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中文网 www.7qzw.com,文娱抗日上海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伴随着这首《雪绒花》,《音乐之声》在英国,几乎是传播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连小学生的音乐课,学的第一首歌,也是这种简单而华美的《雪绒花》!
至此,《音乐之声》在欧美人的心中神格已成。即便是再苛刻的评论家,也无法逆着人心大势,凭空指摘这部已经深入人心的作品。而余生也毫不意外的从阿尔伯特华纳那里得到了一个小道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余生的这部《音乐之声》会轻而易举的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并不确定是哪几项提名,也不确定是否能得奖,但这个消息,已经足以让跟着余生混的班底们兴奋起来了!
不过余生倒是没那么兴奋。作为一个在后世热爱文艺的穿越众,余生知道这个奥斯卡小金人怕是没那么好拿!虽然后世的中国电影水平与国际相比,差了一些,但是有太多优秀的电影,即便质量极佳,艺术性出众,受众极广,也没有拿到这座小金人。
其中,除了艺术和票房这两条硬性标准外,不同的文化体系和不同的人,造就的不同的价值观也让大批的优秀电影就此落选。譬如在后世,被影迷和大量专业人士奉为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便是最好的例子。
当一九九五年,《肖申克的救赎》在与《阿甘正传》的竞争中全面落败时,有无数影迷曾经破口大骂,或痛哭失声。而落败的原因无他,《阿甘正传》写的是美国这个硬币的正面,而《肖申克的救赎》写的却是美国这个硬币的反面。
所以,余生对奥斯卡这个小金人的公正性,并不是笃信无疑。
至于,阿尔伯特能提前得知他的《音乐之声》被提名,却是走的正常路数。自一九二九年,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其评选便是有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是否获奖。
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发起人,却是好莱坞巨头之一,米高梅公司的梅耶。随即,各大好莱坞巨头纷纷看明白了这其中的好处——一战之后的欧洲元气大伤,原本兴盛一时的欧洲电影业衰落至极。如果好莱坞巨头们能够联手将这个奖项做大。那么今后就可以操纵电影行业的话语权和价值取向!他们说什么样的电影好,什么样的电影就是好的!
众所周知,一个行业中最挣钱的那个群体绝对不是生产产品的,而是制定产品标准的!好莱坞众巨头只要将这个金像奖搞大,那么,在电影市场上,他们就会同时担任裁判和运动员两个角色,用自己的标准评价自己,拍出来的电影,想不被说好也难啊!
所以。好莱坞的几个巨头便毫不犹豫的将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事情,不遗余力的宣传起来。阿尔伯特作为华纳的话事人之一,得知一些提名投票的消息实在是容易至极。
不过,由于电影这种综合性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公众影响力,这个奥斯卡金像奖也已经完全不再只是电影人自己的事情,美国的金融寡头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在影响白宫的同时,也影响了好莱坞的巨头们。在第四届奥斯卡金像奖评比的时候,两大财团通过白宫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不仅送来了大笔的赞助。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
从此,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名声大振,但也不再仅仅是电影人自发的评比。所以,也无怪后世的国人对这个连纯金都不是的小金人有无比的怨念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远比余生预料中来得强烈。阿尔伯特能提前得知《音乐之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别人自然也会知道。美国的狗仔队专业无比,在余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二天,《音乐之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事情,已经弄得全美皆知。
而此时的世界,欧洲人陷入战火。苏联人忙着发展经济,中国人的电影还没法走出世界,唯一对世界电影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也只有好莱坞一处了!一个中国导演、中国编剧、中国人饰演女主角的电影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事情,如同一场风暴般席卷世界。
美国人和欧洲人并不算太过惊讶,毕竟在他们眼中,以《音乐之声》的红火程度和艺术性,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如今的《音乐之声》的票房,仅次于当年在获得十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乱世佳人》!
而在中国人看来,这却是个一步登天的成绩!虽然蔡楚生的《渔光曲》曾经在莫斯科获得国际性的奖项。但是,根本影响不了欧美世界的主流审美观。电影票房在欧美真心不高,与《音乐之声》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云泥之别!
所以,在中国人得知余生的电影在海外获此殊荣后,不由得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即便是以抗日为主要内容的报纸,也会挤出一个小小的豆腐块来,将余生在美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事情,提上几句。
如果仅仅是这样,余生还不会太惊讶。让余生惊讶的是,在这个消息传出三天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居然派手下登门拜访。
开门见山的邀请余生:“余先生,您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再拍一两部与英国人反抗德国法西斯有关的电影呢?虽然我很少看中国人拍的电影,但不得不承认,您的《音乐之声》的确是一部艺术杰作。可是,现在的英国,能给民众播放的,不过是一些新闻片而已。能够温暖人心并且唤起民众斗志的故事片实在太少!到目前为止,真正的杰作,也不过只有余先生的这一部《音乐之声》而已!”
“所以,我们希望余先生拍... -->>
而伴随着这首《雪绒花》,《音乐之声》在英国,几乎是传播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连小学生的音乐课,学的第一首歌,也是这种简单而华美的《雪绒花》!
至此,《音乐之声》在欧美人的心中神格已成。即便是再苛刻的评论家,也无法逆着人心大势,凭空指摘这部已经深入人心的作品。而余生也毫不意外的从阿尔伯特华纳那里得到了一个小道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余生的这部《音乐之声》会轻而易举的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并不确定是哪几项提名,也不确定是否能得奖,但这个消息,已经足以让跟着余生混的班底们兴奋起来了!
不过余生倒是没那么兴奋。作为一个在后世热爱文艺的穿越众,余生知道这个奥斯卡小金人怕是没那么好拿!虽然后世的中国电影水平与国际相比,差了一些,但是有太多优秀的电影,即便质量极佳,艺术性出众,受众极广,也没有拿到这座小金人。
其中,除了艺术和票房这两条硬性标准外,不同的文化体系和不同的人,造就的不同的价值观也让大批的优秀电影就此落选。譬如在后世,被影迷和大量专业人士奉为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便是最好的例子。
当一九九五年,《肖申克的救赎》在与《阿甘正传》的竞争中全面落败时,有无数影迷曾经破口大骂,或痛哭失声。而落败的原因无他,《阿甘正传》写的是美国这个硬币的正面,而《肖申克的救赎》写的却是美国这个硬币的反面。
所以,余生对奥斯卡这个小金人的公正性,并不是笃信无疑。
至于,阿尔伯特能提前得知他的《音乐之声》被提名,却是走的正常路数。自一九二九年,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其评选便是有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是否获奖。
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发起人,却是好莱坞巨头之一,米高梅公司的梅耶。随即,各大好莱坞巨头纷纷看明白了这其中的好处——一战之后的欧洲元气大伤,原本兴盛一时的欧洲电影业衰落至极。如果好莱坞巨头们能够联手将这个奖项做大。那么今后就可以操纵电影行业的话语权和价值取向!他们说什么样的电影好,什么样的电影就是好的!
众所周知,一个行业中最挣钱的那个群体绝对不是生产产品的,而是制定产品标准的!好莱坞众巨头只要将这个金像奖搞大,那么,在电影市场上,他们就会同时担任裁判和运动员两个角色,用自己的标准评价自己,拍出来的电影,想不被说好也难啊!
所以。好莱坞的几个巨头便毫不犹豫的将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事情,不遗余力的宣传起来。阿尔伯特作为华纳的话事人之一,得知一些提名投票的消息实在是容易至极。
不过,由于电影这种综合性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公众影响力,这个奥斯卡金像奖也已经完全不再只是电影人自己的事情,美国的金融寡头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在影响白宫的同时,也影响了好莱坞的巨头们。在第四届奥斯卡金像奖评比的时候,两大财团通过白宫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不仅送来了大笔的赞助。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
从此,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名声大振,但也不再仅仅是电影人自发的评比。所以,也无怪后世的国人对这个连纯金都不是的小金人有无比的怨念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远比余生预料中来得强烈。阿尔伯特能提前得知《音乐之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别人自然也会知道。美国的狗仔队专业无比,在余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二天,《音乐之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事情,已经弄得全美皆知。
而此时的世界,欧洲人陷入战火。苏联人忙着发展经济,中国人的电影还没法走出世界,唯一对世界电影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也只有好莱坞一处了!一个中国导演、中国编剧、中国人饰演女主角的电影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事情,如同一场风暴般席卷世界。
美国人和欧洲人并不算太过惊讶,毕竟在他们眼中,以《音乐之声》的红火程度和艺术性,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如今的《音乐之声》的票房,仅次于当年在获得十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乱世佳人》!
而在中国人看来,这却是个一步登天的成绩!虽然蔡楚生的《渔光曲》曾经在莫斯科获得国际性的奖项。但是,根本影响不了欧美世界的主流审美观。电影票房在欧美真心不高,与《音乐之声》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云泥之别!
所以,在中国人得知余生的电影在海外获此殊荣后,不由得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即便是以抗日为主要内容的报纸,也会挤出一个小小的豆腐块来,将余生在美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事情,提上几句。
如果仅仅是这样,余生还不会太惊讶。让余生惊讶的是,在这个消息传出三天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居然派手下登门拜访。
开门见山的邀请余生:“余先生,您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再拍一两部与英国人反抗德国法西斯有关的电影呢?虽然我很少看中国人拍的电影,但不得不承认,您的《音乐之声》的确是一部艺术杰作。可是,现在的英国,能给民众播放的,不过是一些新闻片而已。能够温暖人心并且唤起民众斗志的故事片实在太少!到目前为止,真正的杰作,也不过只有余先生的这一部《音乐之声》而已!”
“所以,我们希望余先生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