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入云深处亦沾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不想说了,我慢慢软下身子,缩在他怀里,轻轻闭上眼。
直至睡去。
———————————————————
翌日,荣哥命向训为淮南道行营都监,统兵戍守镇淮军(涡口),他则率领亲军回下蔡,继续对寿州的刘仁赡施压。
理论上孤立无援的城池早晚都会被攻破,以目前的状况,刘仁赡虽然对南唐死忠,也很有才干,但毕竟孤城无援,且粮罄兵疲,而紫金山一役,不仅南唐在紫金山的据点被夺,连濠州齐王李景达、监军使陈觉带来的援军也被消灭大半,李景达和陈觉逃回金陵,静江指挥使陈德诚的军队虽然还未曾和周军交过手,但他见李景达等都已奔归,担心自己孤军难保,便也渡江退还,所以现在寿州、濠州一带,形势越发孤危。
听说去年荣哥攻寿州时,围城数重,用方舟载砲,从淝水河中投石攻寿州城(在宋代以前,砲专指抛石机);并扎巨竹数十万竿,上面装了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攻城;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总之攻城手法百出,可狂攻数日,居然也没把寿州拿下来,而后他才改策略为围点打援。
我想,如果当时周军旷日持久地保持这种攻势与南唐死磕,最后的胜利应该还是属于后周,但这种打法,消耗的人力物力一定都非常大,就算最后取得胜利恐怕也是“惨胜”,对于劳师远征的周军来说,未免太不划算,而荣哥及时改变策略,用围点打援这种经典战术扫平江北,是他用兵灵活的表现,也是尽可能以最小消耗取得最大利益。
虽然通常认为,守城方比攻城方更有优势,但刘仁赡面对后周的强攻,能守住寿州一年多,周军稍有松怠,他还能出城奇袭,足见他的才能,只可惜南唐君主昏庸,奸佞弄权,位高权重者皆是无能之辈,只一个能臣倒底难挽危局。
这回荣哥屯兵下蔡,致书刘仁赡,书信中当然是劝其投降,我猜他还是很想招纳这个人才的,可过了三日也不见答复,于是荣哥亲至寿州城下,再行督攻,在周军的强势攻击之下,刘仁赡终于令其子上表请罪,开关献城,至此坚守一年多的寿州最终归入后周版图。
荣哥得了寿州之后,首先当然是开仓振饥民,他改寿州为寿春县,施行一系列仁政,比如赦免死囚,免除寿州管界五十里内今年秋夏的租税,曾经有些受过南唐文书,聚迹山林,抗拒周军的壮丁,荣哥一律让他们恢复生产,并不问罪,而那些因战争暴露于野的骸骨,则由官府派人收埋,至于寿州旧时的政令,如有与民不便的,一概令地方官奏闻,酌情予以修改。
~
刘仁赡开城献降那天我去看了,那是一个风和景明的春日,周军陈兵于寿州城北,荣哥黄金战铠,渊渟岳峙,众将衣甲鲜明,军容整肃。春风起处,偃草低伏,雕鞍骏骥,旌旗卷舒。我当时和丁寻站在远处,遥见一人被搀扶出来,从人捧了印绶兵符,据说那就是刘仁赡,看他满脸病容,似乎病得不轻,荣哥自然温言劝慰,又嘱咐他服药养疴,只是,我看那人病骨支离、气息奄奄的样子,实在不象个能长久的……果然,刘仁赡在被加授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的第二天,便一命呜呼了。
出殡那天我也去看了,同样也是一个晴好的春日,碧蓝的天空下,旗幡如雪。曾经,棺材里那人死守寿州一年有余,极大延缓了后周南下的步伐,而现在,他只静静躺在那,等待他的不过是一掊土,以及身后诸多虚名,辛弃疾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而他岂止是生了白发,或许,只有诸葛亮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才可相比吧。
忽然心生感慨,我忍不住对身边的丁寻喟叹道:“他这样的人,为自己坚持的信念,不惜献上生命,其实也是很可敬可叹的,我记得小时候看《东周列国志》,当时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对于某些人来说,生命的意义远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所以他们轻易就可以做到舍生取义。而且以封建礼教的标准衡量,他自然是极有气节、死得其所,可是,我在想,他赤胆忠心,保的却是个昏庸君主,为那么个皇上抛头颅洒热血,值得吗?或者,你说他这算不算……愚忠?是非不明?”
丁寻冷哼道:“此人见我主挥师南下竟不早降,螳臂当车,负隅顽抗,自然是不明是非的!”
我叹,“我还记得那天开仓放粮,唉,城中那些百姓,跟着一起忍饥挨饿,真可怜……哦,对了,以忠君爱国的标准,既然是唐民,就该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吧……但那些人,心里真的愿意吗?我总觉得,普通百姓其实不在乎食的是不是‘周粟’,我听说他亲生儿子劝他投降都被他杀了,还是腰斩,不知是不是真有这事,他倒是全了死节之名,可还拖了一城人陪他死节呢!真是……唉……”
以古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受过教育、被封建礼教洗过脑的古人,恐怕效法刘仁赡的可能性比较大吧?不过,在乱世或许会打些折扣?不仅因为朝代更迭太频繁,也由于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活下去并且吃饱穿暖才是首要课题,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思考,大约属于生存权满足之后的上层建筑吧,抑或这从来就是小众考虑的命题……
摇头叹息,“如果换做是你,也象他那样选择?”
丁寻面无表情,耍酷道:“我只知效忠陛下。”
“我是说,如果你是他,是不是也和他做同样的事?”
“我乃大周子民,怎会是他?我自然只效忠陛下。”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处于他的位置……”
“我岂能与他并论?”
……
抚额,我忘了丁寻同学是单细胞动物……
不过,被他这么一打岔,原本心里那点滞闷倒是消散了不少,我无奈笑道:“好了,算我没说,回去吧。”兜转马头,远远就见几骑驰近,待看清当先那人,我催马迎上去,“荣哥哥,你怎么来了?”
他只穿了件缥青色箭袖便服,披了一身阳光,驰马近前,眼波在我脸上流连不去,“怎出来这许久……接你回去……”
低笑,与他并辔而行,春日暖阳懒懒洒在背上,一转头,正触到他俯落的目光,相对莞尔。
身后,丧幡飘飞,碎琼乱堕;眼前,千峰翠碧,万里晴朗。
~~~~~~~~~~~~~~~~~~~~~~~~~~~~~~~~
注释:
(1)《战国策》: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曰:“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辍城薛。(未完待续推荐票、月票
就不想说了,我慢慢软下身子,缩在他怀里,轻轻闭上眼。
直至睡去。
———————————————————
翌日,荣哥命向训为淮南道行营都监,统兵戍守镇淮军(涡口),他则率领亲军回下蔡,继续对寿州的刘仁赡施压。
理论上孤立无援的城池早晚都会被攻破,以目前的状况,刘仁赡虽然对南唐死忠,也很有才干,但毕竟孤城无援,且粮罄兵疲,而紫金山一役,不仅南唐在紫金山的据点被夺,连濠州齐王李景达、监军使陈觉带来的援军也被消灭大半,李景达和陈觉逃回金陵,静江指挥使陈德诚的军队虽然还未曾和周军交过手,但他见李景达等都已奔归,担心自己孤军难保,便也渡江退还,所以现在寿州、濠州一带,形势越发孤危。
听说去年荣哥攻寿州时,围城数重,用方舟载砲,从淝水河中投石攻寿州城(在宋代以前,砲专指抛石机);并扎巨竹数十万竿,上面装了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攻城;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总之攻城手法百出,可狂攻数日,居然也没把寿州拿下来,而后他才改策略为围点打援。
我想,如果当时周军旷日持久地保持这种攻势与南唐死磕,最后的胜利应该还是属于后周,但这种打法,消耗的人力物力一定都非常大,就算最后取得胜利恐怕也是“惨胜”,对于劳师远征的周军来说,未免太不划算,而荣哥及时改变策略,用围点打援这种经典战术扫平江北,是他用兵灵活的表现,也是尽可能以最小消耗取得最大利益。
虽然通常认为,守城方比攻城方更有优势,但刘仁赡面对后周的强攻,能守住寿州一年多,周军稍有松怠,他还能出城奇袭,足见他的才能,只可惜南唐君主昏庸,奸佞弄权,位高权重者皆是无能之辈,只一个能臣倒底难挽危局。
这回荣哥屯兵下蔡,致书刘仁赡,书信中当然是劝其投降,我猜他还是很想招纳这个人才的,可过了三日也不见答复,于是荣哥亲至寿州城下,再行督攻,在周军的强势攻击之下,刘仁赡终于令其子上表请罪,开关献城,至此坚守一年多的寿州最终归入后周版图。
荣哥得了寿州之后,首先当然是开仓振饥民,他改寿州为寿春县,施行一系列仁政,比如赦免死囚,免除寿州管界五十里内今年秋夏的租税,曾经有些受过南唐文书,聚迹山林,抗拒周军的壮丁,荣哥一律让他们恢复生产,并不问罪,而那些因战争暴露于野的骸骨,则由官府派人收埋,至于寿州旧时的政令,如有与民不便的,一概令地方官奏闻,酌情予以修改。
~
刘仁赡开城献降那天我去看了,那是一个风和景明的春日,周军陈兵于寿州城北,荣哥黄金战铠,渊渟岳峙,众将衣甲鲜明,军容整肃。春风起处,偃草低伏,雕鞍骏骥,旌旗卷舒。我当时和丁寻站在远处,遥见一人被搀扶出来,从人捧了印绶兵符,据说那就是刘仁赡,看他满脸病容,似乎病得不轻,荣哥自然温言劝慰,又嘱咐他服药养疴,只是,我看那人病骨支离、气息奄奄的样子,实在不象个能长久的……果然,刘仁赡在被加授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的第二天,便一命呜呼了。
出殡那天我也去看了,同样也是一个晴好的春日,碧蓝的天空下,旗幡如雪。曾经,棺材里那人死守寿州一年有余,极大延缓了后周南下的步伐,而现在,他只静静躺在那,等待他的不过是一掊土,以及身后诸多虚名,辛弃疾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而他岂止是生了白发,或许,只有诸葛亮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才可相比吧。
忽然心生感慨,我忍不住对身边的丁寻喟叹道:“他这样的人,为自己坚持的信念,不惜献上生命,其实也是很可敬可叹的,我记得小时候看《东周列国志》,当时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对于某些人来说,生命的意义远比生命本身更重要!所以他们轻易就可以做到舍生取义。而且以封建礼教的标准衡量,他自然是极有气节、死得其所,可是,我在想,他赤胆忠心,保的却是个昏庸君主,为那么个皇上抛头颅洒热血,值得吗?或者,你说他这算不算……愚忠?是非不明?”
丁寻冷哼道:“此人见我主挥师南下竟不早降,螳臂当车,负隅顽抗,自然是不明是非的!”
我叹,“我还记得那天开仓放粮,唉,城中那些百姓,跟着一起忍饥挨饿,真可怜……哦,对了,以忠君爱国的标准,既然是唐民,就该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吧……但那些人,心里真的愿意吗?我总觉得,普通百姓其实不在乎食的是不是‘周粟’,我听说他亲生儿子劝他投降都被他杀了,还是腰斩,不知是不是真有这事,他倒是全了死节之名,可还拖了一城人陪他死节呢!真是……唉……”
以古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受过教育、被封建礼教洗过脑的古人,恐怕效法刘仁赡的可能性比较大吧?不过,在乱世或许会打些折扣?不仅因为朝代更迭太频繁,也由于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活下去并且吃饱穿暖才是首要课题,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思考,大约属于生存权满足之后的上层建筑吧,抑或这从来就是小众考虑的命题……
摇头叹息,“如果换做是你,也象他那样选择?”
丁寻面无表情,耍酷道:“我只知效忠陛下。”
“我是说,如果你是他,是不是也和他做同样的事?”
“我乃大周子民,怎会是他?我自然只效忠陛下。”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处于他的位置……”
“我岂能与他并论?”
……
抚额,我忘了丁寻同学是单细胞动物……
不过,被他这么一打岔,原本心里那点滞闷倒是消散了不少,我无奈笑道:“好了,算我没说,回去吧。”兜转马头,远远就见几骑驰近,待看清当先那人,我催马迎上去,“荣哥哥,你怎么来了?”
他只穿了件缥青色箭袖便服,披了一身阳光,驰马近前,眼波在我脸上流连不去,“怎出来这许久……接你回去……”
低笑,与他并辔而行,春日暖阳懒懒洒在背上,一转头,正触到他俯落的目光,相对莞尔。
身后,丧幡飘飞,碎琼乱堕;眼前,千峰翠碧,万里晴朗。
~~~~~~~~~~~~~~~~~~~~~~~~~~~~~~~~
注释:
(1)《战国策》: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曰:“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辍城薛。(未完待续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