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天龙配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寿命或夭折。另外寒、热、湿、燥、风、邪,都能引起阳气的紊乱,从而导致九窍不通,肌肉壅塞,卫气涣散,阴氲耗竭,阳盛阴亏,血淤气结,俞穴闭阻等等情况,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黄帝问道:“既然阳气对人体如此重要,那么阴气的作用又会使人怎样呢?”
岐伯道:“阴气的产生同样对人体十分重要,阴之精气主要来源于饮食五味。我们身体中的五脏是储藏阴之精气的地方,五脏会因五味而受到伤害。
如若我们过食酸味,就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如若过食咸味,就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如若过食甜味,就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也会使肾气失于平衡;如若过食苦味,就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阻滞;如若过食辛味,就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也会使精神受损。
因此,我们如果谨慎地调和五味,就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的话,骨气就精强有力不容易损伤。所以,调节好五味,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养生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持天赋的旺盛生命力。”
黄帝问道:“岐伯,听说自然界有八风,而且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歧伯答道:“所谓自然界的八风,就是外部的致病邪气。这种邪气会侵犯经脉,使经脉产生风邪之病。风邪还会继续沿经脉流动,从而再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
对于一年的四个季节来说,彼此都有相克的关系。而且,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春天多发生嬶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症,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若冬天不进行按摩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肝脏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腹泄一类的内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如果阴之精气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这是诊察普通人四时发病的一般规律。”
黄帝再问:“如此说来,人体是否也有阴阳之分呢?”
歧伯答道:“我们就人体的阴阳而论,外部属阳,内部属阴。我们就身体的部位来分,则背部为阳,腹部为阴。我们从脏腑的阴阳来分,则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阴阳四时对疾病治疗的作用。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这都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实施疗法。
另外,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的至阴为脾。以上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所以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是相应的。”
黄帝又问:“岐伯,五脏除了与四时相对应之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归纳起来吗?”
歧伯答道:“有!比如:东方青色,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肝发病时多表现为惊骇,它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它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它与四时中的春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岁星,表示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部,它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在嗅味为臊。
南方赤色,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经气内藏与心。心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它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它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荧惑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它在五音为徽,其成数为七,在嗅味为焦。
中央黄色,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经气内藏于脾。它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它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它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对应。它在天体为镇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它在五音为宫,其生数为五,在嗅味为香。
西方白色,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经气内藏于肺。它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它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它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太白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它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在嗅味为腥。
北方黑色,黑色与肾相同,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气内藏于肾。它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它在五畜为鱼,在五谷为豆,它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辰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膝和骨。它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其嗅味为腐。
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查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其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对应和联系,纲目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记在心中。”
黄帝非常佩服岐伯的精粹应答,他也从中见识了岐伯的先知先觉及道德修养。于是,黄帝便诚心诚意地尊崇岐伯为自己的老师——“医道天师”,并让岐伯做了帝都的第一代太医师。
寿命或夭折。另外寒、热、湿、燥、风、邪,都能引起阳气的紊乱,从而导致九窍不通,肌肉壅塞,卫气涣散,阴氲耗竭,阳盛阴亏,血淤气结,俞穴闭阻等等情况,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黄帝问道:“既然阳气对人体如此重要,那么阴气的作用又会使人怎样呢?”
岐伯道:“阴气的产生同样对人体十分重要,阴之精气主要来源于饮食五味。我们身体中的五脏是储藏阴之精气的地方,五脏会因五味而受到伤害。
如若我们过食酸味,就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如若过食咸味,就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如若过食甜味,就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也会使肾气失于平衡;如若过食苦味,就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阻滞;如若过食辛味,就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也会使精神受损。
因此,我们如果谨慎地调和五味,就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的话,骨气就精强有力不容易损伤。所以,调节好五味,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养生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持天赋的旺盛生命力。”
黄帝问道:“岐伯,听说自然界有八风,而且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
歧伯答道:“所谓自然界的八风,就是外部的致病邪气。这种邪气会侵犯经脉,使经脉产生风邪之病。风邪还会继续沿经脉流动,从而再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
对于一年的四个季节来说,彼此都有相克的关系。而且,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春天多发生嬶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症,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若冬天不进行按摩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肝脏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腹泄一类的内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如果阴之精气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这是诊察普通人四时发病的一般规律。”
黄帝再问:“如此说来,人体是否也有阴阳之分呢?”
歧伯答道:“我们就人体的阴阳而论,外部属阳,内部属阴。我们就身体的部位来分,则背部为阳,腹部为阴。我们从脏腑的阴阳来分,则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阴阳四时对疾病治疗的作用。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这都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实施疗法。
另外,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的至阴为脾。以上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所以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是相应的。”
黄帝又问:“岐伯,五脏除了与四时相对应之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归纳起来吗?”
歧伯答道:“有!比如:东方青色,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肝发病时多表现为惊骇,它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它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它与四时中的春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岁星,表示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部,它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在嗅味为臊。
南方赤色,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经气内藏与心。心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它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它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荧惑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它在五音为徽,其成数为七,在嗅味为焦。
中央黄色,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经气内藏于脾。它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它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它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对应。它在天体为镇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它在五音为宫,其生数为五,在嗅味为香。
西方白色,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经气内藏于肺。它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它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它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太白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它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在嗅味为腥。
北方黑色,黑色与肾相同,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气内藏于肾。它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它在五畜为鱼,在五谷为豆,它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对应。它在天体为辰星,与它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膝和骨。它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其嗅味为腐。
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查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其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对应和联系,纲目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记在心中。”
黄帝非常佩服岐伯的精粹应答,他也从中见识了岐伯的先知先觉及道德修养。于是,黄帝便诚心诚意地尊崇岐伯为自己的老师——“医道天师”,并让岐伯做了帝都的第一代太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