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崇祯窃听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满清军队出关,勤王军凯旋,不过还在路上的时候,始于崇祯十一年十月入关的这次对虏战事,大概的损失也统计出来了。
满清军队流窜两千余里,祸害了河北省、顺天府、山东西部和北部地区,共克济南府之外,另外还有三州、五十五县、两个长城关卡被攻破,蓟辽总督吴阿衡被杀,生擒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还有告老还乡地孙承宗,全家上百口人,都为抵抗满清而战死。无数的百姓家破人亡,其中,光是被掠去辽东的大明百姓,就有将近二十万人。金银珠宝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此战之后,被建虏肆虐地地方需要重建,解救出来的将近二十万百姓,要重新安置,还有更多的难民,也要妥善安置。战事虽然结束,可要做得事情,却还有很多。
但不管怎么样,毕竟是有打了几次大胜仗,又救回了不少百姓,比起前面几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鞑子劫掠一番后出关,毕竟已经有了进步。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需要这个胜利,需要宣传这个胜利来鼓舞全国百姓的士气,来提高朝廷的声望,提高他这个皇帝的声望,因此,对于凯旋的勤王军,就一定要隆重待之了。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上,永远都有斗争。
这战事才刚结束,朝廷上就有人跳出来,要求追责宗藩失陷之责!这个是大事,摆到了明面上,哪怕是崇祯皇帝,也要认真对待。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各地藩王宗室,也纷纷上奏朝廷,为德王哭诉。
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就为此事开始砍脑袋了。在崇祯十二年八月,把巡抚总兵之流的颜继祖、祖宽、倪宠、邓希诏、孙茂林等一批文武大臣共三十六人,被集体押解到京师西市,当街开刀问斩。
这些人的名单拟定,以及处决他们的人,就是杨嗣昌。
面对来势汹汹地为德王讨公道,崇祯皇帝当然要顺应“民意”,就在文华殿内的议事中,怒声表态道:“此事,从我大明开国以来,几未有过。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朕要不狠狠地收拾那些要为此负责之人,朕就愧对德王,愧对太祖成祖!”
听到这话,内阁辅臣杨嗣昌笑了。看来这战事打完了,崇祯皇帝就终归是变回原来的那个崇祯皇帝了。卢象升已经用完了,就该收拾他了。呵呵,亏了自己之前还以为皇上改了性子,竟然一直护着卢象升。原来是要用他打仗而已!
朝堂之上,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是这个想法。毕竟在他们看来,卢象升是统领这次勤王军的。在他统领勤王军和建虏打仗地时候,结果却失陷了宗藩,他要不是第一责任人,那谁还是第一责任人?如果要处罚别人的,那卢象升必须要先处罚才行!
就是基于这个理由,他们认为,等卢象升领着勤王军回到京师,交出兵权之后,就是他锒铛入狱的时候。
对此,杨嗣昌甚至还“好心”地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如今卢尚书手握兵权,以微臣之见,追究责任之事,还是暂且延后才好!”
“对对对,此事需从长计议!”
“陛下,臣亦附议!”
“……”
听着底下这些臣子一个个都这么表态,好像认定了自己要处置卢象升一样,崇祯皇帝就忍不住心中冷笑。
呵呵,朕所说得罪魁祸首,所要追究的失陷宗藩之罪,可不是找卢象升,而是杨嗣昌、陈新甲、八大晋商以及其他有关联的人。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人,建虏何至于如此猖狂!又何至于失陷宗藩!
等着吧,等朕把勤王军改制,把御马监辖下的军队整编完成,有了可靠地军队之后,就以雷霆之势,把你们都一网打尽!
不过要完成这个改编,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孙传庭所部还好一点,他的“清屯充饷”之策,让他有了足够的钱粮。另外,他麾下的秦兵,是他到任陕西巡抚任上之后新组建而成的。因此麾下兵马,都是正兵,并无其他军队所共有的家丁制。
而三边总督洪承畴的麾下,他并没有新练兵马,都是调集辖下各处能战之总兵等将领作战。而明末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总兵,都是家丁制。包括曹变蛟、贺人龙等人,全部都是。而这种情况,改编为御马监辖下之后,自然就不能有了。
当然了,之所以是家丁制了,也不好说曹变蛟等人就是贪腐将领。因此这家丁制的形成,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而不是曹变蛟等人要克扣军饷来养家丁。
自从明孝宗废除开中法之后,北方边境的军粮储备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边军的战斗力大为降低。而蒙古人时常来打草谷,甚至有的时候规模非常大,就更是加剧了屯田的荒废,也壮大了蒙古人。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边军这边自然要采取对应的措施了。
从嘉靖年间开始,边军就开始了改编。这个改编,就是针对蒙古人的特点。
而蒙古人的特点,就是先集中兵力突破边墙。在破边之后,就以他们都是骑军的高机动性,分千人左右规模的骑军四处分散劫掠。
而蒙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穷;因此,他们骑兵的装备和战斗力,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等级;而是只有少数骑军是常备军,拥有精良护甲和优质兵器,时常训练,具有很高地战斗力。
至于那些牧民,其实也就是会骑马射箭而已。一支军队,要想是强军,就必须有良好地军纪,至少要能听从军令,识得军中各种规矩,能协同打仗,有顽强的战斗意志等等。普通牧民,也就是放羊而已,那可能上阵就天然会打仗了。说句不好听的,来犯大明的时候,就只是武装牧民,还是牧民而已。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蒙古人的千人骑军,就往往是少数精锐骑卒,领着一大群武装牧民的劫掠而已。
另外,蒙古人的人口和他们的物资匮乏等等情况,又决定了他们难以承受精锐损失过大,因此,大明边军就针对这种情况,只要打败或者消灭那些精锐的蒙古骑兵,剩下的那些武装牧民,自己都会吓跑。
由此,明军就同样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军出来,这支骑军,要求能打赢蒙古地精锐骑军,自然人数就不可能多到那里去。而这些骑军又肯定是跟随将领行动,于是,就很容易演化成了将领的亲兵近随,也就是家丁了。
家丁制一开始出来也没错,毕竟军饷不足,没法把全军都训练成精锐的前提下,就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的军队才行。
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军制地弊端就出来了。军中资源不可避免地倾斜向家丁,让大明的百万边军,就基本成了摆设。
对于这... -->>
满清军队出关,勤王军凯旋,不过还在路上的时候,始于崇祯十一年十月入关的这次对虏战事,大概的损失也统计出来了。
满清军队流窜两千余里,祸害了河北省、顺天府、山东西部和北部地区,共克济南府之外,另外还有三州、五十五县、两个长城关卡被攻破,蓟辽总督吴阿衡被杀,生擒德王朱由枢、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还有告老还乡地孙承宗,全家上百口人,都为抵抗满清而战死。无数的百姓家破人亡,其中,光是被掠去辽东的大明百姓,就有将近二十万人。金银珠宝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此战之后,被建虏肆虐地地方需要重建,解救出来的将近二十万百姓,要重新安置,还有更多的难民,也要妥善安置。战事虽然结束,可要做得事情,却还有很多。
但不管怎么样,毕竟是有打了几次大胜仗,又救回了不少百姓,比起前面几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鞑子劫掠一番后出关,毕竟已经有了进步。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需要这个胜利,需要宣传这个胜利来鼓舞全国百姓的士气,来提高朝廷的声望,提高他这个皇帝的声望,因此,对于凯旋的勤王军,就一定要隆重待之了。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上,永远都有斗争。
这战事才刚结束,朝廷上就有人跳出来,要求追责宗藩失陷之责!这个是大事,摆到了明面上,哪怕是崇祯皇帝,也要认真对待。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各地藩王宗室,也纷纷上奏朝廷,为德王哭诉。
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就为此事开始砍脑袋了。在崇祯十二年八月,把巡抚总兵之流的颜继祖、祖宽、倪宠、邓希诏、孙茂林等一批文武大臣共三十六人,被集体押解到京师西市,当街开刀问斩。
这些人的名单拟定,以及处决他们的人,就是杨嗣昌。
面对来势汹汹地为德王讨公道,崇祯皇帝当然要顺应“民意”,就在文华殿内的议事中,怒声表态道:“此事,从我大明开国以来,几未有过。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朕要不狠狠地收拾那些要为此负责之人,朕就愧对德王,愧对太祖成祖!”
听到这话,内阁辅臣杨嗣昌笑了。看来这战事打完了,崇祯皇帝就终归是变回原来的那个崇祯皇帝了。卢象升已经用完了,就该收拾他了。呵呵,亏了自己之前还以为皇上改了性子,竟然一直护着卢象升。原来是要用他打仗而已!
朝堂之上,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是这个想法。毕竟在他们看来,卢象升是统领这次勤王军的。在他统领勤王军和建虏打仗地时候,结果却失陷了宗藩,他要不是第一责任人,那谁还是第一责任人?如果要处罚别人的,那卢象升必须要先处罚才行!
就是基于这个理由,他们认为,等卢象升领着勤王军回到京师,交出兵权之后,就是他锒铛入狱的时候。
对此,杨嗣昌甚至还“好心”地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如今卢尚书手握兵权,以微臣之见,追究责任之事,还是暂且延后才好!”
“对对对,此事需从长计议!”
“陛下,臣亦附议!”
“……”
听着底下这些臣子一个个都这么表态,好像认定了自己要处置卢象升一样,崇祯皇帝就忍不住心中冷笑。
呵呵,朕所说得罪魁祸首,所要追究的失陷宗藩之罪,可不是找卢象升,而是杨嗣昌、陈新甲、八大晋商以及其他有关联的人。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人,建虏何至于如此猖狂!又何至于失陷宗藩!
等着吧,等朕把勤王军改制,把御马监辖下的军队整编完成,有了可靠地军队之后,就以雷霆之势,把你们都一网打尽!
不过要完成这个改编,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孙传庭所部还好一点,他的“清屯充饷”之策,让他有了足够的钱粮。另外,他麾下的秦兵,是他到任陕西巡抚任上之后新组建而成的。因此麾下兵马,都是正兵,并无其他军队所共有的家丁制。
而三边总督洪承畴的麾下,他并没有新练兵马,都是调集辖下各处能战之总兵等将领作战。而明末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的总兵,都是家丁制。包括曹变蛟、贺人龙等人,全部都是。而这种情况,改编为御马监辖下之后,自然就不能有了。
当然了,之所以是家丁制了,也不好说曹变蛟等人就是贪腐将领。因此这家丁制的形成,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而不是曹变蛟等人要克扣军饷来养家丁。
自从明孝宗废除开中法之后,北方边境的军粮储备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边军的战斗力大为降低。而蒙古人时常来打草谷,甚至有的时候规模非常大,就更是加剧了屯田的荒废,也壮大了蒙古人。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边军这边自然要采取对应的措施了。
从嘉靖年间开始,边军就开始了改编。这个改编,就是针对蒙古人的特点。
而蒙古人的特点,就是先集中兵力突破边墙。在破边之后,就以他们都是骑军的高机动性,分千人左右规模的骑军四处分散劫掠。
而蒙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穷;因此,他们骑兵的装备和战斗力,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等级;而是只有少数骑军是常备军,拥有精良护甲和优质兵器,时常训练,具有很高地战斗力。
至于那些牧民,其实也就是会骑马射箭而已。一支军队,要想是强军,就必须有良好地军纪,至少要能听从军令,识得军中各种规矩,能协同打仗,有顽强的战斗意志等等。普通牧民,也就是放羊而已,那可能上阵就天然会打仗了。说句不好听的,来犯大明的时候,就只是武装牧民,还是牧民而已。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蒙古人的千人骑军,就往往是少数精锐骑卒,领着一大群武装牧民的劫掠而已。
另外,蒙古人的人口和他们的物资匮乏等等情况,又决定了他们难以承受精锐损失过大,因此,大明边军就针对这种情况,只要打败或者消灭那些精锐的蒙古骑兵,剩下的那些武装牧民,自己都会吓跑。
由此,明军就同样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军出来,这支骑军,要求能打赢蒙古地精锐骑军,自然人数就不可能多到那里去。而这些骑军又肯定是跟随将领行动,于是,就很容易演化成了将领的亲兵近随,也就是家丁了。
家丁制一开始出来也没错,毕竟军饷不足,没法把全军都训练成精锐的前提下,就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的军队才行。
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军制地弊端就出来了。军中资源不可避免地倾斜向家丁,让大明的百万边军,就基本成了摆设。
对于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