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明末总兵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近晌午,天气又炎热,许多过路的商旅便来到茶馆内喝茶歇息。茶馆不大,也就十来张桌子。里边除了卖些常见的茶水点心,还有瓜子花生等一些炒货。
杨林三人见其他桌子都客满了,只得坐在仅剩下的那张靠墙的桌子边。叫了一壶茶水后,三人便拿出面饼吃了起来。与杨林三人邻座的是一位年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边还坐着两名随从。看衣着打扮,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子弟。
那青年此时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容颜欢展。专注的竟全然不觉面前的茶杯已经换过两次热水。
“好好好,此书甚好!”青年突得连说几个好字,合上书向身边的一名随从道:“杨将军真是我大明忠良,在辽东荣马倥偬之余竟然收集这么多建虏情报,让我大明人人识得其狼子野心,野蛮陋习。真是相见恨晚,本公子与此书真是相见恨晚啊。”
那随从见青年不胜感慨,忙道:“是啊。杨将军这本书真是让人叫绝警醒,把建虏那边的情形写得一清二楚。若不是他,世人还得认为建虏不过是疥癣之患,不足为虑。可惜,杨将军与两位少将军都为国捐躯了。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还好,此书终于让本公子遇到了。以前虽有耳闻,但终未遇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好书!这本书乃警醒世人的大作,要多加刊印,一定要多加刊印才好。”这青年说罢又将书打开,对方才答话的随从道:“二管家,回去以后,加紧联系此书刊印的事宜。银两费用都由本公子出。”
“是,公子!”随从站起身来微微躬身道。
杨林听见青年这些话不免向他手中的书看去。只见封面上四个字——《建虏秘史》。心中不免一动,暗道四川什么都好,就是交通不便。《建虏秘史》去年就刊印天下了,现今才出现在成都。可见传播速度之慢。
此时青年又捧起书,口中不免照着书上所写读出声来:“……前朝蒙元泰定元年冬,西洋历一三二一年圣诞节,建虏起步骑八万围攻罗刹国京师莫斯科。屡攻不下之际,掘城外罗刹国人祖坟泄愤。并纵骑四掠,得方圆百里人口数万,胁迫其中青壮为军,攻城时列为头阵。又将所掠妇女尽数充为营妓,日夜淫渲。事后将上万妇女剖腹割阴,军士间以此为赛,曰之为百人斩。又将剩余老弱尽皆屠宰,充为越冬之粮……。无耻之极,实为禽兽之举!”青年读到此处不禁合书大骂。
“……西洋历一三二八年夏,通古斯之地大旱,草木皆黄。建虏起兵十余万,再犯罗刹国京师莫斯科。建虏围攻达半年之久,罗刹不敌,乞降。城陷后,建虏尽屠其军民三十万泄愤,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城中大火绵延十余日,死者无数,尸臭之气百里可闻……”杨林接着青年未读完的内容道。
“咦?”青年闻听杨林把书中下半段内容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不免微微一愣,上下打量了一番道:“你怎知书中内容?并背诵如流?”
这时青年旁边的那位二管家起身呵斥杨林道:“大胆!我家公子读书,你怎可随意打断!”
“二管家,不得无礼。”青年轻喝一声道。
杨林站起身来一抱拳,道:“在下冒昧,失礼之处。还请公子见谅!在下读过此书不止十遍,对书中一些记载印象深刻。对建虏所做惨绝人寰之事也是憎恨之至,所以方才见公子读到书中第一卷第十五章——‘建虏两围莫斯科’时,不免跟着读起来。此段记载应为书中第五十五页。”
“哦?”青年不可置信的把书拿起来,一看果如杨林所言,卷名、章名和页码确实不差。不禁又上下打量了一番杨林,见他除了英俊一些外,衣着打扮与普通人无异。不禁开口问道:“听阁下口音不是本地人,可否赐教尊名讳?”
“公子抬爱。在下山西平阳府人士杨木。”杨林故意隐瞒了真实名字和籍贯,他怕这位青年万一与范家有关系,那麻烦可大了。“旁边这两位是胞弟杨田和表弟于万书。”
杨雷和于万学闻言急忙起身向青年拱手施礼。
青年也起身向杨林三人拱了拱手道:“鄙人王澎,就是这成都府人士。今日与三位相遇,幸会幸会!”
随后王澎让二管家招呼伙计把两伙人的桌子合在一起,又上了一些茶水点心,这才向杨林道:“方才阁下说读过这不下十遍,那么请问阁下如何看待这建虏祸乱辽东之事?”
杨林一笑道:“既然公子厚爱,在下就献丑说两句。书中那些揭露建虏罪行和野心的情形我不去讲。只说对付建虏的办法。就四个字——以武为重!”
“哦?何为以武为重?”王澎一听大为惊奇,不禁向前探了探身子。
“以武为重,就是欲灭其族必先灭其国;预先灭其国必先灭其军;欲先灭其军必先强军;欲先强军必要赏罚分明;欲赏罚分明必先知军心,欲知军心必先改我朝以文治武之制!”
“嗯?欲先灭其族必先灭其国……”王澎反复思考这段话,随后道:“阁下高论!不过,以文治武之制为我大明国策,乃社稷稳固之根本。若不严加掌握,军将做大,那我朝岂不与唐朝类似,藩镇林立天下大乱?”
“非也!”杨林摇摇头道:“现今朝廷之军制已是防止军将做大的最好方法。公子无需多虑。”
“也对,朝廷现行军制乃历朝所不及,这一点我真是多虑了。”王澎思虑片刻道:“不过这建虏真如书中所言,以区区不到三十万人之力,就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现在这几年年景不好,尤其是西北一带,唉,我们一路所见,难民无数。若是我朝内有动乱,再加上一些卖国求荣之辈在其中推波助澜,这建虏还真容易趁虚而入窃夺我华夏神器。”杨林不能把前世的历史说给王澎听。一是初次谋面不知其底细;二是乱说可是要被官府冠以罪名入狱的。所以点到即止就行了。
王鹏听罢眉头立刻拧成了一股绳,问道:“阁下未必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我大明有军百万,民亿兆,只要万众一心,建虏和宵小之徒又能掀起多大波澜?”
杨林道:“公子所言不假。我大明确实有军百万,民亿兆。但若是这人心不齐呢?况且我大明虽拥百万之军,真正能顶上用场的究竟有几何?”
&... -->>
时近晌午,天气又炎热,许多过路的商旅便来到茶馆内喝茶歇息。茶馆不大,也就十来张桌子。里边除了卖些常见的茶水点心,还有瓜子花生等一些炒货。
杨林三人见其他桌子都客满了,只得坐在仅剩下的那张靠墙的桌子边。叫了一壶茶水后,三人便拿出面饼吃了起来。与杨林三人邻座的是一位年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边还坐着两名随从。看衣着打扮,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子弟。
那青年此时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容颜欢展。专注的竟全然不觉面前的茶杯已经换过两次热水。
“好好好,此书甚好!”青年突得连说几个好字,合上书向身边的一名随从道:“杨将军真是我大明忠良,在辽东荣马倥偬之余竟然收集这么多建虏情报,让我大明人人识得其狼子野心,野蛮陋习。真是相见恨晚,本公子与此书真是相见恨晚啊。”
那随从见青年不胜感慨,忙道:“是啊。杨将军这本书真是让人叫绝警醒,把建虏那边的情形写得一清二楚。若不是他,世人还得认为建虏不过是疥癣之患,不足为虑。可惜,杨将军与两位少将军都为国捐躯了。真是老天不开眼啊。”
“还好,此书终于让本公子遇到了。以前虽有耳闻,但终未遇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好书!这本书乃警醒世人的大作,要多加刊印,一定要多加刊印才好。”这青年说罢又将书打开,对方才答话的随从道:“二管家,回去以后,加紧联系此书刊印的事宜。银两费用都由本公子出。”
“是,公子!”随从站起身来微微躬身道。
杨林听见青年这些话不免向他手中的书看去。只见封面上四个字——《建虏秘史》。心中不免一动,暗道四川什么都好,就是交通不便。《建虏秘史》去年就刊印天下了,现今才出现在成都。可见传播速度之慢。
此时青年又捧起书,口中不免照着书上所写读出声来:“……前朝蒙元泰定元年冬,西洋历一三二一年圣诞节,建虏起步骑八万围攻罗刹国京师莫斯科。屡攻不下之际,掘城外罗刹国人祖坟泄愤。并纵骑四掠,得方圆百里人口数万,胁迫其中青壮为军,攻城时列为头阵。又将所掠妇女尽数充为营妓,日夜淫渲。事后将上万妇女剖腹割阴,军士间以此为赛,曰之为百人斩。又将剩余老弱尽皆屠宰,充为越冬之粮……。无耻之极,实为禽兽之举!”青年读到此处不禁合书大骂。
“……西洋历一三二八年夏,通古斯之地大旱,草木皆黄。建虏起兵十余万,再犯罗刹国京师莫斯科。建虏围攻达半年之久,罗刹不敌,乞降。城陷后,建虏尽屠其军民三十万泄愤,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城中大火绵延十余日,死者无数,尸臭之气百里可闻……”杨林接着青年未读完的内容道。
“咦?”青年闻听杨林把书中下半段内容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不免微微一愣,上下打量了一番道:“你怎知书中内容?并背诵如流?”
这时青年旁边的那位二管家起身呵斥杨林道:“大胆!我家公子读书,你怎可随意打断!”
“二管家,不得无礼。”青年轻喝一声道。
杨林站起身来一抱拳,道:“在下冒昧,失礼之处。还请公子见谅!在下读过此书不止十遍,对书中一些记载印象深刻。对建虏所做惨绝人寰之事也是憎恨之至,所以方才见公子读到书中第一卷第十五章——‘建虏两围莫斯科’时,不免跟着读起来。此段记载应为书中第五十五页。”
“哦?”青年不可置信的把书拿起来,一看果如杨林所言,卷名、章名和页码确实不差。不禁又上下打量了一番杨林,见他除了英俊一些外,衣着打扮与普通人无异。不禁开口问道:“听阁下口音不是本地人,可否赐教尊名讳?”
“公子抬爱。在下山西平阳府人士杨木。”杨林故意隐瞒了真实名字和籍贯,他怕这位青年万一与范家有关系,那麻烦可大了。“旁边这两位是胞弟杨田和表弟于万书。”
杨雷和于万学闻言急忙起身向青年拱手施礼。
青年也起身向杨林三人拱了拱手道:“鄙人王澎,就是这成都府人士。今日与三位相遇,幸会幸会!”
随后王澎让二管家招呼伙计把两伙人的桌子合在一起,又上了一些茶水点心,这才向杨林道:“方才阁下说读过这不下十遍,那么请问阁下如何看待这建虏祸乱辽东之事?”
杨林一笑道:“既然公子厚爱,在下就献丑说两句。书中那些揭露建虏罪行和野心的情形我不去讲。只说对付建虏的办法。就四个字——以武为重!”
“哦?何为以武为重?”王澎一听大为惊奇,不禁向前探了探身子。
“以武为重,就是欲灭其族必先灭其国;预先灭其国必先灭其军;欲先灭其军必先强军;欲先强军必要赏罚分明;欲赏罚分明必先知军心,欲知军心必先改我朝以文治武之制!”
“嗯?欲先灭其族必先灭其国……”王澎反复思考这段话,随后道:“阁下高论!不过,以文治武之制为我大明国策,乃社稷稳固之根本。若不严加掌握,军将做大,那我朝岂不与唐朝类似,藩镇林立天下大乱?”
“非也!”杨林摇摇头道:“现今朝廷之军制已是防止军将做大的最好方法。公子无需多虑。”
“也对,朝廷现行军制乃历朝所不及,这一点我真是多虑了。”王澎思虑片刻道:“不过这建虏真如书中所言,以区区不到三十万人之力,就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现在这几年年景不好,尤其是西北一带,唉,我们一路所见,难民无数。若是我朝内有动乱,再加上一些卖国求荣之辈在其中推波助澜,这建虏还真容易趁虚而入窃夺我华夏神器。”杨林不能把前世的历史说给王澎听。一是初次谋面不知其底细;二是乱说可是要被官府冠以罪名入狱的。所以点到即止就行了。
王鹏听罢眉头立刻拧成了一股绳,问道:“阁下未必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我大明有军百万,民亿兆,只要万众一心,建虏和宵小之徒又能掀起多大波澜?”
杨林道:“公子所言不假。我大明确实有军百万,民亿兆。但若是这人心不齐呢?况且我大明虽拥百万之军,真正能顶上用场的究竟有几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