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新宋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这句话主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也就是“富民”思想,削减田税的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陈知昱以富民富国论答确是对题的。
紧接着第三篇是出自《春秋公羊传》何休注,陈知昱又借鉴了苏大神的一篇文章《王者不治夷狄论》。
第四篇是史书注疏,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陈知昱又答了一篇。
第五篇题目出自《汉书·礼乐志》陈知昱又以一篇《养礼成德论》答之。
待到陈知昱答完第五篇,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了,此时他也是写到手快抽筋了。
看了一眼天色,陈知昱觉得自己的快点了,不然就要在这里过夜了。
翻开第六题,陈知昱蒙了,居然是诗赋各一篇。按照正常来说秘阁考试是不会出现诗赋的,怎么到自己这里居然出现了?
陈知昱实在是想不明白,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进士出身是御赐的,所以才出这一题吧?
这个还真让陈知昱猜对了,正因为陈知昱是名臣之后,有着书香门第的招牌,所以政事堂的几位大佬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让他作诗赋各一篇以考究他的才学,毕竟这会还是诗赋与策论并重的仁宗时期。
陈知昱看了一眼诗题,诗题是《咏物言志》,这个还比较简单。看到了赋题是《通其变而使民不倦》陈知昱有点哭笑不得,哭的是自己哪里会作赋,笑的是这个题目陈知昱还真背过几篇,林希,程颢,苏轼的赋他前世都看过。
陈知昱决定还是先将赋借鉴出来,思索了一番陈知昱决定借鉴程颢大佬的赋并将其改名为《秘阁试佚道使民赋》,想通了之后,陈知昱就开始下笔了:人情莫不乐利,圣政为能使民;以佚道而敦敕,俾当时之服循。......是皆俾民有乐佚之道焉,虽劳何怨。
答完赋题,陈知昱终于随意起来了,思索着选什么东西咏物言志,毕竟这就很容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抄,后世背了那么多诗,看了那么多诗集可不是白背白看的。
最后陈知昱选定了以竹为题,唐宋多以梅花咏志,用竹能突出新颖,所以一首《竹石》出现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虽然心中觉得对不起板桥先生,但是陈知昱还是厚脸皮的借用了。
六题中,陈知昱三题是自己做的,另外三题是抄的,所以做得完成的很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陈知昱又检查了一遍才通知监考的考官说自己完成考试了。
而考官劝他再看看,毕竟大佬们都关注着这场考试呢,不过被陈知昱拒绝了。
本来按照宋朝的科举制度试卷是要弥封、誊录的,但是由于考试的就陈知昱一人,考题又是有皇帝和政事堂的大臣当天朝会后临时出的,规避了作弊的可能性。
主考官王拱辰本来已经都回了家,毕竟正常来说,都是要考到第二天的。结果听到值守的人来报说陈知昱已经交卷了,身为主考官的他只能又回到了考场配合监考官将试卷锁了起来,虽然制科是大事,但是整个考官团队不可能为了他陈知昱一个人回来办事,所以只能将试卷锁了起来,等待第二天再和一众负责人审卷。
“小郎君,不是说要考一天一夜吗?这才八个时辰不到你就回来了?”交卷后,陈知昱就离开考场回到了京城的家,一进门罗晋就问道。
“答得比较快,答完就就回来了。”
“那我去准备饭菜。”罗晋对于科考可没什么研究,不知道他家小郎君创造了答题最快的记录。
原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这句话主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也就是“富民”思想,削减田税的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陈知昱以富民富国论答确是对题的。
紧接着第三篇是出自《春秋公羊传》何休注,陈知昱又借鉴了苏大神的一篇文章《王者不治夷狄论》。
第四篇是史书注疏,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陈知昱又答了一篇。
第五篇题目出自《汉书·礼乐志》陈知昱又以一篇《养礼成德论》答之。
待到陈知昱答完第五篇,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了,此时他也是写到手快抽筋了。
看了一眼天色,陈知昱觉得自己的快点了,不然就要在这里过夜了。
翻开第六题,陈知昱蒙了,居然是诗赋各一篇。按照正常来说秘阁考试是不会出现诗赋的,怎么到自己这里居然出现了?
陈知昱实在是想不明白,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进士出身是御赐的,所以才出这一题吧?
这个还真让陈知昱猜对了,正因为陈知昱是名臣之后,有着书香门第的招牌,所以政事堂的几位大佬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让他作诗赋各一篇以考究他的才学,毕竟这会还是诗赋与策论并重的仁宗时期。
陈知昱看了一眼诗题,诗题是《咏物言志》,这个还比较简单。看到了赋题是《通其变而使民不倦》陈知昱有点哭笑不得,哭的是自己哪里会作赋,笑的是这个题目陈知昱还真背过几篇,林希,程颢,苏轼的赋他前世都看过。
陈知昱决定还是先将赋借鉴出来,思索了一番陈知昱决定借鉴程颢大佬的赋并将其改名为《秘阁试佚道使民赋》,想通了之后,陈知昱就开始下笔了:人情莫不乐利,圣政为能使民;以佚道而敦敕,俾当时之服循。......是皆俾民有乐佚之道焉,虽劳何怨。
答完赋题,陈知昱终于随意起来了,思索着选什么东西咏物言志,毕竟这就很容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抄,后世背了那么多诗,看了那么多诗集可不是白背白看的。
最后陈知昱选定了以竹为题,唐宋多以梅花咏志,用竹能突出新颖,所以一首《竹石》出现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虽然心中觉得对不起板桥先生,但是陈知昱还是厚脸皮的借用了。
六题中,陈知昱三题是自己做的,另外三题是抄的,所以做得完成的很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陈知昱又检查了一遍才通知监考的考官说自己完成考试了。
而考官劝他再看看,毕竟大佬们都关注着这场考试呢,不过被陈知昱拒绝了。
本来按照宋朝的科举制度试卷是要弥封、誊录的,但是由于考试的就陈知昱一人,考题又是有皇帝和政事堂的大臣当天朝会后临时出的,规避了作弊的可能性。
主考官王拱辰本来已经都回了家,毕竟正常来说,都是要考到第二天的。结果听到值守的人来报说陈知昱已经交卷了,身为主考官的他只能又回到了考场配合监考官将试卷锁了起来,虽然制科是大事,但是整个考官团队不可能为了他陈知昱一个人回来办事,所以只能将试卷锁了起来,等待第二天再和一众负责人审卷。
“小郎君,不是说要考一天一夜吗?这才八个时辰不到你就回来了?”交卷后,陈知昱就离开考场回到了京城的家,一进门罗晋就问道。
“答得比较快,答完就就回来了。”
“那我去准备饭菜。”罗晋对于科考可没什么研究,不知道他家小郎君创造了答题最快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