王爵位和封藩。朱橚为了重立自己在周藩的威信需要治罪朱有爋;朱橚为了拿回自己为人父的尊严也要治罪朱有爋,因此朱橚上疏朝廷要求处死朱有爋。
建文中,有爋尝告其父定王不轨,父被削夺囚系。至太宗皇帝临御,其父始释,复爵。遂奏乞诛有爋,太宗委曲解之。
成祖一是不想自己的弟弟落下父子相残的恶名;二是为树立自己有别于朱允炆“戕害宗室”的形象。不但没有同意朱橚的要求,还保留了朱有爋汝南郡王的爵位。不过将朱有爋迁去了云南大理,以免这对父子相见尴尬。
原本就这么天各一方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了,但是成祖却不消停了。成祖为了弥合这对父子之间的裂痕,一边不断地赏赐安抚朱有爋,一边不断地制造机会以弥合他们的关系。
赐汝南王有爋书曰:汝在远,吾念之不忘,今特赐币帛等物。其修身慎行,致力诗书,以副朕怀。
永乐二年十一月,朱有炖和朱有爋这对兄弟分别从封地来朝觐见。成祖特意安排他俩相见,以图修复家庭关系。类似的事情成祖还做了好几次,只是朱橚始终不愿意原谅这个儿子,也不同意他回家。但是朱橚越是这样,成祖反而愈发的热心此事。
永乐二十年成祖终于找到了机会,这一年朱有爋的生母冯氏去世。作为儿子的朱有爋于情于理都需要回来为母守制,朱橚被迫允许这个儿子返家。真是造化弄人,朱有爋因孝道被赶出家门,又因孝道得以厚颜还家。
但是成祖的热情带来了反效果。朱有爋干下了被世人唾弃的蠢事后,没有悔恨自己的错误反而从心理上给自己强行找安慰和借口,这就导致他的心理开始扭曲。而成祖的热情,在他看来就是对他的认同,让他更加坚信自己才是周藩亲王最合格的继承人。
为了实现理想朱有爋决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手。
朱有爋的哥哥世子朱有炖虽然能文能武素有贤明,但是有个致命问题–无法生育。这就意味着只要朱有爋能活过朱有炖,按照《皇明祖训》他就可以承袭亲王爵位。朱橚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他将朱有爋的庶长子朱子墐过继给了朱有炖。
这办法有些毒辣,首先过继时朱子墐还在襁褓之中(不满周岁)。更重要的是在明代过继之后,朱有爋和朱子墐的父子关系就解除并转变为叔侄关系。自己的儿子变成侄子,自己的庶子将成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宗。这对朱有爋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报复。
有爋同世子有炖嫡出。有炖无子,有爋庶长子子墐生数月,定王命为有炖后,有炖甚爱之。年几壮矣,定王薨,世子嗣封。
朱有爋自然不会甘心,洪熙元年朱橚去世后,朱有爋就开始搞事情。他各种理由找朱有炖索要自己的儿子,朱有炖不答应他就反复地咒骂、闹事。“两母拽子,心狠者胜”,这个道理换在两位父亲身上也是一样,朱有爋最终从王府中带出了朱子墐。
如此一样,无后的朱有炖一去世,亲王爵位就会落到朱有爋的头上。但是让朱有爋焦虑的是自己的哥哥朱有炖却越活越滋润,天天吟诗作对、填词编曲,悠哉乐哉,怎么看都是自己活不过他的样子。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熙的叛乱,让朱有爋觉得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就像当年告密自己的父亲一样,朱有爋开始上疏朝廷,构陷自己的哥哥。只不过宣宗不是建文,此时的周藩也不是当年的周藩(永乐十八年时,周藩已经上交了王府三护卫)。宣宗并不觉得周藩是个威胁,宣宗还主动去信朱有炖说明此事并让他多考虑兄弟之情,不要计较太多。
但是朱有爋却不愿意消停,他觉得还有机会,所以继续搞事情。
宣德三年,都指挥王友上奏朝廷,称自己查获一封出自周藩祥符郡王朱有爝之手的书信,内容为邀约赵王朱高燧一同谋反。
朝廷并不怎么相信王友的上奏。虽然当年朱高燧与朱高熙勾勾搭搭,但是朱高熙叛乱之后,朱高燧就主动上交了自己的王府护卫,向朝廷表忠心。一个光杆王爷怎么谋反?而且朝廷上下都知道王友与朱高燧有私仇。
注:王友因怨以朱高燧欲不轨为由率兵包围了他的王府。朱高燧上疏鸣冤后宣宗斥责了王友,并令他撤兵。但是王友没有奉诏... -->>
有句话说的好,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周王朱橚的几个儿子,也是大体相同。
长子朱有炖,大体上也称得上是个合格的世子,毕竟朱元章的这些个儿孙里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奇百怪,优秀的十分优秀,混胀的几乎是无法言语表达!而作为未来的周王朱有炖,虽说不像他父亲那般的痴迷于医学,但是文化素养也是还是相对比较过硬的。
周宪王朱有炖是朱橚嫡长子,生母为宁陵郡王宋国公冯胜之女冯氏。当初朱橚被朱元章罚到云南的时候,朱有炖年仅10岁,就奉命理藩事。
朱元章也没想到,这个只有10岁的孙子,在王府各位属官的帮助下,竟将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后来准许朱橚回藩地的同时,朱元章就将朱有炖立为周王世子。
朱橚去世后,朱有炖袭封周王,不过他也无心参与权力斗争,而是专注于杂剧创作。朱有炖对妓女、乐户颇为熟悉,所以作品中以二者生活为题材的占有三分之一,他有31本杂剧存世。
虽说朱有炖的作品中,存在浓重的封建伦理观念,而且思想平庸消极。但不能以现代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来评判他,毕竟社会大背景和道德因素不同,在鲜明的古代人有着时代局限感,也不足为奇!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仍然不可否认,他的作品对杂剧的南曲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存世的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朱有炖在专心创作杂剧的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屡次诬陷他,企图夺取周王之位,好在都没能得逞。正统四年,朱有炖去世,享年60岁,谥号“宪”。由于朱有炖无子,所以他去世后,周王之位由四弟朱有爝继承。
值得一提的是,朱有炖临终前,曾请求明英宗,免去王妃巩氏及六位夫人殉葬。本来明英宗都同意并下旨了,可惜等诏书到的时候,王妃与六位夫人已经殉死了。后来明英宗在驾崩前,或许是受到了朱有炖的感染和影响,便郑重的下令彻底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
也就是说,即便是从儿子辈下手,朱有炖也是挑不出太多毛病的!
但这也架不住李景隆的诡计多端和脑子灵活,贱兮兮的朝着张丹青说笑道:“据我所知,不论是周王朱橚,亦或是世子,都是老实本分的儒雅之士,要从他们身上下手,削藩的可能性和顺利程度,几乎是难如登天了,但架不住他们还有其他的亲戚,平日里多行不义,开封府的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我们若是从周王其他的几个儿子下手,想来几乎可以说是不会有任何的难度。”
张丹青默默的点了点头,这还真怪不得旁人,周王的儿子们,这里头还真有几个不成器的,还真有几个臭名昭着的!
最典型的就是周王的次子朱有爋,还有另一个言行堪称令人发指的朱有熺!
与大哥世子朱有钝不同,周王的老二朱有爋就恰恰相反了,这是个劣迹斑斑的浪荡子,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章在世的时候,都对这个孩子感到非常的厌恶和郁闷,就足以证明此子品行有多么的不端了!
明朝的“坑王”朱有爋,坑爹、坑兄、坑子、坑弟,最后还坑了自己。
朱有爋是周藩初代亲王周定王朱橚的嫡次子。虽然出生就含着金汤勺,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不是嫡长子。这也意味着朱有爋正常情况下不能承袭父亲的亲王爵位,只能降一等被封为郡王(朱有爋被封为汝南郡王)。
郡王虽然差了亲王很多,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王爷,富贵一生是没什么问题的。只不过朱有爋继承了其父亲爱折腾的性格,而且还青出于蓝。更巧的是“逆袭”了自己的一众叔叔们成为皇朝继承人的朱允炆,是朱有爋打小一起读书的同学。
成功的榜样也激发了朱有爋澎湃的“上进心”--成为周藩的亲王。只不过《皇明祖训》的限制让朱有爋只能另辟蹊径,也就是自己的父兄丢失亲王爵位。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
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建文帝非常不信任自己的一众叔叔们,一上台就效法汉景帝,以强硬的手段削藩。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揭发各藩王隐秘、不轨的弹劾奏疏、密报纷纷涌向朝廷。这其中有一份告发周王朱橚的奏疏震惊天下,原因倒不是奏疏的内容,而是举报人。朱有爋向朝廷举报自己的父亲欲谋逆,置自己的父亲于死地。
在古代,孝道是构建皇朝的基础。在倡导“父为子纲”的明代,朱有爋的行为不但触犯了当时的道德底线,实际上也违法了。在过去“子告父”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十恶不赦之罪,一般都要求官员“勿听”。而且即便是父亲有罪,儿子也要判处斩刑。
朱有爋为啥这么干?说他忠君爱国、大义灭亲那就是笑话了,连自己父亲都不忠的人,至少在明朝没人信他会忠君。与朱有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母亲哥哥朱有炖,朱有炖上疏朝廷将所有罪名都认到自己名下,只求朝廷能够饶恕自己的父亲。
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朱有爋想利用这个机会承袭周藩亲王爵位,而且朱有爋很有可能是利益熏心之下被某些人给忽悠了。
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建文帝削藩的主要目标是燕王朱棣,而周王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弟。除此之外朱有爋的嫡妻是建文的铁杆盛庸的女儿。不论真相如何,朱有爋的愚蠢在于他根本就没明白建文帝的真正目的。建文帝是要削藩、废藩,怎么可能治罪一个藩王后再重立一个藩王?
所以朱有爋不但自己没有讨到任何好处,还坑害自己的父亲(朱橚被废藩贬为庶人)并给他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导致朱橚终其一生也不愿意再认回自己的这个儿子。
建文四年,朱橚的哥哥朱棣谋反成功,朱棣在登基称帝的次日就恢复了朱橚的亲王爵位和封藩。朱橚为了重立自己在周藩的威信需要治罪朱有爋;朱橚为了拿回自己为人父的尊严也要治罪朱有爋,因此朱橚上疏朝廷要求处死朱有爋。
建文中,有爋尝告其父定王不轨,父被削夺囚系。至太宗皇帝临御,其父始释,复爵。遂奏乞诛有爋,太宗委曲解之。
成祖一是不想自己的弟弟落下父子相残的恶名;二是为树立自己有别于朱允炆“戕害宗室”的形象。不但没有同意朱橚的要求,还保留了朱有爋汝南郡王的爵位。不过将朱有爋迁去了云南大理,以免这对父子相见尴尬。
原本就这么天各一方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了,但是成祖却不消停了。成祖为了弥合这对父子之间的裂痕,一边不断地赏赐安抚朱有爋,一边不断地制造机会以弥合他们的关系。
赐汝南王有爋书曰:汝在远,吾念之不忘,今特赐币帛等物。其修身慎行,致力诗书,以副朕怀。
永乐二年十一月,朱有炖和朱有爋这对兄弟分别从封地来朝觐见。成祖特意安排他俩相见,以图修复家庭关系。类似的事情成祖还做了好几次,只是朱橚始终不愿意原谅这个儿子,也不同意他回家。但是朱橚越是这样,成祖反而愈发的热心此事。
永乐二十年成祖终于找到了机会,这一年朱有爋的生母冯氏去世。作为儿子的朱有爋于情于理都需要回来为母守制,朱橚被迫允许这个儿子返家。真是造化弄人,朱有爋因孝道被赶出家门,又因孝道得以厚颜还家。
但是成祖的热情带来了反效果。朱有爋干下了被世人唾弃的蠢事后,没有悔恨自己的错误反而从心理上给自己强行找安慰和借口,这就导致他的心理开始扭曲。而成祖的热情,在他看来就是对他的认同,让他更加坚信自己才是周藩亲王最合格的继承人。
为了实现理想朱有爋决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手。
朱有爋的哥哥世子朱有炖虽然能文能武素有贤明,但是有个致命问题–无法生育。这就意味着只要朱有爋能活过朱有炖,按照《皇明祖训》他就可以承袭亲王爵位。朱橚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他将朱有爋的庶长子朱子墐过继给了朱有炖。
这办法有些毒辣,首先过继时朱子墐还在襁褓之中(不满周岁)。更重要的是在明代过继之后,朱有爋和朱子墐的父子关系就解除并转变为叔侄关系。自己的儿子变成侄子,自己的庶子将成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宗。这对朱有爋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报复。
有爋同世子有炖嫡出。有炖无子,有爋庶长子子墐生数月,定王命为有炖后,有炖甚爱之。年几壮矣,定王薨,世子嗣封。
朱有爋自然不会甘心,洪熙元年朱橚去世后,朱有爋就开始搞事情。他各种理由找朱有炖索要自己的儿子,朱有炖不答应他就反复地咒骂、闹事。“两母拽子,心狠者胜”,这个道理换在两位父亲身上也是一样,朱有爋最终从王府中带出了朱子墐。
如此一样,无后的朱有炖一去世,亲王爵位就会落到朱有爋的头上。但是让朱有爋焦虑的是自己的哥哥朱有炖却越活越滋润,天天吟诗作对、填词编曲,悠哉乐哉,怎么看都是自己活不过他的样子。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熙的叛乱,让朱有爋觉得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就像当年告密自己的父亲一样,朱有爋开始上疏朝廷,构陷自己的哥哥。只不过宣宗不是建文,此时的周藩也不是当年的周藩(永乐十八年时,周藩已经上交了王府三护卫)。宣宗并不觉得周藩是个威胁,宣宗还主动去信朱有炖说明此事并让他多考虑兄弟之情,不要计较太多。
但是朱有爋却不愿意消停,他觉得还有机会,所以继续搞事情。
宣德三年,都指挥王友上奏朝廷,称自己查获一封出自周藩祥符郡王朱有爝之手的书信,内容为邀约赵王朱高燧一同谋反。
朝廷并不怎么相信王友的上奏。虽然当年朱高燧与朱高熙勾勾搭搭,但是朱高熙叛乱之后,朱高燧就主动上交了自己的王府护卫,向朝廷表忠心。一个光杆王爷怎么谋反?而且朝廷上下都知道王友与朱高燧有私仇。
注:王友因怨以朱高燧欲不轨为由率兵包围了他的王府。朱高燧上疏鸣冤后宣宗斥责了王友,并令他撤兵。但是王友没有奉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