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跃马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可说是共同携手让王源扬名天下了。”玄宗笑呵呵的道。
“那里那里,王源有今日是陛下提携,外加他自己有本事,跟老臣可没半分关系。倒是适之是他的伯乐,但不知为何适之没有举荐王源。”李林甫呵呵而笑,不痛不痒的刺了李适之几句。
李适之面色青红,满脸阴云;看着王源的眼神颇为不善,只是今日刚刚铩羽,似乎知道今日再不宜对王源的事发表什么高论了。
“李相国,尔等对朕欲召王源入翰林院可有何异议么?朕昨日口谕征询你们的意见,若有异议可现在提出来。”玄宗终于回到了主题。
众人其实都知道,所谓征求政事堂的意见其实便是走个过场;陛下虽然这几年不太勤政,但是他从宫中传出的口谕是和以前一样不容质疑的。甚至可以说,在以前,有些事还有商榷更改的余地,近年陛下岁数越来越大之后,他的所有口谕都变得不可违背了。稍有违背,都会让他大发雷霆,总有人会因为此事倒霉。
所以除非确实有重大谬误,而且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否则政事堂是绝不会提出异议的。而特招王源入翰林院不过是件芝麻粒般的小事,政事堂中无论李林甫和李适之乃至下边的各房主事,又岂会这般自讨没趣。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李林甫的回答居然不是一口答应,而是表示了一些疑问。
“启奏陛下,臣等对陛下不拘一格为国纳才之举均表示赞同,唯一有一丁点疑问需要证实。”
“什么疑问?”玄宗皱眉道。
李林甫谦恭拱手道:“是这样,老臣知道之前有特招李白入翰林的特例,这次也算是遵照前例而为,倒也不违先例。只是陛下昨日的口谕臣有点没弄明白。”
“何处不明?”玄宗道。
“老臣听口谕说,陛下召王源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而非为翰林院供奉之职。臣若没记错的话,当年陛下召李白入翰林院的时候是召他为翰林供奉的。老臣是想弄清楚,是否是口谕传达有误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毕竟翰林学士和翰林院供奉是不同的职位。若以李白召入的先例来看,臣以为是传口谕的内侍有口误。”
翰林学士和翰林供奉可不一样,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这些学士们担负着为皇帝陛下起草诏书,随时召对问话,替皇帝解释疑问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做是皇帝陛下身边的顾问或者贴身秘书。前任丞相张九龄便曾经是翰林学士,后来直接便转到政事堂当上了丞相,可见翰林学士这个职位看似不高,其实潜力无限,是天下士人最眼红的位置。。而翰林院供奉则只是个虚名,并非是个实职,只是名誉上的好听,却无实际的权力。当年李白便是翰林院供奉之职,所以李白老兄才觉得不被重视不开心,天天在长安市上买醉胡闹,最后被赶出了京城。
“朕说了召为翰林学士么?力士,你记得朕怎么说的么?”玄宗自己也有些糊涂了。
“陛下,老奴记得您是说召王源为翰林学士,但说了是无品无级的翰林学士。”高力士忠实还原了当日的原话。
玄宗缓缓点头,恍然道:“你这一提醒朕便记得了,朕确实说召他为无品级的翰林学士。那是因为朕不希望施恩过甚,所以不予王源品级。但王源文才好,朕又想让他帮朕干些实事,当年李白牢骚满腹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朕没有给他实职,所以朕不能重蹈覆辙,不能以供奉之职敷衍王源,给他个学士之名是朕想好了的。”
“原来如此。”李林甫微笑点头道:“臣也就是问一问清楚而已,老臣对王源的才学也是极为佩服的。梨花诗会上老臣便曾经有举荐王源的心思,但因为王源是李左相府中的幕宾,老臣不好越俎代庖。却没想到举荐王源的不是李左相,而是杨度支郎和几位国夫人,甚是出乎意料。”
李适之今日所受的打击已经够多了,李林甫还是找到机会便刺他一下,总之怎么让李适之恶心难受便怎么做,促狭恶毒的很。
李适之像个木头人一言不发,承受着李林甫当面的讽刺和羞辱,但却无任何反击的机会。
“既然众卿都没什么意见,那便宣旨吧。”玄宗高声道。
高力士展开拟好的旨意当堂宣读,王源高呼万岁接旨谢恩,专人当堂授予官衣官帽,内侍伺候着穿戴起来,官衣上身,立刻从一个布衣小民一跃而成为一名翰林学士了。
早朝也至此告一段落,群臣恭送玄宗退朝下殿之后,殿上顿时闹哄哄起来。不少官员纷纷上前道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上来客气一番,这便是官场之道。
特别是知道了王源是杨家举荐的之后,谁都不愿轻易失礼以免无意得罪王源。王源一一微笑回礼,忽见李适之铁青着脸在人群之后注视着自己,想了想分开众人走上前去,拱手行礼。
“李左相,在下衷心感谢您昔日的挖掘提携之恩,若无左相,在下焉能有今天。”
相可说是共同携手让王源扬名天下了。”玄宗笑呵呵的道。
“那里那里,王源有今日是陛下提携,外加他自己有本事,跟老臣可没半分关系。倒是适之是他的伯乐,但不知为何适之没有举荐王源。”李林甫呵呵而笑,不痛不痒的刺了李适之几句。
李适之面色青红,满脸阴云;看着王源的眼神颇为不善,只是今日刚刚铩羽,似乎知道今日再不宜对王源的事发表什么高论了。
“李相国,尔等对朕欲召王源入翰林院可有何异议么?朕昨日口谕征询你们的意见,若有异议可现在提出来。”玄宗终于回到了主题。
众人其实都知道,所谓征求政事堂的意见其实便是走个过场;陛下虽然这几年不太勤政,但是他从宫中传出的口谕是和以前一样不容质疑的。甚至可以说,在以前,有些事还有商榷更改的余地,近年陛下岁数越来越大之后,他的所有口谕都变得不可违背了。稍有违背,都会让他大发雷霆,总有人会因为此事倒霉。
所以除非确实有重大谬误,而且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否则政事堂是绝不会提出异议的。而特招王源入翰林院不过是件芝麻粒般的小事,政事堂中无论李林甫和李适之乃至下边的各房主事,又岂会这般自讨没趣。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李林甫的回答居然不是一口答应,而是表示了一些疑问。
“启奏陛下,臣等对陛下不拘一格为国纳才之举均表示赞同,唯一有一丁点疑问需要证实。”
“什么疑问?”玄宗皱眉道。
李林甫谦恭拱手道:“是这样,老臣知道之前有特招李白入翰林的特例,这次也算是遵照前例而为,倒也不违先例。只是陛下昨日的口谕臣有点没弄明白。”
“何处不明?”玄宗道。
“老臣听口谕说,陛下召王源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而非为翰林院供奉之职。臣若没记错的话,当年陛下召李白入翰林院的时候是召他为翰林供奉的。老臣是想弄清楚,是否是口谕传达有误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毕竟翰林学士和翰林院供奉是不同的职位。若以李白召入的先例来看,臣以为是传口谕的内侍有口误。”
翰林学士和翰林供奉可不一样,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这些学士们担负着为皇帝陛下起草诏书,随时召对问话,替皇帝解释疑问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做是皇帝陛下身边的顾问或者贴身秘书。前任丞相张九龄便曾经是翰林学士,后来直接便转到政事堂当上了丞相,可见翰林学士这个职位看似不高,其实潜力无限,是天下士人最眼红的位置。。而翰林院供奉则只是个虚名,并非是个实职,只是名誉上的好听,却无实际的权力。当年李白便是翰林院供奉之职,所以李白老兄才觉得不被重视不开心,天天在长安市上买醉胡闹,最后被赶出了京城。
“朕说了召为翰林学士么?力士,你记得朕怎么说的么?”玄宗自己也有些糊涂了。
“陛下,老奴记得您是说召王源为翰林学士,但说了是无品无级的翰林学士。”高力士忠实还原了当日的原话。
玄宗缓缓点头,恍然道:“你这一提醒朕便记得了,朕确实说召他为无品级的翰林学士。那是因为朕不希望施恩过甚,所以不予王源品级。但王源文才好,朕又想让他帮朕干些实事,当年李白牢骚满腹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朕没有给他实职,所以朕不能重蹈覆辙,不能以供奉之职敷衍王源,给他个学士之名是朕想好了的。”
“原来如此。”李林甫微笑点头道:“臣也就是问一问清楚而已,老臣对王源的才学也是极为佩服的。梨花诗会上老臣便曾经有举荐王源的心思,但因为王源是李左相府中的幕宾,老臣不好越俎代庖。却没想到举荐王源的不是李左相,而是杨度支郎和几位国夫人,甚是出乎意料。”
李适之今日所受的打击已经够多了,李林甫还是找到机会便刺他一下,总之怎么让李适之恶心难受便怎么做,促狭恶毒的很。
李适之像个木头人一言不发,承受着李林甫当面的讽刺和羞辱,但却无任何反击的机会。
“既然众卿都没什么意见,那便宣旨吧。”玄宗高声道。
高力士展开拟好的旨意当堂宣读,王源高呼万岁接旨谢恩,专人当堂授予官衣官帽,内侍伺候着穿戴起来,官衣上身,立刻从一个布衣小民一跃而成为一名翰林学士了。
早朝也至此告一段落,群臣恭送玄宗退朝下殿之后,殿上顿时闹哄哄起来。不少官员纷纷上前道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上来客气一番,这便是官场之道。
特别是知道了王源是杨家举荐的之后,谁都不愿轻易失礼以免无意得罪王源。王源一一微笑回礼,忽见李适之铁青着脸在人群之后注视着自己,想了想分开众人走上前去,拱手行礼。
“李左相,在下衷心感谢您昔日的挖掘提携之恩,若无左相,在下焉能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