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暗潮(高殷)11
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熔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件事情,贡生们已经策划了整整两天,行程、时间与人数基本上都定了下来,就差一点最后的细节需要调整,那就是到县衙门口示威的时候,究竟该抬什么牌位助威。
稚嫩嗓子始终坚持只抬先师孔圣牌位。浑厚嗓音再三插嘴,表示显祖先帝(是太上皇才对!)的御赐匾额更是护身利器,但是沙哑嗓子表示,就算是杀了他,他也绝不允许有人爬上北门摘匾,“行此不臣之事”……
最后,还得是王衙内拍板。他决定,除了孔圣牌位之外,还要一并捎上孟子亚圣,另外再针对季越的私人信仰,专门加上一尊祆教火坛。苦思良久的难题终被攻破,三楼包间立即变得人声鼎沸,贡生纷纷弹冠相庆,把“天赐”、“神佑”这样的马屁谄词,不要钱似地抛到王衙内头顶。众多高帽堆叠在一起,压得房梁呻吟阵阵。
人逢喜事,当然少不了杜康助兴。才俊们开始吆喝着上酒上菜,从他们嚷嚷的“清汾六坛”、“紫珀葡萄酒十罐”等惊人数目来看,再喝八轮也绝无问题。不过,高殷是不会继续奉陪了,他把那个姗姗来迟、腿肚子至今仍在哆嗦的小二叫进屋里,丢过去半两银子结账走人。
该听的都已经听过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抢在贡生们之前赶紧行动。只是,原本与斛律熙和说好的,与她一起漫步河畔的那个计划……“李兄——熙和,”田鹏鸾出门后,高殷立即冲动地叫住了皇淑妃。他握住熙和的小手,充满歉意地低下了头:
“咱们还是去小夜市。就是…… 就是到时候,恐怕不能照原先商量的去玩了。”
“我就知道。嗨——”斛律熙和眨眨眼,突然间虎口发力,反过来捏了高殷一把,痛的他是当场倒抽一口冷气。“行了,这就报仇了。”女孩豪迈地拍拍高殷肩膀,“到那边都要干什么?‘江衙内’,还请吩咐~”
在京师汴梁,人们通常把位于内城朱雀门西南,夹在惠民河与南汴河之间的那个集市叫做小夜市。每当夕阳西下,这里就会点上黄澄澄亮莹莹的数百盏提灯,照的场子好似晴天白昼,将热闹与熙攘一直持续到子夜凌晨。
这里的杂剧千奇百怪,覆盖天南海北的众多流派;这里的评书缤纷精彩,小说大家使劲浑身解数,逗得听众个个开怀。不过,小夜市最有名的,还是那些或者常驻或者流动,戏码月月不重样的杂耍艺人。无论是高空交接这样的惊险特技,还是隔空移物这类的奇妙戏法,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着的。
按照原本的计划,高殷将会带着斛律熙和,在田鹏鸾的跟随下一直逛到漫天火烧云。等到美丽的橘红色霞光洒下,他们就会和素不相识的众多看客一起鼓掌欢呼,欢迎今晚的首批杂耍艺人闪亮登场。天保三年以前,义宁公主每年都会领上两个弟妹,偷偷摸摸地到夜市玩上那么几次。那份久违的快乐,高殷直到七年后才有了一次重温的机会,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与其失之交臂。
对他来说,自从得知贡生们的计划后,无论是耍猴艺人顽皮的猴群,还是天竺蛇舞师傅的危险技艺,就全都在一瞬间丧失了吸引力。未时过半的时候,三人骑马来到了紧贴南汴河的小夜市,这里虽不像晚上那样人山人海,但是举目所见,仍旧满是喧哗的人流。这边是糖炸果子,那边是新懒柿子,西街大汉拿刀挑了蛤蜊,当街请你品尝,东街阿婆用麻绳捆了螃蟹,一串一串新鲜发卖……骑马进入这片喧闹的市场,立即能让你体会到何谓“民以食为天”,拐几个弯走到河边,制卖糖人、纸艺、风筝与各式玩具的艺人,马上又体现了另一句著名成语,“饱暖思淫欲”。
不过,这地方热闹归热闹,但是对逛街人来说,感觉远没有云骑桥那边来的舒服。穿越作为集市边界的栅栏墙后,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汤烂臭气,就开始在人们身边缭绕不去,接下来只要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耐住性子继续兜圈细看,小夜市以及汴河岸边的这幅景象,光鲜外皮马上就会被扒的一干二净。
高殷注意到了河鲜小贩随意丢弃在摊位旁边,快要蔓延成长城的鳞壳之山,黏糊糊的鱼血沁入地面,马蹄踩上去立刻就是一阵腥臭喷涌;田鹏鸾在裸露的路基上拼命控马,一面气喘吁吁摆弄缰绳,一面对修到一半就丢弃不管的开封县衙大加抱怨;斛律熙和灵巧地避开砖瓦从林,却又不慎撞进被果贩拿来标示地盘的果核塔堆,绿头苍蝇混合着果皮残渣,好似震天雷一般“嗡营”炸开……
拜这些垃圾所赐,有些比较靠里面的小路,已经被堵得只剩两条瘦狗那么宽。三个人很快就发现,要想不磕不碰地逛完小夜市,步行显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把紧挨内城城墙的这座老资格集市,变成了这么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样子?
“还能是谁!挨这边摆摊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自觉,有啥垃圾随手就扔。你哪怕多走两步路,都丢掉一堆里头也好啊!”发饰摊老板孙三明(四十四岁)愤愤不平地一扬手,油腻的酱肉包装纸立刻飞到街上,好像灰飞蛾一样翩翩起舞。
“这个么,呵呵,几位衙内问这个,对吧?”卖蜜渍果脯的白京(三十五岁)冷笑两下,“噗通”一声坐进靠背绳床,慢条斯理地摇起蒲扇:
“地是土做的,对吧?是土,那就会被踩成坑。这边天天晚上一堆人,对吧?人一多,脏东西肯定扔的到处都是。这些事说到底都得官府管,官府收税钱,就得管这些事,对吧?”
“哎唷,官府?后生啊,可莫提官府咯。”摆江南干货摊的宋阿婆(六十多岁?),就像拨浪鼓一样连连摇头,满脸皱纹变得愈发深邃:
“来不来随他,来不来随他。阿婆我每日卯时进市,税钱不欠一个铜板,酉时一到准时收摊,哪个也不与他争。阿弥陀佛,官府可莫来打搅,莫来打搅…… ”
这件事情,贡生们已经策划了整整两天,行程、时间与人数基本上都定了下来,就差一点最后的细节需要调整,那就是到县衙门口示威的时候,究竟该抬什么牌位助威。
稚嫩嗓子始终坚持只抬先师孔圣牌位。浑厚嗓音再三插嘴,表示显祖先帝(是太上皇才对!)的御赐匾额更是护身利器,但是沙哑嗓子表示,就算是杀了他,他也绝不允许有人爬上北门摘匾,“行此不臣之事”……
最后,还得是王衙内拍板。他决定,除了孔圣牌位之外,还要一并捎上孟子亚圣,另外再针对季越的私人信仰,专门加上一尊祆教火坛。苦思良久的难题终被攻破,三楼包间立即变得人声鼎沸,贡生纷纷弹冠相庆,把“天赐”、“神佑”这样的马屁谄词,不要钱似地抛到王衙内头顶。众多高帽堆叠在一起,压得房梁呻吟阵阵。
人逢喜事,当然少不了杜康助兴。才俊们开始吆喝着上酒上菜,从他们嚷嚷的“清汾六坛”、“紫珀葡萄酒十罐”等惊人数目来看,再喝八轮也绝无问题。不过,高殷是不会继续奉陪了,他把那个姗姗来迟、腿肚子至今仍在哆嗦的小二叫进屋里,丢过去半两银子结账走人。
该听的都已经听过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抢在贡生们之前赶紧行动。只是,原本与斛律熙和说好的,与她一起漫步河畔的那个计划……“李兄——熙和,”田鹏鸾出门后,高殷立即冲动地叫住了皇淑妃。他握住熙和的小手,充满歉意地低下了头:
“咱们还是去小夜市。就是…… 就是到时候,恐怕不能照原先商量的去玩了。”
“我就知道。嗨——”斛律熙和眨眨眼,突然间虎口发力,反过来捏了高殷一把,痛的他是当场倒抽一口冷气。“行了,这就报仇了。”女孩豪迈地拍拍高殷肩膀,“到那边都要干什么?‘江衙内’,还请吩咐~”
在京师汴梁,人们通常把位于内城朱雀门西南,夹在惠民河与南汴河之间的那个集市叫做小夜市。每当夕阳西下,这里就会点上黄澄澄亮莹莹的数百盏提灯,照的场子好似晴天白昼,将热闹与熙攘一直持续到子夜凌晨。
这里的杂剧千奇百怪,覆盖天南海北的众多流派;这里的评书缤纷精彩,小说大家使劲浑身解数,逗得听众个个开怀。不过,小夜市最有名的,还是那些或者常驻或者流动,戏码月月不重样的杂耍艺人。无论是高空交接这样的惊险特技,还是隔空移物这类的奇妙戏法,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着的。
按照原本的计划,高殷将会带着斛律熙和,在田鹏鸾的跟随下一直逛到漫天火烧云。等到美丽的橘红色霞光洒下,他们就会和素不相识的众多看客一起鼓掌欢呼,欢迎今晚的首批杂耍艺人闪亮登场。天保三年以前,义宁公主每年都会领上两个弟妹,偷偷摸摸地到夜市玩上那么几次。那份久违的快乐,高殷直到七年后才有了一次重温的机会,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与其失之交臂。
对他来说,自从得知贡生们的计划后,无论是耍猴艺人顽皮的猴群,还是天竺蛇舞师傅的危险技艺,就全都在一瞬间丧失了吸引力。未时过半的时候,三人骑马来到了紧贴南汴河的小夜市,这里虽不像晚上那样人山人海,但是举目所见,仍旧满是喧哗的人流。这边是糖炸果子,那边是新懒柿子,西街大汉拿刀挑了蛤蜊,当街请你品尝,东街阿婆用麻绳捆了螃蟹,一串一串新鲜发卖……骑马进入这片喧闹的市场,立即能让你体会到何谓“民以食为天”,拐几个弯走到河边,制卖糖人、纸艺、风筝与各式玩具的艺人,马上又体现了另一句著名成语,“饱暖思淫欲”。
不过,这地方热闹归热闹,但是对逛街人来说,感觉远没有云骑桥那边来的舒服。穿越作为集市边界的栅栏墙后,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汤烂臭气,就开始在人们身边缭绕不去,接下来只要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耐住性子继续兜圈细看,小夜市以及汴河岸边的这幅景象,光鲜外皮马上就会被扒的一干二净。
高殷注意到了河鲜小贩随意丢弃在摊位旁边,快要蔓延成长城的鳞壳之山,黏糊糊的鱼血沁入地面,马蹄踩上去立刻就是一阵腥臭喷涌;田鹏鸾在裸露的路基上拼命控马,一面气喘吁吁摆弄缰绳,一面对修到一半就丢弃不管的开封县衙大加抱怨;斛律熙和灵巧地避开砖瓦从林,却又不慎撞进被果贩拿来标示地盘的果核塔堆,绿头苍蝇混合着果皮残渣,好似震天雷一般“嗡营”炸开……
拜这些垃圾所赐,有些比较靠里面的小路,已经被堵得只剩两条瘦狗那么宽。三个人很快就发现,要想不磕不碰地逛完小夜市,步行显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把紧挨内城城墙的这座老资格集市,变成了这么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样子?
“还能是谁!挨这边摆摊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自觉,有啥垃圾随手就扔。你哪怕多走两步路,都丢掉一堆里头也好啊!”发饰摊老板孙三明(四十四岁)愤愤不平地一扬手,油腻的酱肉包装纸立刻飞到街上,好像灰飞蛾一样翩翩起舞。
“这个么,呵呵,几位衙内问这个,对吧?”卖蜜渍果脯的白京(三十五岁)冷笑两下,“噗通”一声坐进靠背绳床,慢条斯理地摇起蒲扇:
“地是土做的,对吧?是土,那就会被踩成坑。这边天天晚上一堆人,对吧?人一多,脏东西肯定扔的到处都是。这些事说到底都得官府管,官府收税钱,就得管这些事,对吧?”
“哎唷,官府?后生啊,可莫提官府咯。”摆江南干货摊的宋阿婆(六十多岁?),就像拨浪鼓一样连连摇头,满脸皱纹变得愈发深邃:
“来不来随他,来不来随他。阿婆我每日卯时进市,税钱不欠一个铜板,酉时一到准时收摊,哪个也不与他争。阿弥陀佛,官府可莫来打搅,莫来打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